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方史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该文通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适当插入地方文史资料,以弥补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诸多不足,改进中学历史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政治思想觉悟,实现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地方史资料、中学、历史教学、运用
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但现行教材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却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尽管经过多次修订,现行教材在内容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增加了一些图文资料,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明显。如偏重历史学科的“知识系统”,教材内容呆板、教条、格式化,视野和思维不够开阔、缺乏生动具体的情节;带有浓厚的“通史”味道,没能从“学习的需要”来研究和组织教学内容,不能从“学习的规律”出发来安排教学内容;过于强调大一统意识及政治教育功能,弱化了历史教育的其他功能。且只注重结论,较少深入分析原因,很少叙述生动的史实,教材缺乏趣味性;教材观点滞后,缺乏时代感等。同时,作为统编教材,编者关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历史,主要从宏观角度演绎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自然较少兼顾各地、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差异。但是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国家,地域文化、地方风情、地区差异不仅在今天存在,而且存在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而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我们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大历史的同时,还应该使学生获得地方历史、地域文化的认知。
为了弥补统编教材这方面的缺陷,并重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想象历史、进入历史、了解历史,并感受和发现身边的历史。教师可通过向学生提供发生在身边的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挖掘历史的真实,让学生自己对历史材料领悟和思考后得出结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新喜欢历史。正如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是“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发于同一境界,而对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
为此,教师有必要对中学历史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合,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并根据教学的需要补充一些地方史资料,通过拉近时空距离增加历史的亲切感。地方史资料不仅内容丰富详实,足够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筛选,适当运用既能体现历史发展过程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加深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而且它发生在身边,有些还为学生喜闻乐见,能够减少学生与历史教材的隔阂。近年来,各相关机构、学者在挖掘地方史志资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搜集和整理出大量的宝贵文史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弥补了史学研究方面的许多空白,还有助于印证和检验现行教材的一些历史结论的真伪,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发展。
此外,这些资料还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素材。这些素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弥补现行中学历史教材内容只偏重历史学科的“知识系统”,呆板教条、单调枯燥等缺陷;可以拓宽学习和研究视野,从而使历史学习和研究显得更加饱满丰腴,富于情趣,活跃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如在讲述中国现代历史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时,笔者就结合本地文史资料,将本地几十年来几个不同时期的历史状况作了一个对比,使学生对该问题的观察视野拓宽了,很容易就理解了教材关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的叙述,教学目的得以轻松实现。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yll/200672.html
上一篇:“米”来了,您是“巧妇”吗
下一篇:高度重视教育应有的经济社会价值
相关题目范文范本
按字数查找教育理论与实践
相关评论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