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学校长的角色定位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校长自主权首先体现在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及课程设置等方面。校长,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校之长”。
实行校长负责制,是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与以往的学校管理模式相比,校长负责制进一步明确了校长职责、扩大了学校管理自主权,对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校长负责制的内涵也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又一次引发了教育内部对育人观念、育人方法、育人手段等基本问题的深刻反思。所有这些,都要求学校管理模式要适时进行新的调整,校长负责制的内涵也必须随之进行进一步的丰富与提升。所谓校长自主权,已不再仅仅指学校日常事务管理方面的自主权,还应当包括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自主权;校长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校之长”,而且是在与教师共同学习、共同实践、共同成长过程中平等的一员;校长凭借自己对教师的理解、信任、尊重和激励来调动全体教师的力量,并且依靠这种集体力量推动学校发展,那种习惯于长官意志、一言堂式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学校长应该担当好以下三个重要角色:学校改革发展的设计师、学校全局工作的总指挥、全体师生的领跑人。
学校改革发展的设计师。学校的改革发展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要想实现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规划、有设计,这种规划和设计从时间上可以分为学校总体发展的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从条块上可以分为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组织形态建设、校园设施建设等;从内涵上又可以分为学校发展目标设计、学校制度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等。
规划的制订既要考虑到现实性,又要考虑到长远发展,也就是说既要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具有充分的可操作性,又要有一定的高度,要能够鼓舞人心。目标太低就不能起到提高质量、促进发展的作用,但目标太高或太空泛又会变成一纸空文。没有规划或规划不切实际,学校工作就只能是片段性的、不连续的、闻风而动的,就没有传统、没有积累,这种现象在以往校长换届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学校各项规划和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校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这些规划和计划其实就是校长教育思想的集中反映。
所谓校长的教育思想,就是校长对教育的本质和育人功能的理性认识,对教育发展趋势的总体把握,对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深刻理解。然而,校长决不可以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或一厢情愿去制订、设计学校规划,而需要充分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的力量,群策群力去完成。校长不能把自己的既定想法有意无意地强加给老师,而是以和谐、民主、尊重的姿态去感召和激发教师的智慧,以自己先进的思想、开阔的视野、丰厚的积淀去引领教师的智慧,使他们积极地、自觉自愿地参加到学校规划的制订和设计中来,以集体智慧构建学校的发展蓝图。只有这样,学校的规划和计划才能被大多数教师所主动接受,才能成为激励大家奋发进取、努力工作的行动指南。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yll/200963.html
上一篇: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的相通点
下一篇:信息技术课程拒绝“堆砌”
按字数查找教育理论与实践
相关评论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