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报告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226推荐〗〖字数:4700字〗

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人均收入快速增长

——**镇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报告

按照市郊区工委、郊区工作办公室“关于在三镇开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调查的通知”精神,我镇选择调查户128户,调查人数476人,镇党委、镇政府有计划地深入调查,多方征集意见、认真的归纳整理,现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2005年
我镇农民收入出现喜人景象: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到4944.3元,较2004年4002元增长942.3元,涨幅为23.55%。从速度看,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实现了近五年来的飞跃。

**镇近五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表

时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纯收入
3361
3514
3656
4002
4944.3
增长()
5.26
4.55
3.88
9.46
23.5

从构成看,2005年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更趋科学,农业作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占人均纯收入的67.3%,第二产业占1.4%,第三产业占31.3%,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已取得初步成效,二、三产业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特别是三产业收入的快速增长对我镇农民收入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2005年我镇农民收入增长特点

2005年影响我镇农民增收的重大因素有四个:一是农产品及农副产品价格趋于平稳,洋葱种植喜获丰收;二是农业生产风调雨顺,自然灾害较少;三是招商引资龙头企业的逐步壮大对我镇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四是投资力度的加大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动力。受以上因素影响,2005年我镇农民增收呈现新的特点:

(一)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增速继续回升。2005年农民从事农业经营得到纯收入3325元,占全年纯收入的67.3。农业生产经营收入的增加主要原因:一是以及郊区工委提出的打造“五大品牌”,建设“五个专业村”,实施“双千元田”、“万元院田院园室”的农业结构调整措施,充分发挥制种基础优势,继续压缩以制种玉米为代表的低经济附加值产品,大力引进以花卉、番茄等高效益制种品种和以洋葱、脱毒土豆、四季豆、优质西甜瓜、温室蔬菜、大田精细蔬菜等高经济附加值产品。特别是要在洋葱的种植上下功夫,扩大洋葱种植面积,加强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今年全镇玉米制种面积较去年减少1153.5亩,洋葱、土豆等蔬菜种植面积增加1551.5亩,仅此一项预计可增加农民人均收入210元。二是积极发展生态林建设和林业经济,加大高接换优力度,引进推广市场效益好的优质林果品种11个,扩大冯家沟村育苗基地,发展高新日光温室林果种植,林果业产值稳中有增。三是坚持实施“以畜强镇”的战略,大力扶持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牧业收入快速增加。四是加大日光温室建设力度,正确引导,提高温室种植效益。全镇现有日光温室1600多座,占地面积1980亩,户均0.78座,每年向城市提供淡季蔬菜3500吨,农民仅从淡季蔬菜中获得的收入达1000元以上。五是拓宽农作物的销售渠道,在制种业上,选择有信誉及较高科技保证的种子公司,加强协作,共谋发展,上档次,增效益。全镇今年共落实订单作物面积13000亩,订单收购价格较同类地区更为优惠,有力的拉动了我镇农民纯收入的增加。

(二)农民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性收入显著增加。2005年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生产经营获得纯收入人均分别为69元、1549元,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为1.4%、31.3,与上年相比有显著增加,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有效的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发展。从事三产业生产经营获得纯收入人均1549元,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由2004年的12.75上升为31.3%,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旅游业的兴起,发展休闲度假的农户迅速增加,今年我镇新建河口度假村阿拉善蒙古族风情园景点一处,全镇蒙古包总数达41座,旅游收入大幅提高。二是由于工业企业工资普遍增长,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三是外出务工人员继续增加,乡镇企业数达245家,从业人员1209人,工资性收入成为人均纯收入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农民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特点,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与农民收入保持同步增长态势,今年全镇2301户,人均获得粮食直补和退耕还林还草款89.8元,这也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原因之一。

二、2005年农民收入来源构成分析

随着我镇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税费改革等战略措施的推进,有效的促进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2005年农民收入增加的构成与上年相比发生显著变化,但结构的基本变化趋势 没有改变。

**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表

项目
纯收入(元)
所占比重(%)
农民人均纯收入
4944
100
第一产业
3325
67.3
1、种植业收入
2269
45.9
2、林业收入
196
4
3、
养殖业收入
790
16
第二产业
69
1.4
第三产业
1549
31.3

一产
67.3
三产
31.3
二产
1.4

四、制约我镇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从实际发展情况看,影响我镇农民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镇农业产业化尚未形成,农户农业、牧业生产的市场风险始终存在,波动性表现明显。例如我镇的洋葱、土豆、大葱其生产规模在近几年虽然有所扩大,但尚未形成产业化。

2、二、三产业对农民的作用不稳定、不明显。当前我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仅仅表现在农业特别是种植业内,而二产业的调整显然滞后。农业收入是我镇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但是,从长远来看,农业收入并非是未来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3、农民文化科技水平不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农民文化科技水平不高,使得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推广受到限制。同时,缺乏竞争力,使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领域就业困难,2005年我镇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为1209人,仅占全镇总人数的16.3%。

 4、农民增收渠道比较单一。尽管我镇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例如鼓励剩余劳动力到市兴业建筑公司务工,通过技能培训,使其尽快进入建筑市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劳务收入,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收效甚微,农民报名寥寥无几。近两年,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导致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年下降,农民非农业收入增加困难。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我镇农民收入仍处于低水平。全镇农业工业化水平低,产业链条短;主导产业不突出,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品比重低、规模小;农畜产品质量标准偏低,农业生产优质化、多样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农业信息化服务相对滞后。所有的这些矛盾,根本问题是我们的思想仍没有跳出“以农业发展农业”的传统思路,没有突破工业化、集约化经营理念,没有从根本意义上融入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来,致使我们的产业化目标和标准制定的不高,产业化经济组织建设较弱,农村信息化服务不强,产业结构调整整体效应不明显。所以,我们要在确立调整的目标、方向上下功夫,在大力发展我镇农业产业的同时,重点培育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形成乡镇企业由点而面的规模体系,以发挥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势。

五、农民增收的途径

(一)坚持“两品一游”城郊型农业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党、干、科、经、貌”,实施“12345”工程,发展“三区一线”经济,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效益为目标,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进程。一是围绕双泉经济开发区,建设以金汇公司为核心的精细蔬菜生产基地和以胚胎移殖中心为核心的优质肉牛羊繁育基地。二是发展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在扩大基地规模、提高产品的档次上做文章,拓展绿色产业、开发绿色食品、打造精品名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大力培植农民经纪人队伍及农民专业协会,把分散的农户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更好的保障农民利益。四是抓项目,促发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抓项目建设,带动乡村投资额的增长。

(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业收入的增加。近年来粮食价格持续走低,种植业收入增长缓慢,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减少种植业收入对粮食价格的依赖。应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精品、珍品、旅游观光农业”的路子,压缩以制种玉米为代表的低经济附加值产品,大力引进以花卉、番茄等高效益制种品种和以洋葱、脱毒土豆、四季豆、优质西甜瓜、温室蔬菜、大田精细蔬菜等高经济附加值产品,提高农业效益。

(三)加强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劳动力输出模式由单一的体力输出向多元化的智力、技能型模式转变,提升农民工从业能力和复合型素质,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改变以往单纯劳力输出的旧局面。一是对现有劳动力中文化水平较低,没有专业技能和稳定收入的农民,实行以实用技术为主的培训,使他们掌握1-2项致富本领。二是对农村现有劳动力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且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中青年劳动者,实行岗位培训,使其掌握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骨干和致富能手。三是对农村初中阶段和回乡初中毕业生实行职业教育,从源头抓起,提高我镇农民整体素质。四是优化培训内容,紧紧围绕当地优势资源和产业结构优化,开设岗位和专业,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四)加快非农产业发展步伐,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力求实现“四个突破”:一是要在建筑业上有新突破,不断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组建**镇建筑公司,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二是在交通运输业上要有新突破。积极组织农民成立农机运营队,引导农民参与交通运输业,多渠道增加收入。三是在旅游观光农业上要有新突破。要全面启动冯家沟村、石桥村以住农家房、干农活等体验农家生活的生态旅游和加大河口度假村建设项目,引进档次高、规模大的经营项目,全力打造农村旅游品牌,进一步作大作强观光旅游服务业。四是在商贸服务业上要有新突破。结合小城镇试点改革,鼓励农民脱离土地向城镇转移,从事商贸餐饮和营销服务业。

(五)扩大融资渠道。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充分调动农民投资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要加大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力度。利用国内贷款,国家资金增加农村投资份额,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农村投资体制和水平,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六)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推进农民增收是一个全面的政策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协调配合,统筹发展,不可偏废任何一方面。只有进行全方位配套改革,才能对影响农民增收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bggs/dcbg/331173.html

    按字数查找调查报告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