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入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150推荐〗〖字数:1800字〗

“听,圆明园荒野的风,正在呜咽着一个古老的故事。看,圆明园残留的断壁,正在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这是我在上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时的开场白。再用幻灯片显示着圆明园那让人触目惊心的断瓦残垣。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住了,没有了平时上课的喧嚣,没有了惯性的小动作,谁说他们不懂爱国呢?其实孩子们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于是我们就在这样的气氛中进行了本课第二课时的学习。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孩子们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我就放手让他们去阅读本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让他们看完以后告诉我,这几段主要讲了些什么?

等孩子们的情感渐趋平和了,他们逐次的告诉我。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和珍藏的文物三个方面的问题。我说对的,那么哪个同学告诉我们,圆明园的布局咋样?建筑咋样?珍藏了哪些文物?

在孩子们的“发现”中,我相机“煽情”。当他们“发现”圆明园的建筑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不仅有象征热闹的“买卖街”,还有象征田园的“山乡村野”;不仅有仿照各地名胜的海宁“安澜园”、苏州“狮子林”、杭州“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根据古诗情画意代建造的、世上原本没有的“蓬莱瑶池”、“武陵春色”的时候。我先让他们想象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是什么样子,顺势解释了这两个词语,再引导他们想象下面的这些建筑。在他们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我突然放出了在本课开始时,圆明园断瓦残垣时的画面!

孩子们一下震惊了,我说:“同学们,忘记过去就等于是背叛,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必须用心去铭记的历史耻辱!这是血与泪换来的教训!贫穷就要受压迫,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你们努力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的民族才会兴旺,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这是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渗入的一个片段。事后的考试证明,凡是考到这一课的内容,不管是释词、填空还是分析理解,学生们都没有出过错。看来在语文教学中,适当的情感渗入是必要的。这也符合语文表情达意的特点。其实我们教材中的文章,不管是写人还是叙事,不管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是离不开“情”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切景语皆情语”,“触景生情”……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作者写作时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只要学会去发现这种感情,课文的知识点就会记得又深有牢,重难点也会迎刃而解。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弊病,但是最致命的一点就是忽略了这种渗透情感的教学!他们会把课文分析得头头是道:条理清楚、中心明白、层次分明,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在应试”的考场上攫取高分。然而他们忽略了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亲身感受,和对作者情感的真实体验,这种“食他人残唾,死前人语下”的教法,等于是束缚了学生了手脚,羁绊了学生的大脑,使他们的分析、阅读和情感表达能力都得不到应有的锻炼。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考试的知识,不变则已,一变则全然不知所措。

我们中国历代的都主张言传身教,而且更加注重身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也!“身教”严格的说,就是情感教育。特别是语文教学,教师丰富的情感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就是应该讲到精彩处拍案叫绝,讲到兴奋时眉飞色舞,讲到激动时手舞足蹈,让学生在移情中增强表达能力,在怡情中发展品德和智力。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就应“渗情于课,披情入文”,在“如坐春风”般的课堂中,“润生无声”!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gxlw/238148.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