某县农机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150推荐〗〖字数:3000字〗

近几年,**县农机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县先后被授予“全省农机产业基地”和“全省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但在这些殊荣的背后,仍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视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使**农机产业能进一步做大做强,笔者带着这一课题进行了调查和思考。

一、农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县着力强化农机服务管理,加快农机新技术开发推广,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产业整合升级,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好。全县农机作业服务组织300余个,作业范围覆盖湖北、安徽、广东、浙江等省。农机作业服务收入达6.1亿元,农机经营服务收入达1.9亿元,农机化为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11.8%,全县农业机械原值达5.4亿元,农业机械化成为了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2、农机产业园区引力强。农机产业园区目前已形成规模,现占地有800多亩。已入驻产业园区的有农友、定源、金峰、湘源、神手、韶峰等农机企业15家。还有劲松、灿华、丰彩、永达、家福王牌等企业也提出了入园申请,意在园区征地发展。

3、农机产业发展影响大。自来,我县已连续7年承办了全国(区域性)、全省农机展销会。9月,首次成功举办了湖南**农机机电产品展览会,成功举办了湖南**第二届农机机电产品展览会。还积极组织我县规模农机企业参加全国、全省农机订货会,南宁东盟博览会,昆交会,越南国际贸易展览会等专业会展。由于我县农机出省、出国,1月18日,获得了省经委授予的全省唯一的金字招牌——“湖南省农机产业基地”。

二、发展农机产业问题重重

**县农机产业在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农机产业的发展壮大。具体表现在如下七个方面:

1、农机企业小厂多、大厂少。目前,**县有大小农机机电终端产品生产企业36家,其中,通过近两年的组合合并,注册资金上1000万元、产值上亿元的也只有7家,即**县五丰机械厂,湖南省农友机械集团,湖南省湘中兴华机电有限公司,湖南省劲松机械有限公司,湖南省南方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湖南省银杉机电有限公司,湖南省家福王牌机械有限公司。规模农机企业仅占全县农机企业总数的19.4%,小厂占据了80.6%。

2、农机品牌哑牌多,响牌少。目前,我县各类生产农机机电企业中,终端产品的牌子不少于60个,但真正在消费者心目中有影响力的牌子没有几个。有些企业连对自己的牌子都失去信心,靠冒用外地的牌进行销售。近年来,虽然有4家农机企业获得过省级名牌的称号,但真正能产生名牌效应的不过一两家。

3、农机产品仿制多,研发少。长期以来,我县的农机机电产品,停留在简单的仿制上,对产品无改进和开发能力。许多企业没有研发机构,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也并没有取得大成果。以小型米机为例,这种产品是我县的发家产品,有近20年的历史,在90年代初,约占全国销量的70%。但一直以来,只对外观作过一些改进,产品的加工性能和操作性能一直未有大的提高。真正属于本土研发出来的产品只有几个品牌。如农友集团的智能柜式米机等。

平均达15%,个别厂家达30%。有的厂家的产品已在一些省退出了销售市场。有些企业为了稳住市场,竟采取了假冒上海、浙江等地品牌违法销售。

6、农机培训呼声多,真干少。无论是农机手还是农机部门,都多次提出要加强农机培训。县政府已开办了农机学校。但由于县财政对农机教育培训投入不够,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农机教育培训人员自身素质偏低,因而农机培训举步维艰,有组织地培训活动开展得很少。

三、壮大农机产业还须努力

毛泽东同志在50年代末就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伟人在50年前就看到了农业机械化对于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作用。今天,“要用工业化的思维发展农业”,无疑是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的最好阐释。**已经具备了基础好、来势好的优势,国家对农业、农机的重视,使农机产业前景一片光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农机产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真正成为“全省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享誉中外,务必做到产业规模大,产品名气大,专业队伍大,社会化服务组织影响大,富民强县贡献大。具体来说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2、加大研发力度,创实力企业。**农机产品基本属仿制产品,直接导致了产品竞争力弱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使企业拥有自己的特色,企业要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只有这样,**农机才谈得上是真正的强者。要拥有核心技术,就必须有自己研制出来的产品,所以就必须加大研发力度。企业要舍得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要对技术人才高看一眼,厚看一层。要成立专门的研发机构,创造技术人才良好的研发环境。政府要积极帮助企业引进农机人才,可以帮助企业与农机技术学校建立长期联系,对口引进人才或者合作研发。我县农友集团已经与湖南农大组建了湖南省农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研发了智能柜式米机、谷物加工成套设备等系列新产品,其做法很值得借鉴、推广。

3、加大监管力度,创优质产品。要加强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企业持续稳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的基本保证,企业一定要从传统的作坊式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要树立增加短期的质量成本来增加长期的经济效益的观念,积极采用科学先进的现代管理模式,积极创造条件,推行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努力争取通过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政府质量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和服务的职能,在加强对企业的质量监督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方面要充分显示出工作的有效性。上级要积极积极**县质监局成立“湖南省农机检测中心”。

4、加大服务力度,创优良环境。服务水平和服务程度影响农机产业发展的进程。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乡镇农机管理站职能,保障农机宣传推广经费;壮大农机服务组织,提高农机服务水平;加强农机培训,增强农机手素质。要优化发展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整理力度,加快机耕道建设,加速农田流转,为普及农机和提高农机耕作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5、加大补贴力度,创富农平台。农机补贴能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农民致富的推动器。今年中央决定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规模,我省提出争取10亿元的农机补贴,目前已到位5亿元。**要紧紧抓住这一重要信息,利用**是“全省农机产业基地”和“全省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这一“试金石”,争取更多的补贴资金,全年补贴农机具3万台以上,全面提升全县农机化整体装备水平。同时,要从方便农机户、保证公平公正着手,不断完善补贴机制,如改变补贴下发时间,农用燃油补贴落实到农机户等等。

6、加大教育力度,创强县财源。发展农机产业,要实现三赢局面:群众要富,企业要富,国库要富。农机产业要走出一条阳光大道,就要能创造更多的税收,为全县经济发展输入更多更强的动力。为此,必须加强对企业业主的引导、教育,引导他们合法经营、诚实经营,教育他们遵纪守法,讲求奉献,做到“颗粒归仓”,为全县农机产业发展、全县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bggs/dybg/50502.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