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缺口”角度分析湖北省金融风险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150推荐〗〖字数:3700字〗

【摘要】本文依照钱纳里等人提出的“两缺口模型”的分析框架对湖北省的两缺口情况进行了研究,从金融效率方面分析了湖北省在资本过剩条件下外资流入大量增加的原因,并指明了化解不良贷款的若干途径。

【关键词】两缺口模型外资

一、两缺口模型简介

1966年,钱纳里和斯特劳特在一篇名为《外援与经济发展》的中提出了两缺口模型。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从需求方面看,国民收入等于消费、投资与净出口之和。

即Y=C+I+(X-M)…①

从供给方面看,国民收入等于消费与储蓄之和。

即Y=C+S…②

由①②式得I+(X-M)=S…③

把③式移项得I-S=M-X…④

④式就是两缺口模型的基本公式。左端(I-S)表示投资与储蓄之差,称为储蓄缺口;右端(M-X)表示进口与出口之差,称为外汇缺口。

钱纳里等人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均衡理论和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式认为,要加快经济增长,必须加大投资,而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储蓄不能满足投资需求,就会出现储蓄缺口。与此同时,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各种资本品和中间产品,发展中国家自己不能生产,必须从外国进口,进口支出超过出口收入,就会出现外汇缺口。两个缺口一方面反映了一国所使用的资源超过了它实际拥有的资源,另一方面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综上所述,两缺口模型的政策含义是:一国应当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发展经济,应当积极的利用国外资源;应当妥善的制定引进外资计划,采取适当措施调节外资的流向和结构,保证其有效使用;应当进行经济改革,改造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使外资得到有效使用。

二、国内学者关于中国两缺口的分析

胡剑平、温娜在分析中国两缺口和引进外资的关系时指出,国内储蓄过剩的背景下外资大规模流入主要是由四个方面原因引起的。首先,由微观经济低效率及国内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低效造成的国内有效投资不足,外资流入对国内储蓄既有补充作用又有替代作用。其次,通过外资的流入引进技术、突破技术约束。第三,利用外资过程中国家目标与地方政府目标的错位。最后,由于内外资在我国待遇不同,因此大量的内资流出再流回,构成了很大一部分外资流入。

李扬提出了净损失假说。他认为,国内储蓄过剩的情况下国外资本流入的原因在于不良资产占用了国民储蓄,大量的“迷失”资金有相当部分存放在国内金融机构的金库中,被用来支撑那些永远不能归还的不良贷款和日见增加的金融机构的经营费用。

邱华炳、刘宏认为净损失假说和资本外流假说归根结底都说明了国内金融系统的效率低下,金融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低下。国有企业未建立起科学的产权结构,没有形成规范的“委托-代理”关系,因而企业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并未真正建立起来。

于良春、鲁志勇在具体考察东北地区两缺口时,指出东北地区在存在过剩资本的同时,大量引进外资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国有企业主导的投资体制的低效率和缺乏资本有效积累的微观基础。

三、湖北两缺口数据分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5~2004年的部分数据,以下分别绘制了储蓄缺口、外汇缺口变化趋势图以及储蓄缺口、外汇缺口与引进外资之间的关系图(见图1、图2、图3、图4)。

从图1可以看出,从1994年到2003年,除2002年储蓄总额有略微下降外,这十年来湖北省投资总额和储蓄总额总体上来看是呈逐年上升趋势的。投资总额从1994年的582.34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809.45亿元,储蓄总额则从1994年的820.52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2359.37亿元。与此同时,储蓄缺口一直呈负数,2001年到2003年,储蓄负缺口有所减小,但仍远大于1994年的负缺口-238.18亿元。由以上分析可知,湖北省这十年来储蓄总额持续超出投资总额,且超出的部分有逐年增大的趋势,仅在2001年到2003年间有所回落。

从图2可以看出,1994年到2003年,出口总额在1996年、1999年、2001年有所波动外,这十年间湖北省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是逐年上升的。出口总额从1994年的171560万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265537万美元,进口总额从1994年的103026万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245393万美元。外汇缺口一直呈负数,基本围绕一水平线上下波动。外汇负缺口表明,湖北省这十年来出口总额持续大于进口总额,但超出幅度随时间上下波动。

从图3、图4储蓄缺口、外汇缺口与引进外资之间的关系图可以看出,1994年到1998年引进外资额逐年上升,从93436万美元上升到194400万美元。但1999年,2000年开始下降,到2001年,引进外资额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达到201735万美元,随后又开始逐年上升。

综上所述,1994年到2003年这十年间,储蓄负缺口与外汇负缺口同时并存,即储蓄持续大于投资,出口持续大于进口,但在这种情况下同时伴随的却是外资流入的逐年上升。这与钱纳里等人提出的两缺口模型中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四、原因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资本过剩条件下外资流入的增加呢?以下根据部分统计数据,从金融效率方面来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由表1可以看出,2001年末及2002年末湖北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分别高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9.86和8.18个百分点。湖北省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高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5.92和13.76个百分点。3003年6月末,湖北省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超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4.4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按照李扬提出的“净损失假说”来看,湖北近十年储蓄负缺口中多余的储蓄,很可能有相当一部分被用来偿还那些不良贷款了。表面上看是储蓄负缺口,其实质是仍然存在储蓄正缺口,即储蓄不能满足投资的需求,因此导致了外资的大量引入。

从统计数据得知,2002年末湖北省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80.93%。也就是说,湖北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绝大部分集中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是国有企业的资金供应者,但多数国有企业并未建立起科学的产权结构,没有形成规范的“委托-代理”关系,而且,政府对国有企业存在信贷资金的配给和补贴,这样就使大量不良贷款沉淀在国有商业银行,使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低效,导致外资流入来弥补缺口。

从图6可以看出,1994年到2003年这十年间,湖北省银行存款余额逐年上升,从1994年的1043.77亿元上升到2003年的5182.50亿元,贷款额除在1999年和2000年略微有所下降外,整体上保持上升趋势,从1994年的1396.82亿元上升到2003年的4524.85亿元。与此同时,存贷差在2000年出现拐点,2000年以前均为贷差,即存款额小于贷款额,2000年以后均为存差,即存款额大于贷款额。存差的出现说明国有银行惜贷行为严重,阻碍了储蓄向投资的顺利转化,这同样也需要外资的引入来弥补投资的不足。

五、化解不良贷款的途径

1、建立银行风险衡量体系。国有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到不良贷款过大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改变过去以资产规模增长为中心的方式,转向以提高资本收益率为中心,建立银行风险衡量体系,把投资决策与银行的资本收益率联系起来,以提高投资效益;建立不良贷款预警体系和监控台帐,逐笔落实清收,化解方案。

2、调整金融结构。首先,降低传统存放汇业务的比重,扩大以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为主的现代业务的比重,从而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其次,调整金融的所有制结构,不仅允许股份制商业银行准入市场,而且要允许民营银行准入市场。第三,大量引进具有现代金融意识的人员,并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使从业人员具有现代金融知识,具有驾驭现代金融业务的能力。

3、增加资产的流动性,提高不良贷款的价值。商业银行可借助发展投资银行的业务之机,通过以资抵债、资产重组来盘活资产;在处理抵押物或抵押资产时,可采取公开拍卖、竞价出售的方式,减少银行的损失;还可以推动优势企业兼并不良贷款户,盘活资产;应允许国有商业银行把不良贷款的债权出售给境外有关机构,设法让不良贷款户“流动”起来。

4、技术创新。实现金融技术网络化,包括信贷登记网络化、债权管理网络化、资产评估网络化等。网络化从识别信用风险入手,对贷款对象进行风险分析,使贷款主体在贷款发放、贷款使用以及贷款收回过程中能完全掌握贷款对象是否有偿还能力,从而阻止不良贷款的形成。

5、公司化模式。可实行公司化模式,成立专门清收公司,对不良贷款进行专业化清收。通过实行奖励处罚机制,把不良贷款作为一种资源进行经营和运作,最大限度的激发清收积极性和创造性。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ryjlw/210657.html

    相关题目范文范本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