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五点学习方法探析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1700字〗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结合学生正确可行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比做了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学习方法自主发问答辩拓展巩固发展

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教师的就是要把教学生学习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教给他们正确的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的能力,以至成为终身学习的万能钥匙。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恰当导入,唤醒意识。因课型的不同导语也呈现出不同的式样:如“谈话”、“启发”、“歌唱”、“朗诵”、“设悬念”、“讲故事”、“创情境”等。导语设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意识的浓淡,而学生的思维能否进入课堂主阵地,能否充当好角色,能否能动性的提问,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自主预习,适时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

1、标序号读全文,划出生字和新词;

2、查字典读全文,理清脉络和大意;

3、读课文品重点,探究释疑作习题;

4、读课文作总结,领悟方法谈体会;

一篇课文是以口头语和书面语为建筑材料的,其中“书面语”中的语言和文字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文字障碍。学生读课文时,要先读单元简介、读导语、读相关资料。在根据各自不同的文字基础,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多音字和新词等一一划出,个别疏忽和遗忘的字词也要标出。通过勤查字、词典,在文中标记。然后在读全文、读注释、读习题的基础上,对课文的段落作好批示,并记下心得。再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和段落间的联系。这时教师可以点击课件,出示“中心段”:如《白杨》中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桃花心木》中,作者悟出借树育人道理的那段话。《向往奥运》中说明奥运精神连接着世界的那句话。《故乡》中“地上本没有路”那段话。让学生跟着配音重点品读,领悟作者表达的人文内涵。“精彩段”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出作者所表达的审美情趣,体会“中心句”的含义,再自己精读难点妙出。通过主动探究,领会作者说明的道理。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与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情况下完成了第一课时的自学内容。

(三)自主发问,人人答辩。在做好各项尝试的前提下,借助相关资料,每篇课文要求学生至少提出三五个问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从宏观上调控课堂节奏,使之沿着有序的方向进行,要把握好立体角度,即教给学生发现完体的方法。

(1)从关键词句所表达的情意上寻找疑点。如《珍珠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阿里山的云雾》“给人留下莫名的惊愕与喜悦。”《白杨》“爸爸陷入沉思。”《丰碑》“将军的眼睛湿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2)从课文提示和课后习题中寻找疑问。“老舍为什么养花,他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他是这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3)从课文本身的矛盾中寻找疑问。“肩负重担的挑山工,他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而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4)从课文题目中发现问题。《秋天的怀念》、《金色的鱼钩》、《理想的风筝》、《将相和》、《草船借箭》、《土地的誓言》等这一类课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卒章显志,概括中心,深化主题、蕴涵哲理、启迪智慧、陶冶心灵。

(5)将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文章环境、情节的对比中寻找疑问。《地震中的父与子》“不论发生了什么,我(你)总会跟你(我)在一起。”《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他生活在罪恶的社会,仍然有酷爱音乐的理想。

(6)从前后文的联系中寻找疑问。《穷人》桑娜因收养孤儿怕责怪的心理变化。《童年的发现》费奥多罗夫三年前发现胚胎规律却遭受到了师生的误解。在质疑答辩时,每个学生要认真听取他人的汇报,补充好自己的笔记。教师要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当学生答辩急剧升温时,教师要采用提问题的方法以起到降温的作用,从而控制了课堂秩序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更应该关注学困生的提问。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xlwlw/200052.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