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学音乐艺术的突破
摘要:在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中,最大的改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中学音乐教育者不可忽视的问题。那么,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如何突出其音乐艺术的特点,应当是不可回避且有待不断研究的重大命题。
关键词:注重突出音乐艺术特点
中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才华较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培养和熏陶音乐艺术不可忽视的阶段。但在许多中学音乐课堂上,教与学出现脱节现象,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上似乎懂了许多,课后却忘得一干二净。笔者在通过二十几年的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就教学中如何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谈一些看法:
一、重情感,突出音乐的感受性
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其表现的内容却是非常抽象的,用任何语言都难以描述清楚。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尽管他们对音乐艺术已有了一定的感情积累和理性认识,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日趋增强,但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音乐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采取听、唱、看、表演等多种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使他们置身于音乐艺术的天地之中,体验音乐所表达、描绘的各种思想情感。
比如,在欣赏《采茶舞曲》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采茶姑娘们的劳动场面,我首先播放录像,让学生聆听观看采茶姑娘采茶时的情景,并了解采茶劳动的特点,感受茶山、茶林的景色。此时,学生蠢蠢欲动,教师抓住时机将表演的工作分配到各大组,各组经过一番商榷,推荐有表演特长的学生上台为大家进行表演,课堂气氛显得非常活跃。学生通过观看、聆听、演唱、表演等多种形式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受、理解音乐艺术的魅力。
又如在教唱《长江之歌》时,为使学生体会那种激人奋进的精神和感受长江那广阔的胸怀,我节选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一部分画面,借助多媒体展现在课堂上,学生直观地看到冰清玉洁的雪白世界——长江发源地,还展示了江水波涛汹涌壮丽景观。当起伏高昂的《长江之歌》响起时,学生领略到了歌曲的艺术内涵,情不自禁地为赞美长江而歌唱。学生的唱歌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互谈歌中最突出的几乐句所表现的特点,请有表演特长的学生为大家演唱一番。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能巧妙地把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获得了音乐艺术之美与体验。
二、重内涵,突出音乐的表现性
一般来说,音乐有打动自己,感动别人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内涵上。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若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不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那么,学生将失去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所以,笔者认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把教学内涵演绎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地使学生陶醉于音乐艺术之中,让他们不知不觉地随音乐的节奏动起来,以此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表现欲望和兴趣。
如在欣赏人音版第十四册第二单元中的《龙船调》时,该曲是一首极具民歌风味的歌曲。教学中我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动画场面,学生们的尽头非常十足,创设了几种表演场面,他们将拖把和书包作为道具用于表演这种既载歌又载舞的律动形式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艺术的创作之中。这样一来,既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果,发展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又使学生直接地受到了艺术地感染,把自身的情感抒发出来,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表演能力,鉴赏能力,使心灵和音乐融为一体。
三、重实践,突出音乐的创造性。
音乐教育是通过教学中的艺术实践来达到其目的的,它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创作音乐的兴趣和积极参与音乐创作的意愿。我们经常听到学生随意哼唱的小曲,因我们这里是民族地区,学生夹杂着不同的民族风味,这就是一种无意识的流露,尽管是雅气十足,但毕竟是其创作真情的再现。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xlwlw/200122.html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五点学习方法探析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提问作用的探析
相关题目范文范本
按字数查找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相关评论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