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甲胎蛋白升高与原发性肝癌相关研究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150推荐〗〖字数:2000字〗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病甲胎蛋白升高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方法对144例慢性肝病患者甲胎蛋白进行定量监测,前2m内每15d检查1次,2m后,2~6m进行肝功能、甲胎蛋白、肝胆B超检查,必要时行肝脏CT检查,随访6年。结果108例慢性肝炎患者中2例(1.85%)出现恶变,30例肝硬化患者中4例(13.33%)出现恶变;甲胎蛋白动态观察显示:甲胎蛋白一过性升高和持续性低浓度水平无恶变发生,持续性升高恶变率100%(4/4),反复波动恶变率11.11%(2/18)。结论监测慢性肝病甲胎蛋白动态变化,尤其是持续性升高或反复波动者对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有积极帮助。

【关键词】慢性肝病;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鉴别诊断

甲胎蛋白(AFP)是胎儿时期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出生后1w即消失。当肝细胞恶变后又会重新获得合成此种蛋白的能力。为探讨慢性肝病AFP升高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我们对本院144例慢性肝病患者的AFP进行了监测与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44例慢性肝病患者均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其中男106例,女38例,年龄21~73a;慢性肝炎108例(乙型肝炎105例,丙型肝炎2例,乙型、丙型肝炎重叠1例),慢性重症肝炎6例(均为乙型肝炎),肝硬化30例(均为乙型肝炎)。

1.2方法

对慢性肝病患者AFP测定为阳性后,进行AFP定量检查,前2mo内每15d检查1次,2mo后,2~6mo进行肝功能、AFP、肝胆B超检查,必要时行肝脏CT检查。随访6a。AFP检查应用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日环仪器一厂生产的SN695型放免测定,试剂由山东3γ公司提供。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统计处理,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结果

各类慢性肝病AFP升高动态变化情况及初次AFP升高与恶变关系情况,见表1、表2。(持续性低浓度水平是指AFP≤60ng・ml-1)

表1显示: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患者AFP一过性升高的恶变率为0(0/96),持续低浓度升高的恶变率为0(0/21),持续性升高的恶变率为100%(4/4),反复波动的恶变率为11.11%(2/18)。表1各类慢性肝病AFP升高动态变化(略)注:*与慢性肝炎比较χ2=4.94,P<0.05表2各类慢性肝病初次AFP升高与恶变(略)

表2显示:108例慢性肝炎患者中2例(1.85%)发生恶变,30例肝硬化患者中4例(13.33%)发生恶变,重症肝炎患者未发现恶变。肝硬化患者的恶变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患者(P<0.05)。

3讨论

AFP是胎儿时期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出生后1w即消失,当肝细胞恶变后又重新获得合成此种蛋白的能力。由于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增高,在一部分肝炎、肝硬化患者以及少数肝癌转移时可测得少量甲胎蛋白。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许多肝癌患者常在发病前血中即出现AFP升高,AFP异常升高者,亚临床前期肝癌存在的可能性就较大[1],而亚临床前期时间可达10mo[2]。

本研究显示:108例慢性肝炎患者中2例(1.85%)出现恶变(均为乙型肝炎),30例肝硬化患者中4例(13.33%)出现恶变,未发现重症肝炎患者(6例,均存活)出现恶变。肝硬化患者的恶变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P<0.05),但由于其中丙型肝炎病例过少,不能反应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恶变的比较程度,有待进一步探讨。108例慢性肝炎患者中5例在随访过程中发展为肝硬化,监测其AFP均为反复波动。

本研究还显示:AFP动态观察发现,恶变的比例分别是:一过性升高为0(0/96),持续性低浓度水平为0(0/21),持续性升高为100%(4/4),反复波动为11.11%(2/18)。由此可见,AFP持续性升高的慢性肝病患者往往最终发展为肝癌。一般说来,慢性肝病患者AFP≥400ng・ml连续≥8w或AFP≥800ng・ml连续≥4w,即使肝胆B超、CT不考虑肝癌,也应高度重视并密切观察。AFP反复波动者为11.11%(2/18),对这类患者我们要及时给予影像学监测,以防止漏诊。本组AFP持续低浓度水平者未发现恶变,可能与我们选择的病例少有关,还需进一步增加病例、缩短监测时限进行观察。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监测慢性肝病AFP升高动态变化,尤其是持续性升高和反复波动者对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有积极帮助,并有利于早期手术治疗。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lcyx/240065.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