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健康教育在宫颈癌放射治疗辐射防护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健康教育在宫颈癌放射治疗辐射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6年度收治32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程序化健康教育组(160例)与一般健康教育组(160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程序化健康教育组与一般健康教育组的患者对宣教内容的掌握、临床患者的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健康教育比一般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好。
放射疗法(以下简称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放疗的广泛合理应用,使肿瘤治疗的疗效有了较大的改善。因此,医用射线的防护问题,已引起有关的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的重视。在充分利用各类射线为医疗服务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射线对患者的潜在性的危害并降至最低限度,做到趋利避害,是辐射防护工作的目的,也是医务工作者的共同责任。目前,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日益变得重要而有实际意义,具体地说,医院健康教育是以患者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达到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他们的不健康行为和问题,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为了探讨健康教育的方式,笔者按照治疗程序对患者进行程序化健康教育。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2006年收治的320例治疗宫颈癌患者,年龄21~74岁,随机分为程序化健康教育组(160例)与一般健康教育组(160例),两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状况、经济条件等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教育方法根据患者的治疗过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采用一对一个案教育形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前1~2天访视、治疗前30min宣教及治疗结束后的指导,并利用电脑幻灯片投影对患者及家属的指导进行治疗期间自我护理的指导,并现场接受提问。做到了形式活泼新颖、图文并茂,使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并据实填写宫颈癌放疗患者全程健康教育登记表(见图1,保密系患者需要保密的事项)。
2教育内容
2.1治疗前访视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有关放疗的基础知识,消除患者的顾虑和紧张心理,增强治疗的信心。为确保放射治疗获得最佳的疗效,整个疗程必须细心计划。医务人员会要求你躺在一个被称为模拟机的庞大机器之下,为你确定治疗部位、制定周详的治疗计划,并在你的皮肤上划上记号,显示那个部位需要接受放射线的照射。
2.2治疗前宣教介绍放疗室的环境,从辐射防护的角度介绍等候区、治疗区、控制区的意义,一般的工作流程,嘱其保持放射野标记的清晰,切不能私自涂改。照射野皮肤不宜用肥皂、粗毛巾、热水擦洗,同时避免阳光直晒。腔内治疗前排空大小便。
2.3治疗过程中的电子宣教[1]常见不良反应和处理,饮食的注意事项,治疗期间的体位要求。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放射治疗的必要性、可靠性、安全措施及其注意事项。
2.4治疗结束后的指导随访指导,皮肤、阴道的护理。
3射线的防护
放疗用设备、场所和环境必须符合有关辐射安全标准[2]。放疗设备的防护性能至少每年检查一次。在照射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保持患者治疗体位不变。定期对治疗中患者进行检查和分析,根据病情变化需要,调整治疗计划。密切注意体外放疗中出现的放射反应和可能出现的放射损伤,采取必要的医疗保护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按以下方法进行防护:(1)时间防护,各项操作动作应准确敏捷;(2)距离防护,加强环境的宣教,提高患者的调节自控能力;(3)屏蔽防护,必须根据患者靶区的范围选用或制作合适的射线挡块,对非照射部位,特别是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
4结果
将程序化健康教育组与一般健康教育组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比较,程序化健康教育组优于一般健康教育组(见表1)。程序化健康教育组的应用使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有了提高(见表2,两组患者采用同一份满意度调查表)。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两组不同健康教育方法效果认同比较表2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比较
5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程序化健康教育是按照临床治疗程序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其目的是使患者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维持和促进个人健康。结果表明,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程序化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内容得到了贯彻落实,不断强化患者的遵医意识,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在进行放射治疗时知晓一些防护知识,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使治疗能够顺利进行。实践证明,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自护能力的最好途径[2],患者自护能力的提高,增进了治疗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lcyx/240091.html
下一篇:新生儿惊厥64例临床分析
相关评论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