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探讨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1400字〗

[内容提要]: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改变目前高中历史课一言堂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为目的的一次新课程改革。笔者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新思路:一、变陈述式教学为问题式教学。二、大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三、充分重视讨论课。四、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希望与同仁商榷,共同撑起历史教学的美好明天。

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由于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以及历史教材改革的滞后性,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仍普遍存在。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张嘴便是历史课堂的全部教具。这种一言堂式的教学,难以再现宏大的历史场景,错综复杂的历史线索、鲜活的历史人物,也很难形成师生互动的大课堂。不少同行抱怨家长、学生轻视历史课,并把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完全归于整个社会的功利性。笔者则认为,怨天忧人,无益于事情的解决。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师们,应积极动手、大胆改革,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成绩,改善历史学科地位。近几年在这一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一些收获。与同仁商榷。

一、变陈述式教学为问题式教学。

陈述式教学是传统历史教学使用最频繁的教学方法。不问学生需求,直接由教师灌输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以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事与愿违,教师自以为讲得清晰明白,重难点突出,学生却觉得枯燥无味。为克服传统教学师生脱节这一弊端,笔者从实践中探索出了问题式教学方法,具体操作分为四步:

第一步,学生自学,提出疑难,列出知识线索。

第二步,教师整理归类,列出中心问题和非中心问题。

第三步,集体授课。学生互答,教师引导、补充、总结。

第四步,学生谈心得。

2003年笔者担任高一历史教学,讲授《中国近现代史》,大量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反映很积极,提出的问题颇多,比如《鸦片战争》,不少学生对历史概念认识不请,甚至全然不知。如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天朝上国、自然经济、商品经济、闭关政策、出超、提督、总兵等。这些问题多数高中教师可能在备课、授课时很少考虑,这正是传统教学师生脱节的表现。这种问题式教学法将师生关系由教→学转变为学→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而且使教学的主体与客体真正沟通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大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人文学科,囊括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民族、文化等方方面面,因此单靠教材和教师讲解,难以尽现其原貌。现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教师提供了方便。既增加了历史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也增加了历史教学的容量。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经常使用多媒体。如《新航络的开辟》、《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等,用多媒体授课比传统授课效果要好的多,这些课件可以从网上下载,也可自己做。历史学科资料丰富,课件做起来并不困难。另外还可采用多媒体放映历史知识讲座和历史剧。如CCTV--10百家讲坛的“清十二帝”,学生就很感兴趣。电影《大决战》、《甲午风云》、《开国大典》;电视剧《走向共和》、《康熙王朝》、《成吉思汗》等,也可作为教学的辅助资料,但一定要向学生讲清,历史剧可以“戏说”、“正说”,甚至可以歪曲,但历史知识却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xlwlw/201151.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