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沧州孟村学习考察的报告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52推荐〗〖字数:6000字〗

为深入贯彻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和全县提速发展、强县富民动员大会精神,学习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加快推进提速发展、强县富民进程,10月17日,县委书记、县长率队组团,赴沧州孟村回族自治县进行了为期1天的学习考察。学习考察期间,本着“不一定看多,而一定要看透”的原则,先后参观了五个企业和一个管件检测中心:河北广浩管件有限公司、河北华洋
钢管有限公司、河北力军力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河北汇科钢管(香港)有限公司、河北海浩高压法兰管件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管道装备检测中心。考察活动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孟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经验
孟村回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是全省六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人口19万,面积387平方公里,由于县小、人口少、经济基础薄弱,长时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孟村不邻高速、不邻铁路,既没有铁矿资源,也没有钢铁生产企业,更没有管件产品需求,但就是在这里却成长起“中国弯头管件之都”、“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伴随着弯头管件产业的快速成长,孟村县域经济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200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1亿元,同比增长21%,是2002年的3倍;财政收入完成20079万元,增长33%,是2002年的4倍;一般预算收入5965万元,增长5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增长41%;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亿元,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3609元,增长16.5%。总结孟村发展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思想的大解放,催生盐碱地上长出大产业
孟村无论从自然资源和条件,还是自身的产业基础,都不具备发展弯头管件产业的优势,总结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孟村弯头管件业的成长壮大,尤其是近几年的跨越发展,主要得益于不断地解放思想,始终做到了与时俱进。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来,孟村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一年一度的“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加速发展”大讨论活动,使得全县上下不断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孟村结合自身实际,立足国内国际大市场,科学谋划发展思路,确定了“特色立县、开放兴县、工业强县”三大战略,在全县唱响发展主旋律,打好项目攻坚战,把发展弯头管件特色产业作为立县之本、强县之路,围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引资金、上项目,借外力、用外脑,靠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力推进县域特色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尤其面对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孟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视调控为机遇,变挑战为动力,抓住外资内移、南资北移、奥运经济等为北方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所提供的重要机遇,围绕打造率先发展新优势,叫响“种什么也不如种工厂,上什么也不如上项目”,着力破解土地和资金等项目发展瓶颈,举全县之力规划建设占地10平方公里的希望新区,弯头管件特色产业个体规模加速膨胀,群体规模不断扩张,成为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力支撑。
(二)政府的有效推动,促进了产业优势向特色优势转变
孟村特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无序到规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有效引导和强力推动至关重要。一是规划推动,促进产业板块式发展。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为了解决产业不够集中,不利于资源集约利用和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孟村先后多次聘请国家社科院和中国五金协会的有关专家,为弯头管件业发展把脉定位,结合实际科学制定《产业布局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坚持疏堵结合,加大对产业的规范治理,着力实施“十里经济长廊”和“项目入园,企业入区”工程。一方面加大以辛大公路为主的弯头管件特色产业带的规范治理,促使沿路企业晋档升级,加快入区步伐;另一方面,瞄准“国内唯一、行业最大、实力最强”的定位,先后投资数亿元,大力推进以希望新区为核心的管件专业工业园开发建设,靠优良的硬件环境和优惠政策,吸引项目入园发展。通过一系列举措,加速了各种生产要素聚集,促进了产业园区化、园区专业化,构筑起以希望新区为龙头,以管材园区、管件园区、法兰园区、扣件(铸件)园区为支撑,60余个专业小区相拱卫的特色产业隆起带,弯头管件业呈现出板块式、集聚式发展。几年来,“一区四园”共引入投资超千万元企业78家,其中投资超亿元企业11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2007年,园区企业销售收入达到54.6亿元。二是政策拉动,推进产业集群化膨胀。充分发挥民族自治的政策优势,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对全县骨干企业实行扶持保护的决定》、《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管件业发展,创造出了优于其它地区的政策“洼地”;认真落实《关于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业园区实行“三无”监督的实施办法》、《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 规定》和《招商引资激励约束办法》,开通弯头管件“绿色通道”,创造出服务优良、办事快捷的环境“高地”。截止目前,弯头管件产业共有企业1400多家,拥有24个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年产值150亿元,年钢材吞吐量600余万吨,产品占全国中低压市场80%以上。行业上缴税金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近70%,从业人员约5万人,来自管件业的现金收入占农民
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三是项目带动,促进产业规模化扩张。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一批大项目就是抓跨越式发展。孟村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纲,全力推进“项目一把手工程”,制定出台《招商引资“185”任务目标责任制》,落实《县级领导和部门分包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责任制》,在产业政策、资金投向、项目用地上给予重点倾斜,形成了谋划一批、落地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建设高潮。2007年,全县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42个,投资达56亿元,其中投资超5亿元项目2个,超亿元项目9个。其中,京通钢铁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100万吨冷精轧带钢和200万吨热初轧带钢项目。北京五矿总投资9亿元人民币,专门生产60万千瓦发电机组配套专门高压管件及配管,年产量20万吨。孟村的弯头管件业已经由大群体、小个体向大群体、大个体转变,形成了既有“遍地小草”,又有“参天大树”的新局面。
(三)发展的不断创新,促进了特色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变
优势在于创造。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要想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立足自身优势不断地创造新优势。孟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努力把特色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走出了一条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发展之路。目前,该县在外销售人员达1.1万人,1200余家营销网点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产品不仅打入三峡电站、西气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还出口美国、中东、东南亚等国家。一是加快科技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孟村始终高度关注该产业的科技提升,制定了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工作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见》,建立启用北京大学企业家培训基地,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的科技专项经费,大力支持科技部门用于弯头管件产业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与推广,并设立县长特别奖,实施政府特别津贴,对在科技方面做出贡献的企业和人员予以重奖。2007年,拉动企业投入技改资金1.7亿元,推广先进技术13项,引进高精数控车床等先进设备80台(套)。目前,累计获得国家专利27项。二是着力于外延式发展,不断拓宽发展空间。充分发挥驻外人员多、市场分布广、信息灵通、资金充足等优势,大力开展“走四方”活动,沟通感情,宣传政策,鼓励引导在外成功人士呼朋引伴,反哺家乡,带资金、引项目回乡创业,“回归经济”热潮和产业市场优势形成了强大的聚集效应,辽宁、山东、台湾、香港等弯头管件相关企业纷纷前来投资办厂,全国弯头管件生产销售集散地的旗帜已牢牢树起。三是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提高产业知名度。一方面着力维护整体形象。在集群企业推广iso系列质量体系认证,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培育出24个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同时进一步发挥商会、协会业务指导、行业自律、市场开拓等作用,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减少内部竞争消耗,实现资源共享,使产业形象有了一个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全力推出品牌。紧紧抓住区域产业品牌远胜于单个企业的品牌的共享性特征,加快弯头管件展销城建设,完善“中国弯头管件网”,利用“会展经济”、信息网络和新闻媒体,在更高层次上宣传特色产业,使得孟村知名度得到极大提高。
二、今后工作打算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孟村之行,使我们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看到了差距,受到了触动,得到了启示,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们围绕既定目标,按照既定部署,咬定发展不放松,一门心思干事业,提速发展、强县富民的中心任务就一定能够实现。
(一)深化认识,完善思路,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提速发展、强县富民上来。提速发展、强县富民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的中心任务,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在全局中定位,在大局下行动,把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作为不竭动力,把工业兴县、项目兴业作为必由之路,把扶持龙头、培育特色作为核心之举,把激活主体、全民创业作为有力抓手,把埋头苦干、艰苦创业作为工作基础,把增加群众收入、位次前移作为根本目的,进一步完善思路,细化举措,凭实干进位次,以苦干争一流。
(二)突出工业,强力突破,构筑提速发展、强县富民的强力支撑。提速发展,首先要工业经济提速。围绕工业兴县这篇大文章,突出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尽快制定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规划,靠规划引导聚集,引领产业发展。二是明确三个主攻方向。主攻农业产业化,坚持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以六个产业链为重点,培育龙头企业,抓好规模扩张,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主攻企业技改。坚持扩量与提质并举,加快实施骨干企业再造和再造骨干企业工程,因企制宜,采取措施,促其成长壮大。主攻招商引资。对看准的项目,快谋、快争、快建、快投产,以快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力促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继续认真落实项目建设“三个机制”,抓好项目的调度与考核,真正把项目建设放在心里,抓在手上。三是树立四个导向。树立招商引资政策优惠导向,提高政策吸引力,打造政策洼地。树立企业技术改造、扩大规模政策激励导向。对企业技术改造、扩大规模与招商引资同等对待,在要素供给、经济杠杆、强化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树立奖励导向。扩大奖励范围,加大奖励力度,调动全县上下积极性。树立考核导向。调整、完善各项考核体系,细化考核方法,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强化各级干部的危机导向,传导压力,层层加压。四是搭建好四个平台。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促进银企树立“共生共荣、互利互赢”理念,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规范企业管理,引导企业诚信经营。搭建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对接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搭建人力资源平台。围绕全民创业和企业用工,一手抓人才引进,一手抓人才培养,为企业发展培育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搭建项目承载平台,即抓好园区建设。按照“超前规划、高标准谋划”和“一次谋划、分步实施”的要求,重点建设城南工业园区、橡胶工业园区、食品工业园区。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制定项目准入标准,完善园区招商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五是抓好企业家队伍。一方面,支持、帮助、厚爱企业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物质上给待遇,政治上给荣誉,社会上给地位。另一方面,企业家要讲信誉、讲道德、讲责任、讲自律,关心社会、回报社会、尽社会责任,不当政治家,不当社会活动家。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激励,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强化领导。建立统一的园区管委会,对应园区分设办公室,统一协调管理全县各园区。进一步完善县级领导分包重点企业、分包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制度,企业、项目、工程存在的问题,都由分包的县级干部协调解决。建立部门帮联企业制度,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升级改造,从思想上、思路上、解决问题上帮联,真帮、实联,帮出发展,联出进步。
2、优化环境。制定出台《关于继续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活动的实施方案》,在落实好优化环境各项举措的同时,建立部门入企工作日制度,完善行风评议制度,靠制度的完善保障环境的持续优化。认真解决项目落地问题,围绕项目落地,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3、严格考核。科学设置考核指标,考出重点、考出变化、考出干劲。进一步加大经济建设考核力度,一年内不能完成任务目标的,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年没有完成任务目标的,调整主要领导干部。提高项目建设在年度考核中的权重,对所有生产性项目划分投资区段,区分技改项目和新建项目,分别给予加分,对重大项目投资给予重奖。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优先提拔重用为经济发展出力多、贡献大的干部,优先在全市、全省进位多、进位快的乡镇中选拔优秀干部。
4、狠抓落实。加大干部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各级干部抓经济工作的能力、市场运作的能力、破解难题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建立健全目标责任机制,建立健全督导协调机制,确保工作落实。看不准的事不定,干不成的事不说,定下来的事必须干成干好。加强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各级干部见事早,把事办成,把事办快,把事办好,决不允许把事办砸。
5、抓好当前。一是认真抓好正在开展的以增强开放意识为主要内容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大实践活动,坚持边讨论、边实践,积极跑部进厅,跑省进市,争取资金、争取项目、争取上级支持。二是抓现有企业规模扩张,扶持帮助企业技改升级。三是抓新项目的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合同履约率和项目落地率,吸引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进入。每年都扶持一批生产性大项目,更多地挤入省市盘子,取得支持。四是积极实施骨干企业再造和再造骨干企业工程,每个行业筛选出1-2家成长型企业,予以特殊扶持,促其做大做强。五是每个乡镇选择一个或几个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加强培育,并和园区建设相结合,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六是深入持久地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激活市场主体” 活动,重点帮助有扩产、技改愿望的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力促早日实施。七是认真落实全民创业各项政策,使民营经济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公平竞争。八是安全发展。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的落实。
总之,全县上下要以这次学习考察活动为新的起点,认真学习借鉴孟村县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思路和举措,加快思想解放的步伐,加大攻坚克难的力度,正视差距,振奋精神,再鼓干劲,奋起直追,迅速掀起新一轮加速发展的热潮。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bggs/kcbg/334911.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