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体验与享受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1700字〗

摘要:新课标倡导在数学教学中应尊重求知者的情感与态度,即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感受与体验。然而笔者走访许多区乡学校,发现许多小学的数学课堂是“穿新鞋走老路”,仍旧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呢?怎样才让枯燥的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学生学习的享受呢?本人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得出:数学教学应是富有人性的、有现实意义的活动。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心理 学科特点  学习兴趣

在传统数学课堂上我们难以看到学生思维的火花,难以看到学生与教材、教师之间的智慧碰撞,这严重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的学校甚至不惜对学生进行身理、心理的摧残来换取所谓的数学好成绩。这种以血和泪为代价换来的未必是出类拔萃的精英,相反是许许多多沉痛的教训。如何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体验和享受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把握数学的学科特点,体验数学的基础性与工具性。

数学是一门基础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从数学知识的产生来看,数学更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数学知识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中,反过来有了数学又能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可以这样说数学与生产劳动是相互依存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数学学习更是一种生活,是为学生现在和未来提供生活服务的“工具箱”。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模拟生活、结合生活,赋予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变单调乏味的数学学习为一种体验、一种享受,去关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去感悟数学学科的基础性与工具性。“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社会各领域无处不有数学的巨大贡献。可以说是数学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是人类孕育着数学。为此在教学中那些将数学与生活支离开来的老师们难道没有曲解数学学科的本原吗?基于数学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是以教材为凭借,依托教材,让学生去体验数学,让数学学习回归现实。

从新课标下的新教材编排体系来看也突出体现了数学的实有性,因而在教学时我们完全可以将数学知识赋予生活,实现教与学的回归。如我在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统计》这一节内容时,在学生学会统计的基本方法后,我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服务生活的能力,于是我让学生去调查一下学校附近的水果店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每天的出售情况怎样?要求学生调查时间为一周,并把每天的调查情况作好记录。一周后我专门利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来总结调查情况,并让学生提出相关数学问题。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活跃,每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都要进行争辩,最后通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很有现实价值:1、什么水果卖得最多?2、什么水果卖得最少?3、卖什么水果最赚钱?4、水果店老板怎样做才会让店里的生意更好?当这四个问题摆在我面前时,我感到了无比的震惊,震惊过后更多的是启示,超乎我意料之外的东西也在这次看似简单的活动中得到了诠释。数学学习决不是机械的重复昨天的故事。数学知识是鲜活的,只要教者有心,教材就会活起来、学生就会动起来。后来听学生向我汇报还有几位学生用不太成熟的数据向水果店老板写了一份改进水果店销售现状的意见,当时我更是欣喜若狂。看来小小学生也能干大事,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视学生与社会沟通、能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不能低估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其实在新教材中有许多知识都是紧贴生活实际、紧贴学生经验。如:不确定现象、中奖、储存、利息等等。只要教师把握好学科特点适时与生活相结合,一定能将学生培养成一代新型人才。

二、感受数学、享受数学之美。

任何学科本身都具有多元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把握好本学科的特点外,努力实现学科知识的多元、多维性。在新课标下特别强调“数学情境教学”、“数学阅读教学”。其实这些教学方式往往能激发学生潜在因素,为更好地学习数学,利用数学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也为更好地鉴赏数学、享受数学,极大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起到助推作用。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xlwlw/200043.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