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习《人才工作决定》的体会》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145推荐〗〖字数:4400字〗
在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把人才工作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人才工作的决定,站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高度,正确处理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人才工作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确立了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宏观布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领导格局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丰富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的内容,实现了人才工作理论和实践的
新突破、新发展。(一)人才工作的新思路
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人才工作,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和理念。首先,决定明确提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是推进人才工作的强大动力和检验人才工作的根本标准。决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阐述了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强调人才是先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也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键力量。这些观点反映了我们党对人才工作的认识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从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从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的新思路、新阶段。第二,决定以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回答和解决人才工作中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元化的情况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优秀分子,组成浩浩荡荡的人才大军,以创造性的劳动和贡献,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因此,决定对人才的概念作出了科学的符合实际的新定义,鼓励人人都要为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人人都可以成才,从而把每个人才的价值汇成社会进步的滚滚洪流。第三,人才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决定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全文,并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在人才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上还是第一次。决定精神告诉我们,人才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一是要把人才真正作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二是要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他们对国家和社会价值应有的个人追求;三是不断提高人才的政治道德、知识技能、身心健康、社会参与的基本素质,不仅要把人才作为生产要素和经济发展的“工具”,更要满足他们参与社会管理的法定权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四是要尊重个人禀赋,并为他们创造理解信任的社会环境、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使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这些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标志着我国人才工作进入了一个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二)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决定》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总结了人才工作的历史经验,提出人才工作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并要求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强调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要围绕发展来确立,人才工作的改革措施要根据发展来制定,人才工作的成效要用发展来检验。这些理论观点,是对人才工作指导思想的升华和发展。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体现了人才工作的本质特点和基本要求,是人才工作的思想论和方法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和人才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所以,决定要求人才工作一定要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做好各项人才工作和各层次的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广度和深度相结合,全面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协调发展就是要实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产业行业之间、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之间、国内与国际之间人才开发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既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建立一种能促进人才持续发展的环境和优良传统能传承发展的机制制度,形成人才能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后劲。
(三)工作领导的新格局
关于人才工作的领导问题,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概念。我们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提过党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去年组织部长会议上首先提出党管人才,但把党管人才原则写进中央的决定还是第一次,具有重大的意义。决定对党管人才原则的背景、涵义、管理内容作了具体全面的阐述。时代背景就是当前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新的变化,需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时也是进一步落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领导,确保人才工作正确方向的客观需要。党管人才原则的内涵是: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党管人才的主要内容和手段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正确处理好“党管人才”与党管干部的关系、党管人才与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关系、党管人才与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关系、党管人才与依法管理的关系,实现人才管理的科学。
(四)人才概念的新定位
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对什么是 人才有很多不同理解,人才的概念很混乱,有的强调学历、职称,有的强调能力、业绩,人才学专家对人才的定义分歧也很大。在国外的理论著作中也没有我们所说的人才概念。决定对人才概念作了新的定位,下了一个科学定义。即: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这个定义得到了大家的拥护,受到普遍的好评,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统一了大家的认识。这个定义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人才,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二是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三是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作出积极贡献。决定关于人才的定义,坚持了科学的人才观,具有重大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价值。首先在学术上严密而明确地表达了人才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解决了人才学中的一个长期争论的重大理论问题。其次,在实践上解决了把一些学历不高,没有职称,但工作业绩显著、能力强的人以及一批高技能人员纳入人才范围的问题,克服了实际工作中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倾向,体现了人才存在于群众之中和实践出真知的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有利于鼓励大家学习、实践、创造、进取,争取人人成才。第三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有利于调运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鼓励各种人才都来干事业、干成事业。
(五)人才评价的新标准
在人才选拔评价标准方面,我们长期坚持德才兼备原则,这无疑是正确的。但由于这个原则比较笼统,缺乏具体标准。决定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强调要建设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坚持群众路线,注重通过实践检验人才。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探索主体明确、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开发应用人才测评等现代评价手段。决定还强调人才的评价要坚持“三个认可”,即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可以说,决定确立了人才评价的新体系、新标准、新办法、新手段,全面发展了人才评价理论。
(六)人才开发的新重点
关于人才资源开发的理论观点,决定在两个方面有新的发展。一是在队伍建设上,重点抓好“两高”,即高层次人才(包括中高级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和各领域高级专家)和高技能人才(包括具有特殊技能的高级技工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高层次人才是人才队伍的核心,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人才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当前最稀缺的资源,必须放到重要位置,这就改变了过去人才开发重点不突出的问题。把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开发的重点,这是对人才工作实践理论的一个突破。一方面,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力发展制造业和促进农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在人才资源个体开发,即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上,要重点提高“三个能力”,即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三个能力”是人才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抓住抓好“三个能力”建设,就抓住了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必须把它放在突出的地位。同时,“三个能力”建设也是针对当前人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知识创新能力指数偏低,只有14,而高收入国家为99,中等收入国家为22,低收入国家为11,世界平均指数为55,我们只相当于平均指数的25%,所以把培养“三个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放在重点地位,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新发展。
(七)人才培养的新举措
《决定》指出,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必须把教育放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地位。据资料显示,世界现代化历史显现出你追我赶的态势,而成功的追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一般来说,在追赶国人均GDP相当于先行国20水平时,追赶国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先行国的40以上;当追赶国人均GDP达到先行国40水平时,人均受教育年限一般达到先行国的70左右;当追赶国人均GDP达到先行国的80水平时,人均受教育年限接近先行国水平。教育水平决定了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水平,决定了追赶发达国家的时间和速度。因此,决定强调要加大投入,加快构建两个教育体系,即加快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鼓励人们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在职自学。以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八)人才激励的新突破
尽管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的警戒线,出现了收入差距悬殊的问题,党和政府在关注、研究、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仍然强调要解决好人才的分配问题,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这表现在决定中关于建立激励机制方面的新突破。决定强调,要针对各类人才的特点,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结合、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对企业经营者的薪酬待遇,实行市场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宏观调控,逐步推行年薪制度。对党政人才,要改革现有工资制度,提高工资水平,建立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对专业技术研究人员,探索产权激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实行期权、股权激励。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探索建立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传移制度。以从分配上体现对人才创造性劳动和人才资本产权价值尊重。这些新的激励机制,必将有力地推动人才队伍的建设。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xdthwz/xxxdth/321495.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