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资政大夫祠导游词
新华镇三华村,有一处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
整个古建筑群为三座祠堂及衬祠、后楼组成,坐东向西。北起第一座为“资政大夫祠”,中间为“南山书院”,第三座为“亨之徐公祠”。三座祠堂既各自独立又连成一体,中间既有青云巷相隔,又有巷门相接。三座主祠均属三进两天井形式,总宽48.8米,深59米,总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
“资政大夫祠”是清同治年间,三华籍人兵部郎中徐方正为其祖父徐德魁封赠资政大夫而建,与“亨之徐公祠”同是祖祠。“南山书院”则是同治年间兵部主事徐表正为其父徐时亮(封赠“奉直大夫”)而建的生祠。
祠堂的建筑工艺精细讲究,水磨青砖墙,打磨地板砖,上盖陶瓦,山墙起锅耳,屋脊嵌立体和浮雕陶塑,檐下有砖雕和木刻。有些砖雕石刻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但仍可窥其昔日的宏大堂皇。
三座祠中最具历史文物价值的是资政大夫祠前院天井内的圣旨牌坊。牌坊由优质连州青花岗石造成,为四柱三间式,面阔10.8米,明间高9.8米,宽4.3米。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坊,上层为牌。牌额正背两面镌刻同治皇帝所颁诏书,封徐德魁为资政大夫的诰命,正背诰命之上分别刻有“圣旨”、“覃恩”竖牌。牌坊的石柱及梁均为削角方形柱,打磨平滑,柱脚均有石抱鼓。
光孝寺位于广州市内红书北路。光孝寺址原是西汉南越王赵佗的孙子赵建德的故居。三国时东吴的虞翻谪居广州时,曾在此处建寺讲学,后捐作庙宇。东晋时印度僧人顺吴摩耶舍到广州传经,曾在这里兴建五苑新延寺大殿。宋绍兴间始定名“敕赐光孝禅寺”。
光孝寺建筑群中以大雄宝殿为最宏伟,现存的建筑是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重修,具有唐宋风格。大殿右侧为供奉护法神之伽蓝殿,左侧为六祖典,建于北宋。六祖殿前为瘗发塔,相传唐高宗时,六祖慧能在菩提树下削发为僧,主持僧法才随即将慧能头发埋入土中,尔后在该处建塔以纪念这位开创禅学南宗流派的大师。塔呈八角形,高6.7米,共7层,每层均有佛龛8个。造型独特,是寺内珍贵的文物之一。
大殿台基的左右两侧有一对石经幢。大殿两旁各有铁塔一座,高约4米,先后建于五代十国期间,东塔是我国现存铁塔中唯一最古最完整的。
寺内的睡佛阁,又称风幡堂。相传六祖慧能初到光孝寺,正赶上寺院信持邱宗法师在讲解(涅经)。当时一阵清风吹来,佛阁顶上的旗幡随风飘动,印宗法师便向众僧发问:“这是什么在动?”一僧曰:“此乃幡”。另一僧谓:“此乃风动”。慧能趋前插话:“此乃心动”。
此话一出,印宗法师随即走下坛来,纳头使拜慧能为师。从此慧能开坛传,后人把睡佛阁改称为“风幡堂”。现在堂前依然挂侧巨幡,迎风飘扬。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dycfw/gddyc/292853.html
上一篇:余荫园导游词
下一篇:广东茂名中国第一滩导游词
广东导游词范文推荐
相关评论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