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传统和现代教学模式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2500字〗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要迎接社会的各种挑战,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信息技术恰恰是现代人综合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主阵地,便是信息技术课课堂。

一、以往传统教学模式

⒈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灌输的对象,是被动的外部刺激的接受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育阵地上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种教学模式的缺陷也日益突现出来,尤其是对于处于认知主体地位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却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这显然是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更担负不了培养高素质的、有创造性的人才的重担。

⒉近年来出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相应的教学理论的。在这种模式中,教学四要素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是主体,也是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材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则是认知工具。这种模式是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因而也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教学模式之一。但是,这种模式对教学环境的要求很高,必须要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强有力支持,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由于教学中主要是通过人一机进行交互活动的,对学生身心的健全成长难免会有一些负面效应。还有一个更为实际的问题,就是它与目前占统治地位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是截然相背的,那么,要建立这种新的模式,就必然要将旧的模式推倒,另起炉灶。这势必会使学校的各个方面都发生整体性的大变化,是不现实的。

以上两种模式的理论依据,北师大的何克杭教授曾在《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一文中作过精辟论述,并概括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则是以学主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双主教学模式

如前所述,这两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优点与不足。简单地将以上模式单一运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之中,是很难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如能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或可相得益彰。

计算机网络教室是一种现代化教育媒体,利用网络系统进行教学,既可进行集体协作式教学,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能给学生明确的教学目的、鲜明的教学目标、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灵活的学习方法,它具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育信息的多维呈现和变化,能给学习者提供一种发现探索式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创造性地学习。

从我国教育现状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结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在基本保留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同时,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去主动地发现、探索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认知能力。这是用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将传统教学模式扬弃和彻底改造。

外因与内因的成熟发展,要建构这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可能。我们将其称之为“双主”教学模式。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应用“双主”教学模式的探索

近年来,我校在小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构建“双主”教学模式,开发学生认知潜能的应用研究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下面我们以冀教版小学课本”《信息技术》“计算机的#39;画图#39;”的教学实例,谈谈我们的教学体会。

【教学对象】小学生。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NOVELL局域网以上配置)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Windows画图板“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并结合“复制”和“粘贴”的特点,创造性地进行组合创作。

当“双主”教学模式总框架确立之后,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应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教学环境的需要去建构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子模式,这是“双主”教学模式应用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最中心环节。

这里,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关键要素,模式的操作就是教师利用媒体将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支架,并不断通过认知主体学习过程中反馈回的信息加以适当调控,从而保证教与学的顺利进行,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㈠示范操作,激发兴趣。

教师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先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结合本节的教学内容,利用同步广播方式(可选用“黑马多媒体教室”系统),将事先设计好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屏幕,飘扬的五星红旗、奥运会五环旗、七彩彩虹、奔驰的汽车、集装箱码头等情景,使学生重新认识日常生活中含有相似或相同图案的物体。教师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画面,及时引导学生感知,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希望自已也能画出这些生活中的物体。

当然,教师要分析教材,认真设计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资源(包括自行开发计算机课件),使用合适的教学软件,适时应用于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㈡任务驱动、引导认知。

通过以上操作演示之后,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让学生打开画图窗口,要学生去画汽车轮、奥运五环旗等,并让学生自已去发现和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画出一样大小的车轮或是奥运五环呢?

这时,教师提出本节课的重点:象汽车轮胎、奥运五环旗等,含多个相似或相同图案的,可采用“复制”和“粘贴”的方法来实现。

接下来,教师广播示范“复制和粘贴”的步骤:

⒈画出小单元(如一只轮胎)。

⒉用选取工具选定此小单元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yll/200086.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