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主体性体育推进素质教育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2800字〗

摘要:主体性体育是一种从本质上符合素质教育思想要求的体育新思想.它是指通过建构学生体育主体性的过程,提高学生的体育主体性使其成为体育主体的一种体育.进行主体性体育能从根本上改变体育课程实效差的问题,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21世纪我国体育改革应重视主体性体育。

关键词:主体性体育;体育主体性;素质教育

体育课是我国教学计划连续上课时间最长的课程,从小学算起到大学二年级,一般一个大学生最少要上14年的体育课,按理说大学高年级学生应该完全能够解决自己的健身问题,但是,实践中大多数大学生“到大学毕业时,无论是体育观念,还是体育意识;无论是体育知识,还是体育能力;无论是对体育的兴趣,还是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等方面来评估,多数学生只达到令人遗憾的低水平.体质欠佳,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近视眼率高达百分之七八十,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人数日益增多[1].

杨俊林等对研究生体育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也表明:“目前研究生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育基础与健康素质偏差”[2].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没有从本质上实施素质教育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体育虽然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践中体育教学本身仍然存在许多不符合素质教育思想要求的做法,如不重视主体性教育,不以人为本,不重视体育方法学习和创造性培养,仅把学生当作培养的客体和运动的工具,强迫学生锻炼或训练,其结果造成学生厌倦体育课程.因此,必须更新体育教学观念,引进主体性体育思想,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

1主体性体育

主体性体育是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核心,它以每一个学生的身心结构为实践对象,通过建构学生的体育主体性,教育学生成为体育主体的一种新体育.主体性体育把教师和学生都当成是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以激发学生的现有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内化体育文化知识技能,建构新的体育主体性.学生体育主体性的不断提高使他们成为体育的主人,能够自己当自己的体育老师,自己指导自己的健身锻炼.只有让他们成为体育的主人,才能使他们在离开学校时不再“与体育再见”[3].

主体性是指人作为主体时的本质特性,即有成为主体的意识和实践能力.主体意识包括内化的文化知识观念、价值观念和实践观念.文化知识观念使主体认识世界上的事物“是什么”;价值观念是主体“要些什么、追求些什么”;实践观念是主体计划“做些什么、怎么做”的具体方案,是知识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有机结合.主体的意识指导主体的实践,在实践中通过运用意识的智能提高实践能力,使主体具有了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的主体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主体性不是生物进化的直接产物,“因为人的主体性总的来看不是遗传物质造成的,……人之为主体主要在于人类文化方面”[4].

如果婴儿在其成长过程中离开人类的文化环境,就不能发展成为具有主体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世界各地发现的“狼孩”、“熊孩”等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人类是从古猿进化为人开始逐步成为主体的,从成为人开始,人类一方面创造着文化,另一方面又通过教育机制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内化为人的新的主体力量,人类就是如此循环往复得以发展的,人的主体性也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提高的.现代人与原始人相比其本质差别就是主体性的提高,从体质方面看,现代人与原始人没有本质区别,其“形态结构已经基本上定型,变化是很微小的了”[5].体育主体性是指人在体育方面的主体性,它包括体育意识和体育实践能力等,体育意识由体育知识观念、体育价值观念和体育实践观念组成;体育实践能力是体育意识的外化,是体育意识和肢体动作有机结合所形成的实际操作能力.体育教学只有提高学生的体育主体性,把人类创造的体育文化知识技能,按照主体性要求和学生可接受的方式内化为他们自身的素质,才能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效,实现体育的目的.

2主体性体育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区别

主体性体育教学不同于传统体育教学,传统体育教学是工具性体育.主体性体育教学以人为本,把提高人的身心健康的体育本体价值放在首位,而传统体育教学是把人作为提高运动成绩的工具,把体育的工具价值放在第一位.主体性体育教学真诚面向全体学生,它教育每个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保证每个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而传统体育教学只重视少数有运动天才、运动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大多数不擅长竞技运动项目或运动成绩低者,不是受到歧视就是应付了事.主体性体育在教学方法论上,强调激发和唤醒学生的体育主体意识,加强体育理论和方法学习,提高体育意识,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运动种类、时间及频率.然后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自主锻炼、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健身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体育的主人.而传统体育往往把学生当作培养的客体,使其成为运动的工具,教师总爱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社会体育文化知识结构强加给学生,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往往采取“训兽式”的方法,强迫学生锻炼或训练.因此造成“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接受了10几年的体育教育之后,当他们走出校门奔向社会时,却与体育再见了[6].

主体性体育在教学内容上,更注重体育知识技能的目的性、理论性和文化性的全面整体统一.在教学内容的甄别、归类、优化中,以健身为中心,从文化角度全面理解体育教学内容,注意提高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并使之结构化.以健身为中心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7],理论知识是从体育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性上认识体育的,因此能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的反映体育的本质,提高了运用体育的普遍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学生只有从基本结构上掌握体育文化知识技能,才能顺利实现迁移和解决在课堂以外遇到的体育问题.

3结论

3.1主体性体育思想是指通过建构学生体育主体性的过程,发展学生的体育主体性使其成为体育的主人的一种体育.这种体育是通过体育教师对人类创造的体育文化知识技能进行甄别、归类、优化成适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结构,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把它内化到自己的身心结构中,成为自身的体育素质,提高其体育主体性,把学生发展成为体育的主人.并能在此基础上再创造新的体育文化知识技能.

3.2主体性体育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教学全过程实施素质教育,是一种从本质上符合素质教育思想要求的新体育.因此21世纪我国体育改革必须重视主体性体育.

3.3主体性体育是一种正在发展的体育思想,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不断研究、探索和完善。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xlwlw/200635.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