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1700字〗

摘要: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面对中学生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尴尬局面,广大的化学教师们应该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内驱力。本文主要从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和化学教育中兴趣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来进行探讨。

关键字:化学兴趣 化学教学 形象美 实验美 艺术美 应用美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不是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目的,而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即教学过程是一个育人的过程。追踪及收集学生的资料表明:部分学生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厌学,即学习兴趣不浓。因此,教育者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兴趣培养的的重要性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是对事物、事件、人际各种活动的探索研讨而反映出的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是对知识和学习的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它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心情。对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看作是处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知识的关系。教师教学以学生兴趣为起点,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为目的;让学生先把学习体验成趣味的源泉,而后把课本体验成知识的源泉。对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学生往往很快就能用“有兴趣”或“没兴趣”来评价一节课。兴趣也是理解和切实掌握知识内容的一个标志。理解能产生兴趣,兴趣反过来又帮助理解。

兴趣会使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甚至废寝忘食。反之,无兴趣者,把学习当成负担,被动应付,学习效果自然也就天壤之别了。

三、途径与方法

怎样才能做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由“老师要我学”转变为“我自己要学”呢?我仅从化学教育中融入一些美的因素,挖掘化学的潜在审美功效,在课堂上创设美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美的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美的共鸣,在学习上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在美的愉悦中提高学习化学兴趣方面发表些拙见。

(一)利用教师形象美——产生兴趣

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化学教学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是面对面的对话与交流。教师一走进课堂,自然成了学生注目的中心。学生首先以审美的态度向教师投以注意的目光,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优美的语言、整洁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都能使学生产生愉快感,都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初始魅力。

(二)发挥化学实验美——提高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实践证明化学实验中就有很多美的东西,能带给学生很多美的感受,激发学生们的美好情感,促使他们产生探求化学知识的兴趣。

1、实验环境美。做化学实验的一个重要场所是化学实验室。宽敞明亮的实验室、干净整齐的桌椅、著名化学家的画像、张贴的名言警句,实验台上晶莹剔透、千姿百态、造型优美的玻璃仪器、组装有秩高低错落有序实验装置……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宁静和谐美。

2、实验装置美。实验装置是否协调美观,是教师审美情趣高低的表现,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所以教师在实验装置设计时既要符合科学原理,又要有一定的美感。选择干净、大小适当、比例相互协调、搭配合适的仪器;实验装置要装配紧凑、高低适当、错落有序,使整套装置成为一种科学艺术品的造型,给学生美的享受,激起兴趣。。

3、实验操作美。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不仅要做到准确、规范、干净利索,还应做到动作灵巧、节奏清晰,符合最佳程序,还要注意美观。教师拿持仪器的姿势、高度、和身体的距离,都要自然。

4、实验现象美。实验现象美是化学实验最为生动形象的部分。实验都会伴随着鲜明的现象,如发光、发热、沉淀的生成和消失、气体的逸出和吸收、颜色的骤变等等。

5、实验趣味美。兴趣的激发就是触发知识兴趣的爆发点。在课外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和学生作一些趣味性的实验。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xlwlw/200007.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