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问题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2600字〗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重新进行审视、认识,去架构一种充满灵性的新课堂。它不再是静止的跑道,而是提炼生活、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欢愉、发展生命的过程。在这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孩子们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挥洒独到的见解,畅想美好的未来!让孩子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体会到语文深远的内涵,品味着语文课本散发着的清新而悠长的馨香!

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繁多的问题,淹没了课堂的中心目标;张扬的个性,掩盖了阅读审美的客观标准;学生的频繁活动,取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课下却收益颇浅: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一味反旧,只求“形似”!课堂教学在误区里越走越偏,越偏越远……

一、新课程要会用多媒体,但多媒体教学不等于就是新课程

现在,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场景:上课时,在教室里摆上一台电脑,弄上几张图片,从网上下载一点儿相关资料,就美其名曰“新课程”了!

的确,在语文教学中,电脑的作用主要在于:从时间上,课堂的容量上,课程的资源上,为课堂呈现了一片广阔的视野天地,丰富而又多彩。但是我们也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否则,现代信息技术的过度应用将大大削弱了语文的魅力!

新课程就是用课件教学,其结果是课件成了板书的复制,鼠标取代了粉笔,老师所要展示的东西全部输入电脑。由于课件的内容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都是程式化的,面对灵活多变的语文课堂,却处处束缚了学生们的手脚。为了完成任务,老师只有用“请君入瓮”式的引导下,依次将课件展示出来。抛弃了黑板的老师成了微机操作员!这从根本上违背了新课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图片取代了语言文字。老师在课堂中将优美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了图片,一味追求对学生的感官刺激,禁锢了学生的思考,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致使学生体会不到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录音代替了老师的朗读。课堂中,再也听不到老师抑扬顿挫,朗读课文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学生听朗读时的如醉如痴的眼神,“机器人”的声音拉开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从始至终,图片、文字交替着在学生的眼前晃动,冰冷的录音充斥了学生的耳朵。取消了老师和学生们动笔,动口的权利。讲台成了舞台,老师在台上表演,学生成了观看表演的观众,而不是学习的参与者。

倘若多媒体的制作粗糙则更是给课堂添堵。多媒体的运用,一定要和文本很好的结合起来,决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这样只能让教学遭遇尴尬。

真正的多媒体运用,应当是有选择的运用,少而精,还要结合文本。只要用得好,门前的积水,窗外的飞花,一只无意间闯进教室的甲壳虫都可以是媒体,也绝对多!我们要记住的是:电脑的运用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决不能舍本求末。

二、“自主、合作、探究”不是新课程的唯一方式,更不能流于形式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人就开始在每一课堂上运用了,每提出一个问题必然要分组讨论一番,认为这就是合作了,这就是探究了,纯属牵强附会。

新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为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完善和扩展自己的认识,还学会了参与、倾听、尊重他人……但是在美好的愿望下伴随而来的是小组讨论运用的不当,导致讨论形式化,为讨论而讨论,往往得不偿失。常见现象有如下几点:

一是讨论内容不合理。讨论的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没有思维的价值。学生一听就明白,但是为了老师的要求,在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开始了讨论,造成时间的浪费。或者是,讨论的范围太广,题目太活,学生无从下手,你从东边说,我从西边扯,都找不着北。

二是讨论时间不合理。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少,学生还没有充分展开,只是蜻蜓点水,讨论只是摆设,变成了走过场。另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多,造成时间过剩,学生无事可做,课堂松散,讨论成了休闲,课堂变成了茶馆。

三是讨论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之内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者是,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舞台,落后者永远是听众。

四是老师成了旁观者。教师是课堂的主持者和引领者,是学生合作讨论的“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和“参与者”,要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就应该及时进入角色,而不只是在教室里转上几圈等时间而已。

五是讨论的形式太单一。不管是任何课堂,任何时候,只要是老师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凑在一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时间长了,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降低了兴趣与参与热情。每到讨论时候,便会看见一些学生我行我素,对讨论的情况摆出一副与已无关的样子。老师应当结合现实的教学情景,研究并选用最为有效的合作方式。例如:人物分工式讨论、案例式讨论、辩论式讨论等。

其实,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既要与时俱进,又要批判地继承,而不是简单、刻板地换一种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运用,是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的。一堂语文课能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关键在于能不能把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所学的新内容以及情感态度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于能不能营造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心态中进行学习,而不是对某种教学方式的生搬硬套。而且,合作讨论应该是有其前提和条件的,即讨论应该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独立思考后展开。

三、课堂活动体验不是新课程的标志

渗透在新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建构,在活动中发展”。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起到喧宾夺主、不知所云、画蛇添足的反作用。主要表现有:

活动变成搞笑。比如,让学生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没穿衣服的皇帝……充斥在课堂中的不是思想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只能是搏取一笑。偶一为之活跃气氛尚可,否则,这样的老师真搞笑!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xlwlw/201199.html

    上一篇:也谈读经

    下一篇:浅议思想政治课教学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