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工作报告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300推荐〗〖字数:13300字〗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政府工作回顾
**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全面推进市区共建、打造“三大**”、实现率先发展
的起步之年。一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省委“两富”总目标、市委“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科学谋划,狠抓落实,经济社会在更为复杂的形势下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较好完成了区**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实现生产总值227.32亿元,同比增长9.2%,人均生产总值49710元,同比增长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33亿元,同比增长4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09亿元,同比增长15.5%;农业总产值22.84亿元,同比增长9.7%;工业总产值70.05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41.28亿元,同比增长23.1%;接待国内外游客314.60万人次,同比增长37.0%,实现旅游总收入17.58亿元,同比增长39.1%;财政总收入14.02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33亿元,同比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87元,同比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10841元,同比增长13.5%。节能减排等控制性指标达到上级考核要求。
农业基础进一步稳固。加大粮食安全基础投入,建成丽水粮食物流中心,开工**区中心粮库项目,新增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7500亩,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累计完成投资1.77亿元。基本完成“强塘工程”,争取到两个国家级水利重点县项目补助资金1.67亿元。投资10亿元的森宇集团铁皮石斛项目顺利签约,大鲵产业示范区、国内领先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白枇杷种植面积1050亩、处州白莲1100亩。累计建成蔬菜钢管大棚核心基地2440亩。与市农科院合作共建峰源高山放心菜基地、**区食用菌产业提升工程。建成油茶示范基地1.37万亩。新增农业龙头企业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5家。新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54万亩,农业标准化实施率达54.4%。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753亩。新启动5个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工业经济进一步崛起。实施“工业百亿行动计划”,与义乌市签订共建山海协作产业园区协议。高溪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完成清场交地2077亩,启动场地平整1390亩。全年出让工业用地508亩,为我区历年之最。碧湖产业区块北区块一期基础设施工程开工,园区新增投产企业8家、累计达30家。开展工业闲置用地和低效项目清理,盘活项目2个、土地87.90亩,新增投资2.16亿元。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实际利用内资18.56亿元、增长252.4%,实际利用外资400万美元、增长7倍,“浙商回归”到位资金3.90亿元,引进大项目11个、国家“千人计划”项目1个,完成工业投资8.47亿元,同比增长33.2%。积极服务企业发展,扎实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困难企业帮扶救助等工作。
第三产业进一步壮大。编制《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古堰画乡游客接待中心完成主体工程,东西岩景区顺利通过4A级景区复核,石牛温泉一期主体工程完工。编制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发展规划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成立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促进会,启动郎奇—白桥养生(养老)基地建设,开工全市首个养生(养老)项目——通济堰文化养生园。发布实施《**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古堰画乡文化产业基地、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通济堰养生文化园等3个项目入选省级服务业重大项目。中山街被命名为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
市区共建进一步深化。创新城市社区社会管理的经验得到原省委书记赵洪祝的批示肯定,“96345”被省民政厅确定为主导模式在全省推广。高效推进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全年共清场交地5261亩,拆迁房屋12.67万平方米,有力保障了金丽温高铁、330国道、50省道、绿谷信息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区主街道、背街小巷、社区及城中村实现保洁市场化,在全市率先开展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实施括苍新村老小区改造试点,基本完成灯塔公园改造、旧机场区块窝棚区整治、农贸市场改造等工作,成立全市首个物业行业协会,出台对物业服务企业考核监督办法。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省级卫生区。
城镇发展进一步加快。碧湖镇纳入全市小城市培育试点,编制完成《碧湖-大港头分区规划》,建立主要经济部门帮扶碧湖镇发展捆绑考核机制,出台《关于推进碧湖镇小城市培育的若干意见》。联城城郊农 民新社区一期主体工程完工,二期完成土地挂牌。碧湖镇江滨路、文二路、人民路、环北路,大港头镇丽云西路,老竹镇镇前街俞店段拓宽工程,雅溪镇双桥路,三个中心镇农贸市场改扩建等一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扎实推进。谋划“**统筹城乡综合体”项目。联城撤镇设街道,高溪乡、双黄乡撤并等工作顺利完成,全区建制镇和街道占比提高到68.8%。

丽乡村进一步做靓。统筹推进“千万工程”、农村发展“六大行动计划”、“四边三化”行动、“爱心企业结对帮扶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心村培育工程等一揽子工作,被评为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全面开展以提高城乡环卫水平为重点的“洁净村居”创建活动,打造下南山、堰头、大港头、利山四个主题突出、风格鲜明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圆满承办了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强力推进“三沿五区”坟墓整治,坟墓整治面达98.5%,开工建设市区公益性公墓和284个村级生态墓地。出台农民占用集体土地违法建住宅处置政策。丽武公路**段建成通车。协调新开通农村公交线路11条。
公共服务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建设,“天天乐”文体广场入选全省首批10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之一,《通济堰的价值挖掘与展示研究》课题入选国家“指南针计划”。成功举办首届“处州白莲节”。开通中国**新闻网站。如期完成年度标准化学校创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任务,解决17所学校、35条线路的学生接送车问题,初三学业考试成绩连续九年名列全市第一。推进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改革,全面落实药品零差率,村卫生室紧密型一体化管理率达70.4%。获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第二轮立项,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1家,专利申请、授权总量均居全市首位。连续11年获全市计划生育工作考核优胜。开展城区信报箱免费更换工作,实现村邮站布点全覆盖。
民生保障进一步改善。超额完成社保扩面任务,基本实现社保卡“一卡通”,全区各类医保参保率均达95%以上,被评为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完善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减少6.4%,荣获省级创业先进城市称号。依托“96345”平台全面开展城区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提高高龄老人补贴额度。启动社会救助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建设。大幅提高困难群众住房、临时救助、低保等各项救助标准,扶贫标准由2500元提高到4600元。“分区划分、包干到户”构建食品安全责任网,被省政府确定为“**模式”在全省推广。成功创建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完成滩坑移民34个安置点基础设施改造工程。
社会管理进一步强化。深化“平安**”、“法治**”建设,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安全生产各项控制性指标均实现“零增长”,有望实现“平安区”创建七连冠。落实维稳绩效挂钩考核办法,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年”和信访“四无”乡镇(街道)创建活动,有效维护了党的十八大等重点时期的社会稳定。积极开展12件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不断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和“两新”组织服务管理工作。全面推进“1355城乡社会协同管理创新平台”建设。区、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并实现联网运作。村监会规范化建设、“村集体工程大家建”、村级财务“双代理”等工作有力推进。
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入。不断优化市区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市区环卫、殡葬等体制进一步理顺。以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为统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提速率达90.9%,区招投标平台建设工程项目限额从5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组建**建信村镇银行、万兴小额贷款公司,完成农村合作银行增资扩股,瓯宝安防科技公司成功发行我市首只中小企业私募债。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完成碧湖镇、丽水工业园区体制和人员的双向融合;实现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实体化运作;成立区环卫局;深化基层站所管理机制改革,30项管理权限下放到位;出台新一轮乡镇(街道)财政管理办法。扎实推进国有林场、农场、文化经营单位等改制工作。
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修订区政府工作规则和会议制度,实行季度报告、半年会审、全年考评的动态监督落实,“10 2”重点指标逐月分析点评,重点项目、“洁净村居”、坟墓整治、计划生育等工作进度每月上墙排名通报等机制,营造争先恐后抓落实的氛围。及时办理人代会议案4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89件。继续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出庭应诉率、胜诉率均列全市前茅。狠抓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创新干部任前廉政考试制度,实行政务公开目录化管理。
同时,粮食、物价、统计、工商、质监、老龄、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工会、红十字、爱卫会、民族、宗教、老区、侨台、外事、史志、保密、国防动员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领域辛勤工作的建设者、劳动者,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帮助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华人华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莲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土地、资金、人才等制约较为突出,要素保障压力较大;产业层次不高、集聚规模不强、亩产效益不优,整体竞争力有待加强;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等仍不合理,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不平衡,增进民生福祉的压力加大;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较多,管理虚拟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公共安全等工作有待加强;干部抓发展、促和谐、保民生的能力、作风、效率与发展新要求、人民新期望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作为,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年工作总体要求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起始之年,是深入落实“**”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打造“三大**”、实现率先发展的深化之年。抚今追昔,我们深深地感到,今天的**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成绩与问题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善用“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全面落实区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一四八”工作目标,以更新的观念、更大的气魄、更实的举措、更优的作风,对选准的路子坚定不移,朝认准的目标坚持不懈,抓看准的事情持之以恒,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鼓舞和带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两富”总目标、市委“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和“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区委“三区”战略和“三大**”总目标,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抓投资、兴产业、强改革、提效率、促统筹、保民生,为打造“三大**”、实现率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个翻番”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翻一番半”要求,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农业总产值增长5%,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旅游总收入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13%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节能减排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刚性指标。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着重把握好以下要求:
(一)要突出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定不移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做大经济总量,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在转型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二)要突出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统筹。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经济基础,依靠发展解决民生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为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创造财富与公平分配相协调,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依法保障公民权益,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三)要突出改革开放与科技创新相协调。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深化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坚持依靠科技人才支撑和推动发展,努力在构筑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在拓展发展空间和实现创新发展上开创新局面,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
(四)要突出借力发展与特色发展相促进。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资本扩张,在更大范围扩大对外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吸纳优质要素、提升竞争能力。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不断集聚和激发**的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开创体现**特色、独具竞争力的发展体系。
(五)要突出市场机制与政府作为相结合。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要素、公平开放参与竞争。更加有为有效地履行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着力营造尊商、爱商、亲商、护商、兴商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形成抓落实、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构筑有**特色的科学发展体系。
(一)围绕转型发展,构建现代化的产业发展体系。
做大工业经济。争取生态产业集聚区**分区扩容,完善产业布局规划,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阀门加工产业集群。完善互利双赢的合作共建机制,加快推进义乌—**山海协作产业园区建设。碧湖产业区块北区块基础设施工程全面开工,并全部完成招商,其中,一期区块基础设施完工、招商项目全部开工。大力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盘活工业低效项目4个以上,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完成技改投入2.8亿元,新技术、新产品产值增长15%以上。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完善项目用地准入评价机制。深化“微小企业上规模、规模企业上台阶”活动,新增亿元以上企业3家,规模工业比重提高到60%以上。全年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增幅均达到21%。深化服务企业工作,深入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困难企业专项帮扶,完善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落实审批提速、执法备案、首违告诫等制度,做好企业用地、用工、用电等服务保障,营造合力扶工氛围。
做优现代农业。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推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尽快成型。加快**区中心粮库项目建设,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7000亩以上。推进7个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深化与市农科院的科技合作,完善科技支农服务体系。提升蔬菜、水果、畜禽、食用菌等传统主导产业。累计建成蔬菜钢管大棚核心示范基地3000亩以上、峰源高山放心菜核心示范基地800亩以上。推广“高山早熟桔设施栽培”模式。打造老竹—丽新“十里荷花长廊”,建设处州白莲主题公园。积极发展铁皮石斛、大鲵等特色产业及油茶、香榧、笋竹等林产业。新增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新增“三品”认证农产品7个、新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000亩。建立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完成土地规模流转3000亩以上。实施“生态精品农业六大行动计划”,新建一批生态精品农业示范乡镇、示范企业、示范合作社。支持供销社强化为农服务功能,构建农资、农产品、日用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四大网络。拓展产销直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交易方式,加强“农超对接”,构建从田园到餐桌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做强第三产业。围绕打响“养生**”区域品牌,精心筹办以“荷怡养生、醉忆**”为主题的“**处州白莲节”。推进古堰画乡文化产业园、通济堰博物馆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古堰画乡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石牛温泉一期营业、二期开工,东西岩景区理顺机制、提升管理。加快郎奇—白桥养生(养老)基地建设、通济堰文化养生园、处风荷谷养生园等一批项目建设,打造峰源“天然氧吧、避暑圣地”休闲养生目的地。谋划坪地半岛高端休闲养生度假区、九龙国际旅游岛等项目前期。加强旅游营销、导游培养、服务提升等工作,力争游客接待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5%以上。推进锦绣绿谷、里河—蒲塘、“诗画利山”等一批农家乐综合体及白口现代农业观光园等项目建设,引导农、林、水等产业延伸旅游服务功能,新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2个,实现农家乐综合收入5000万元以上。积极构建以“莲”文化、畲族文化、古堰文化、摄影文化、油画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推动商贸流通网络向城镇、农村延伸。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完善园区配套产业布局,超前谋划空港服务项目。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谋划推进中心镇现代商业综合体项目。
(二)围绕协调发展,构建内生型的动力支撑体系。
强化三大驱动。投资驱动,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整合成立若干个招商小组,实行分类、专业招商,完成合同利用市外内资28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市外内资16亿元以上,合同利用外资550万美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350万美元以上,“浙商回归”到位资金5亿元以上,引进大项目7个以上。着力优化投资结构,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快破除制约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修改投资工作考核办法,大幅提高计划执行率、民间投资强度、向上争取要素等工作的考核权重。消费驱动,依托市区优势,培育市场主体,促进旅游休闲、养生养老、文化教育、家政服务、现代商贸等服务消费。以瓯江商旅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推动现代服务业向城镇集聚发展。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完善城乡消费设施和商贸流通体系。加强物价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外贸驱动,抓住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和产业布局深度调整的机遇,鼓励企业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能源材料。引导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拓展市场,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和产品展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扩大产品出口,力争外贸出口增长8%以上。
强化三大支撑。改革支撑,以推进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为统领,切实把改革红利转换为发展动力。进一步理顺市区体制机制,促进市区一体化发展。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争实现审批事项进驻率100%、窗口直接办理率75%以上。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支持金融机构向中心镇延伸服务,扶持**农村合作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乡镇财政所建设。探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家庭农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扶贫开发改革。科技支撑,加快行业性技术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实施专利、标准、品牌三大战略,力争创建国家产品标准3件,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增长10%以上,新增市级以上名牌5个、著名商标6件。实施第二轮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生态支撑,抢抓生态文明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机遇,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推进以“大森林”为重点的生态屏障建设,打造生态林业和森林碳汇基地,加快主要景区林相绿化、美化、彩化改造。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业污染整治、瓯江水系保护修复、节能降耗等工作。推进“环瓯江慢生活休闲绿道”建设。广泛开展生态文明观教育。
强化三大保障。土地保障,加快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加强规划、土地报批全过程的跟踪衔接,全年新增工业用地2000亩、出让500亩以上。加强转而未供土地的供地和指标盘活工作,深入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土地开发等项目,确保耕地占补平衡。资金保障,加强政银企对接,拓展私募债、动产抵押等融资新渠道,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完善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的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调度能力。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人才保障,注重“高精尖”人才与项目的同步引进,重点引进掌握前沿技术、有成功创业经历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确保入选“绿谷精英”或引进“千人计划”对象1个,申报成功国家或浙江省“千人计划”1个。
(三)围绕统筹发展,构建一体化的城乡建设体系。
共建中心城市。以提升“最具幸福感城市”为抓手,积极共建功能现代、生态宜居的休闲之乡、创业之都和养生名城,扎实推进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古城岛搬迁等项目征收工作,保障市区重点工程顺利开工、无障碍施工。以“六创、六整、六建”为重点,全力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推动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环卫行政体制,推进垃圾分类试点扩面提质,巩固保洁市场化成果,提升市区环卫保洁质量;继续推进老小区改造、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污水收集处理等“三年行动计划”;抓好窝棚区整治、小区停车管理和新一轮文化墙构筑等工作;完善物业管理网络和服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街道城管办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以加强社区、社团、社工“三社”联动为抓手,实施社区建设“六大工程”,引导建立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属地“两新”组织及驻地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工作格局。推广运用“1355社会协同管理创新平台”,提升“96345”服务功能,并逐步向中心镇延伸。统筹推进全市十件大事、市区十件实事。稳步开展撤村建(并)居工作。
加快城镇发展。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引领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深化扩权强镇改革,落实中心镇培育政策,进一步理顺基层站所管理机制,加强中心镇财政能力建设。落实“重振碧湖行动计划”,开工50省道—碧湖连接线、碧湖新水厂等一批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主要经济部门与碧湖镇发展捆绑考核机制,强力推进碧湖小城市培育工作。实施《碧湖—大港头分区总体规划》,对接争取“**统筹城乡综合体”项目,整合空间资源,推动要素集成,构筑碧湖—大港头、老竹—丽新组团发展新格局。探索建立“竹柳新桥”跨县域畲族经济协作区。注重规划引领,促进城镇功能特色、发展定位与规划风格相协调,积极打造大港头“瓯江诗画风情古镇”、老竹“畲乡风情小镇”、雅溪“生态特色城镇”。严控在镇区周边建“迁建式”新村,鼓励集中建公寓式住宅,加快推进商住地块开发,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建成区人口增长3%以上。强化城镇脏乱、拥堵等问题的综合整治,改善城镇面貌。
建设美丽乡村。围绕打造“养生**、秀美乡村”,巩固提升4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创建成果,再启动碧湖镇里河村、大港头镇北埠村、老竹镇梁村村、联城街道金弄口村、丽新乡吾赤口村等5个重点村建设,力争“一年大变样,三年成示范”。研究出台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办法,推进省级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碧湖镇下南山村,及碧湖镇堰头村、雅溪镇西溪村、峰源乡西坑村、岩泉街道陈寮村等5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进农民异地转移、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加大农居点缩减力度,培育建设碧湖镇上南山村和高溪村、大港头镇均溪村、丽新乡黄弄村、黄村乡黄村村等5个中心村。推进“连线成片”创建,重点推进丽武公路沿线“四边三化”整治,完成丽雅公路、330国道、金丽温高速、“两龙”高速沿线提升整治,启动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和东西岩景区2个区块的美丽乡村创建。完善“洁净村居”创建机制,实现创建由行政推动向村民自觉的转变,洁净由公共区域到村民居所的延伸。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网络,争取开工南山互通至丽新公路,继续实施村际联网工程和撤渡建桥工程,推进堤防加固、山塘整治、小农水建设、河道治理等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提升。强力推进“三改一拆”,改造提升7个老小区,启动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旧厂区改造,开展农民占用集体土地违法建住宅处置试点,在全面排查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坚决有效地推进农村“两违”处置工作。
四、不断提升和改善民生保障工作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提高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
(一)切实提升公共服务。全力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力争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完成区文化中心、电影院多厅改造等项目,实现乡、村两级文化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全覆盖。争取《通济堰文物保护规划》通过国家审批。弘扬“**精神”。注重文化人才培养。完成省级体育强区创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扎实推进省教育现代化区创建,创建省级标准化学校5所、市级教育现代化达标(示范)学校2所、学前教育达标(示范)乡镇3个;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确保省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72%,幼儿教师持证率65%;深化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验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提升公办教育吸纳流动人口生源能力,开工建设白云小学,筹建市区民工子弟学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布点;提高紧密型乡村一体化管理率,逐步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即时结报系统;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和医德医风建设;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完成区人民医院改革和区疾控中心挂牌。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国策,深入落实计生责任“三捆绑”制度,探索城市社区计生管理新模式。
(二)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筹建碧湖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继续深化社保扩面,理顺社保基金“三位一体”运行机制,推进市区社保经办机构职能调整。完善医保付费方式,实现全省异地就医实时结算。加大助困、助残、助学、助医专项救助力度,建立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机制。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深化省级爱心城市创建成果,开展农村残疾人“农疗”等就近康复服务。深化民兵调整改革,积极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持续推进“双拥”创建。争创“国家三级标准综合档案馆”。出台殡葬惠民政策,市区公益性生态公墓一期工程和村级生态墓地投入使用。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扶持民族地区、偏远山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农民异地转移工程、素质提升工程、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农村电子商务暨青年网上创业行动等活动,完成异地搬迁2000人,培训农民5600人,发放来料加工费1.5亿元。
(三)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法治**”建设,力争实现“平安区”八连冠。加强隐蔽战线斗争。维护宗教领域安全。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抓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完善信访责任追究制度,深化信访“四无”乡镇(街道)创建活动。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四调联动”,创建行政调解示范区。支持司法机关依法履职。深化“六五”普法工作。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确保安全生产主要控制性指标稳中有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全面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抓好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群体性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极端恶劣天气等应急管理处置工作。发挥好“天网工程”、“地网行动”作用,健全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校园安保和学生接送车安全管理。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特殊人群、虚拟社会和“两新”组织管理服务工作。
同时,进一步加强粮食、物价、统计、工商、质监、老龄、妇女、儿童、关心下一代、工会、红十字会、爱卫会、民族、宗教、老区、侨台、外事、史志、保密等工作。
五、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我们将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以昂扬向上的朝气、改革创新的锐气、广纳群贤的大气,争创一流的勇气,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善谋发展之策。精心组织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准确把握,学以致用,切实把十八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为行。加强市场经济、项目包装、招商引资、城乡规划、社会管理等知识的学习,着力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努力掌握科学工作的方法,不断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坚决消除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思想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围绕打造“三大**”、实现率先发展,强化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等不起的危机感,确保“两个发展”、“10 2”重点指标走在全市前列。
践行实干之风。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个严禁”,贯彻落实**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办法》,实行“目标任务项目化、推进工作时序化、落实工作责任化、督查考核常态化”。从开短会、讲短话做起,下决心整治“文山会海”,健全效能问责体系,坚决惩治慵懒散疲等不良风气。完善领导联系制度,领导干部带头下基层、接地气、解难题、办实事。强化乡镇(街道)工作,落实“一线工作法”,完善 “住村联心”制度,健全促进基层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的机制,以真情服务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夯实基层基础,加快便民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大力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稳步提高基层民主化管理水平。
履行法定之责。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坚决服从区委的正确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畅通民意沟通渠道,扩大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电子政务、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建设,持续推进“网络问政”,打造“阳光政府”。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完善行政决策程序,落实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专家咨询等制度,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机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弘扬廉洁之气。按照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不断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关键部位、特殊岗位的监管,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和政府性资金覆盖审计,强化行政监察和行政层级监督,严肃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申报、立项、审批、公开、管理、使用、评估、考核机制,规范政府投资管理,从管理和监督上防止公共财政资金浪费,从源头和制度上预防腐败。大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风,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新的使命。面对新胜利,我们豪情满怀!面对新挑战,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区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为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bggs/gzbg/322154.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