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3推荐〗〖字数:4800字〗
同志们:
这次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是继市委二届十次全会之后,在即将迈进“十一五”发展新阶段的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全市教育加速发展,努力建设教育强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把泰州建
设得更加美好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刚才,省教育厅周厅长作了讲话,毛市长对建设教育强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了工作部署。姜堰市、市财政局、市教育局作了交流发言。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新泰州教育事业发展的成绩,进一步认清建设教育强市的优势和潜力
即将过去的“十五”时期,是泰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也是泰州教育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全市上下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校均服务人口等主要指标均超过省定标准,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3.1。高中阶段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每年高考600分以上的高分人数、本科上线人数、录取总人数及录取率连续多年排在全省前列。高等教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成功创办了两所本科院校,实现了本科高校“零的突破”。目前,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已达2.6万人。高教园区建设态势良好,城市教育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各级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教育战线的同志们以改革创新的成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泰州教育之乡增添了光彩,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尊重。我们要充分肯定泰州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充分肯定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精神,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积极支持和贡献,充分肯定教育对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泰州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为我们今后建设教育强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积蓄了后劲。关于这一点,全市上下特别是各级干部必须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进一步增强建设教育强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建设教育强市,是市委、市政府着眼全局、放眼未来的一项战略部署,是顺应民意、惠及群众的一项民心工程,也是充分发挥教育之乡优势,谋划新泰州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必然选择。刚刚召开的市委二届十次全会,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战略部署和重要任务。要实现新目标、新任务,教育的优先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是保障。教育是国之大计,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教育兴则百业旺,教育强则发展快。如果没有教育的现代化,那么所谓的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都将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在建设和谐美好新泰州的奋斗进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物质资源方面的优势,更要重视依靠人才资源,彰显教育优势,加快实现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的转变和跨越。
发展教育不仅是强市、兴市之道,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要求。教育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掌握知识就能改变命运,学到技能就能创业致富。泰州的未来要靠教育,泰州人的未来也要靠教育。当前,我市教育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反应比较强烈的教育公平、教育投入、教育收费、教学质量等问题,其根源还是教育的发展不够充分、不够完善,无法满足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求。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加快泰州发展的重要战略,作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基本任务,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让每一个家庭的子女都享有充足的、优质的、不同层次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因贫困失去学习的机会,让每一个泰州人都能接受到多样化、多途径的继续教育。
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明确建设教育强市的基本途径
建设教育强市,关键体现在教育质量的提高上。而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不久前,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明确提出了“教育优先、德育为先、素质领先”的“三先”方针,为我们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明确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和实现途径。坚持素质教育的工作导向,是我们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教育战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要确立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泰州人。我们倡导“有教无类”,也倡导“因才施教”;要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也要鼓励有序的差别竞争;要保证每一个孩子有学上 、不失学,还要努力使孩子们上好学、不厌学;要重视学生的学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和生存发展能力。我们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排斥提高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只有保证较高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的素质教育,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才是人民群众欢迎和满意的素质教育。要着力提高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逐步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和比重,积极发展终身教育,
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从而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要加快泰州高教园区建设,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将高教园区建设成为办学集约、格局开放、资源共享、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新城区和科研创新基地。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发挥名师治学、名师治校的重要作用,改革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数量足够、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大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校党政领导干部队伍。要认真做好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加强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要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和家庭、社区的特殊作用,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进步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为建设和谐美好新泰州培养一大批有用人才。
四、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建设教育强市的动力和活力
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要继续解放思想,用改革创新的思维来定位教育、谋划教育、发展教育,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公益功能,也要重视教育的生产力特征和社会生产功能;不仅要将教育发展视作政府的责任,也要重视社会、家庭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不仅要重视公有制教育的骨干作用,也要重视非公有制教育的巨大能量;不仅要重视教育培养杰出人才的特殊机制,更要高度重视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帮助广大劳动者增长劳动技能的普遍意义。全市上下要继续高举教育改革的旗帜,让一切有利于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利于教育率先发展的资源能量充分释放出来,让一切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出来,让一切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服务的功能充分展现出来,大力解放和发展教育生产力,以造福社会,满足人民。义务教育要坚持以政府举办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辅,各级政府要随着财力的增长增加教育开支,保证义务教育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非义务教育要实行更加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体制,按照存量不减、增量放开的原则,实行“两保证、两鼓励”,即保证公办教育包括优质教育的既有规模,保证所有学生都有学可上、上得起学;鼓励优质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放大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富裕家庭为教育投资、花钱获得新的教育机会,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成果。要逐步调整和理顺市区教育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市区两级共同办好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把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要进一步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充分利用泰州的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国内外的学校和其他投资者来泰州合作办学。总之,就教育的改革创新而言,只要不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有利于增加教育投入,有利于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都可以大胆试验、积极探索,都应当给予保护和支持。
五、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形成建设教育强市的强大合力
建设教育强市,是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确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发展教育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齐抓共管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以及领导干部和部门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地位、作用的认识,牢固树立“为官一任、兴教一方”的责任意识,亲自抓教育发展规划、教育投入保障、教育政策落实和教育质量提高,成为熟悉教育、情系教育、善于指导教育、推进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领导者。二要加大教育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保住保好义务教育的底线,制定和完善扩大教育资源的政策,用存量保公平,以增量换资源。要依法加大政府教育投入,完善教育投入的优先增长机制,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实现逐步增长,各地每年预算执行结果要实现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增幅高于财政性开支增幅。要进一步调整政府教育投入的支出结构,重点保障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的需要,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免费义务教育试点,建立贫困学生教育救助机制,逐步降低低收入家庭教育开支占家庭支出的比重,逐步减轻普通家庭特别是困难家庭的教育负担。要积极稳妥地化解农村中小学债务和高校债务。三要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建设教育强市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尽心尽力为教育多办实事,努力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牵头负责的职责,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财政部门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税务、物价、审计部门在加强对教育收费和教育经费使用监督的同时,要努力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对国有民办、公有民营和各民办学校的收费审核要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合理回报。建设、规划、国土部门对教育发展的规划用地、规费减免应尽最大可能给予优惠。政法、文化、出版、工商部门要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学校权益、危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强对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的宣传,加强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先进事迹的宣传,进一步营造崇文尚教、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风尚,为教育改革发展鼓劲加油。民政、关工委、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和团体要在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帮困助学、扶贫助残、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教育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更多的帮助、更优的服务。
同志们,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建设教育强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意义深远。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克难奋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大力推进泰州教育又快又好发展,为把泰州建设得更加美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jhgfw/kjww/333620.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