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街道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268推荐〗〖字数:3300字〗
让湘楚文化重现学院街—关于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
 工作组下到**社区后,通过深入调查和实地走访,深刻感受到此地文化资源蕴藏之丰富,意识到保护好此片地区文化资源对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天心的重要意义,于是结合下基层活动,对学院街地区进行深入调查,对街道区域内文化资源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形成简要调研报告如下:  一
、原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概貌:
  学院街地区南接城南路,东靠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北至解放西路,西临湘江风光带。辖四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占地0.45平方公里,有常住居民19000余人,街巷76条。
  据街志记载,学院街地区的历史开始于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学院街也因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在此设提督学院而得名。历朝借设官在此征钦。历经七个朝代2000多年风雨沧桑,逐步繁衍成商贾云集、居民集居之所,成为古城长沙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域,也造就了学院街地区璀璨的历史文明。原学院街  地区文化资源主要有四个特点:
  1、庙宇众多。据历史记载,此地区曾为城南风水之地,由于历代封建王朝迷信风水,商贾市民祈求平安富庶,遂大兴土木,建设庙宇。各朝均有增加,至民国初期,此不足0.45平方公里的地区,共建成各种规模庙宇达5处之多,分别有建于秦时的娘娘庙,建于宋朝的西文庙,建于清初的天妃宫,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屈子祠,华光庙等,其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有3处,当时香火极盛,成为学院街地区一大盛况。目前,这些庙宇或毁于“文夕”大火,或被拆除,或已迁往别处,当年的盛况已不复存在。
  2、古井密集。学院街紧邻湘江,井水水质甜美如饴。学院街的古井,培育了当地的市井文化,也养育了许多名人。随着历朝人口的增长,古井越来越多。但后来由于自来水的普及,至九十年代初期,街道范围仅保留古井10余口,但在长沙相当面积的地区来说,已非常鲜见了。其中,有遐龄井、白鹤井、古石井、文星井、泉嘶井、金砂井、陈家井、华光庙前古井、娘娘庙内古井等,不少古井都有优美的故事流传,至今仍有3口古井在使用。
  3、街巷凝香。旧时作为提督学院所在地的学院街,在这片并不算宽的地方,留下了一串串精典的名称,形成独特的老街文化。街道范围共有街巷76条,60以上还沿用旧时的名称,如凤栖园巷、墙畔祠巷、**、百花村巷等,这些街道名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反映了古代长沙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社会、文化、民俗等状况,而且表现出使人赏心悦目的文学韵味、高雅的艺术特质,体现了长沙人性格“清慧而文”的一面。
  4、住宅古旧。学院街地区属于长沙古城中心之西南,半湘街、南墙湾即为古城墙。旧时此处居民稠密,住房鳞次栉比,而结构大都为秦砖汉瓦、木板平房,也有少数木板二层楼房。这些建筑体现独特的历史人文特征,充分反映出旧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生活、民族习俗等。近年来虽然全市上下大兴土木,但作为老城中心区的学院街,由于历史条件、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原因,还有幸较好的保留了原有风貌,古旧建筑达到街道建筑面积的70以上。二、对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思考:
  一些经济学家指出,21世纪的经济将由文化和产业两部分组成,经济进步的新形象就是文化。而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是这个城市不可缺少的历史见证,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宝贵财富。长沙是全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天心区作为长沙的南大门,具有文化名区的美誉,在打造经济强区的同时,充分保护和改造现有的文化资源,塑造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用文化的繁荣来促进和引导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目前,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学院街地区以北正在进行坡子街民俗名食街建设和太平街历史文化街规划,以西已建成园林式湘江风光带,以东已建成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而去年又对该地区内的古潭街进行了改造,恢复了古潭街清朝建筑风格,可以说,这片地区正处在开发建设和文化改造的中心地带。学院街地区曾是古城长沙的南部区域,也是长沙文明重要的发源地。虽然目前该地区不少历史资源已遭破坏,许多历史遗迹已不复存在,但鉴于它所处的特有位置和目前尚存的部分资源,对这片地区进行整体改造和开发,重新展示它的历史感和特有的文化魅力,使其成为北部文化组团的一个重要版块,将北部文化资源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大的文化区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学院街地区的文化资源改造和开发,必须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形成亮点,才能吸引人气,促进发展。这既可结合本地特色,也可借鉴外地经验。例如,长沙城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历史遗存,城市中心位置几千年不变的大城市在世界上十分罕见。而学院街曾是老长沙的中心地带,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而且许多房屋建筑都还保留旧时风貌,街巷呈现清代风格,在开发建设时,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对古旧房屋进行恢复、改造和重建,凸现清朝时期或别 的时期的文化特色。又如,南京年年举办和报道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活动,使南京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越来越大,而长沙却没有因“文夕大火”而增大名气。学院街曾是“文夕大火”的重灾区,在开发建设时,可以借助“文夕大火”这一历史事件,建设“文夕大火”纪念馆、石碑、广场等,设立长沙“文夕大火”纪念日,通过开展各类纪念活动,以此教育群众增强防火意识,
同时也可大张旗鼓对外宣传,以扩大影响吸引游客,达到带动经济发展的目的。又如,地名文化与民间传说,也是学院街很具经济价值的文化资源。北京一家全国性报纸在旅游专页用一整版篇幅刊载了《长沙老街》的照片,说明外地人也把长沙老街看作一种旅游资源。北京搞“胡同游”,我们也可以搞“老街游”。学院街现有76条街巷,不少还是老的风貌,而且大都沿用原有的精美名称,在开发时,可以有目的的保护和改造几条老街,做到“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目前虽已对古潭街进行了改造,同样,也可以对西文庙坪巷、登仁桥街等进行改造,如果能开辟一条老街旅游路线,一定能引来不少游客。三、对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的建议:
  对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既是天心区建设文化名区的需要,也是长沙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需要。对该地区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必须由市、区相关单位,包括市、区国土、规划、建设、文化、财政等部门和学院街街道,共同组成工作组开展工作。开发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分析和论证,制订街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规划。规划的制订要结合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坡子街民俗名食街和湘江风光带的建设,对四片区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从总体上考虑学院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功能和布局,达到突出特色、优势互补的目的。而且,其开发过程必须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没有经济效益的开发是不成功的。开发模式可以进行合作开发,也可以由政府独立开发,而对其中部分经营性项目对外招标,相信此黄金地段会有人愿意参与招标,这样也能减少开发经费。对具体保护和改造措施,有以下几点建议:
  1、保护一批历史建筑。以政府名义颁布保护条例,重点对一批历史建筑进行挂牌保护,并尽快拆除周围破损的房屋,让沉淀多年的历史建筑亮出来,构成学院街历史文化新的亮点。
  2、保护一批历史文化老街。老街是历史文化的象征和见证。要对该地区老街老巷和“老字号”店铺进行保护性改造,整体规划保护街区内的建筑、建筑风格和特色,严格控制保护街区内的建筑项目、建筑密度和层高,使其与长沙新的建筑景观容为一体。
  3、建设一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纪念性场所。建立“文夕大火”纪念馆、纪念广场等,以作为长沙历史的见证。建立学院街提督学院、杨开慧烈士纪念亭,恢复汉长沙太守韩玄墓等,以显示长沙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
 4、扩建一批历史文化景点。保护和恢复街道范围内的古井,在部分古井周边建设茶艺馆,让外人品尝到长沙的茶艺文化,感受到古井的神奇。5、建造一批城市雕塑。结合湘江风光带的扩建,在标志性地段建3-5座反映湖湘文化特色和长沙精神的大型雕塑,以及长沙和平解放和开放的长沙等城市雕塑,以增添长沙城市新的景观,提升长沙城市的文化品位。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bggs/dybg/316942.html

    按字数查找调研报告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