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2600字〗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教育领域的新概念,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其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培养能力的过程。在高等教育中,研究性学习应该成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学习和教学形式。本文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论述。

研究性学习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国家教育领域提出的全新概念。教育部教基[2000]3号文件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育部的这个文件虽然针对基础教育,但文件提出的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根本任务的高等教育完全相符。因此,研究性学习应该成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学习和教学形式。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各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课程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能够利用计算机更新学习与工作的方法与手段,学会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专业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其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对于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以注重应用、发展技能为其主要目标取向。高级语言、数据库的运用,操作系统、常用软件的操作等实践性的课程,占课程的主体内容。而“在做中学”又是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知识的基本途径。而根据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基础,选择与学生专业内容、生活实际相关联,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有效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对课题的探究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取知识。这样,学生既通过直接经验获取了知识,也能切身体会到计算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与价值,同时还能有效地培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科学的精神和态度。这与就书本内容泛泛学习、脱离实际地完成既定的实验相比,有着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教育意义。

其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计算机专业分支很多,内容庞杂。如果只按规定课时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只能是博而不精;如果想深入学习,那又会受到课时的严重制约。研究性学习可以在课外进行,同时,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看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能够有效缓解课时有限的矛盾,而且可以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使学生在掌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在某个方向上深入研究,培养特长,从而形成“多能一专”的能力结构,使“因材施教”得到更好地落实。

第三,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实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经历一定的科研体验,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这种科研能力的培养,决不仅仅局限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这些实践环节中,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在内的,学生在校学习的每一门课程,都在承担着这种培养责任。研究性学习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其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培养科研能力的过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有责任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平台。

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首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丰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领域各大主要分支,如,计算机原理、高级语言、数据库、操作系统、常用软件、网络程序开发等。这些领域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还可以和学生的专业课程相结合,能够将计算机知识应用于专业领域。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来源途径丰富,可以给学生充分的选择。

其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物质条件充分。目前各高校都配备了计算机,并且大多可与互联网相连,加之学生自身的计算机持有量,以及社会有偿提供的机器数量,使得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在硬件条件上不存在大的障碍。

第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相对其他实践方式而言,大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兴趣更加浓厚。虽然有不少学生喜欢计算机的网络游戏等娱乐功能,但绝大多数人仍希望能够利用计算机自主开发一些成果,在运用和驾驭计算机方面体会成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无疑为学生提供了这方面的平台,势必得到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

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设置

目前,就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状况来看,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设置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各学科单独开设课程,这样的课程与课堂教学的课程相对独立,有着自己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课程体现更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主要是在课外进行,而在学年教学计划中,会留出一定课时作为结题时间。欧美很多国家以及日、澳等国的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设置都采用这种形式。另外一种是对原有教材的再开发,即,在原有课程中选择适当的内容设置课题,将原有内容拓展或深化,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目前我们国家中学阶段各科的研究性学习多采用这样的课程设置。基于这样的课程设置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可以看成是教学的一种方法和模式。

就目前的各方面条件而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设置不适合采用第一种课程设置。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对计算机各领域的涉及面较宽,内容丰富,同时,应用性也较强,但都不够深入。这恰恰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开发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为课程设置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设置更适合采用第二种课程设置形式。课题可以选择教学内容中各知识模块的深入发掘或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运用。如,在语言学习中,可以以“质数检验”为课题,进行应用程序开发;在数据库的学习中,可以以“班级成绩管理系统”为课题,进行数据库软件开发;在网页制作的学习中,可以以个人、班级和学生社团等网页的开发为课题等。以教材知识为背景,以这些课题为研究目标,从而形成研究性学习的课程。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xlwlw/200288.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