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基于构成艺术的创新设计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76推荐〗〖字数:5500字〗
文章标题:探讨基于构成艺术的创新设计

摘要:本文从构成艺术设计原理的认识入手,分析了历史上几种有代表性的对构成艺术的理解以及构成对设计领域的影响,从方法论的角度阐述了构成与设计创新之间的联系,从而探索出一条基于构成的设计创新之路。

关键字:构成艺术;设计创新;理性

中图分类号:TB47


活中,构成已不再是一个十分专业化的词汇,它既可以传达一个动态组合的概念,也可以是一个进行设计创作的创意载体,因而它本身就可被当作一门艺术进行研究。构成从本质上看是一种艺术形式的体现,它是设计创新这个层面上比较理性的一面,它带给我们的不是元素,而是元素之间合理的配置,因而它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创新组合的艺术性。本文的重点是描绘出构成艺术与设计创新之间相互拉动的纽带。

1.对构成艺术的理解

我们通常所说的构成,其实是一个主观能动的概念,它所体现的往往不是机械的组装,而是一种非线性的组合,因而对它的理解每个人都会不同。事实上,从学术的角度看,“构成,就是‘组织’,在我们的绘画、摄影等艺术中称之为‘构图’,视觉传达设计中称之为‘编排’,而空间设计艺术中称之为‘位置经营’。”[1]结合设计的创新,将各类艺术设计中普遍存在的元素之间组织协调的问题作为一个基础问题来进行研究的艺术就称之为构成艺术。

对构成艺术的研究其实由来已久,许多的艺术家、设计师都曾将构成视为把握艺术及设计本质规律的有力武器,他们竭力地去物化构成或是在寻求颠覆的创新,大大扩展了构成艺术的存在形式。

1.1俄国的先锋派艺术家所崇尚的构成主义

在整个设计的发展史中,构成虽然一直是艺术家和设计师所关注的核心之一,但真正把它拿出来,作为一种主导的设计规律来把握的还是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它是二十世纪初国际现代主义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构成主义的目的是改变旧的社会意识,提倡用新的观念去理解艺术工作和艺术在社会中应扮演的角色,这是对构成的一个广泛思维的诠释,提出设计要为社会服务。从中我们可以提炼出构成主义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对造型艺术的元素以及构成手法的重新审视,为未来的人们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本质上构成主义更多的是为人们揭示了一个普遍规律:视觉艺术中的某一要素,如线条、色彩、形式等都具有其自身的表现力,从而独立于世界表象的任何关系之外。“马列维奇(KasimirMalevich)、嘉博(Gabo)、克利(Klee)等人,他们把最新奇的抽象艺术带入到构成主义体系中来。二十世纪初的现代艺术,尤其是立体主义和构成主义雕塑的几何造型和构成形式,对二维艺术设计和建筑空间设计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2]

1.2风格派的史无前例

产生于荷兰的风格派艺术从立体主义走向了完全抽象,它的影响在设计表达的层面上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以蒙德里安的纯粹抽象为前提,建立一种理性的、知性的、富于秩序和完全非个人的绘画、建筑和设计风格。”[3]在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领域,真正地将平面的构成的精髓完全融入进去了。

在我们看到的风格派的作品中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绝对抽象的原则,即认为艺术应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用一种纯粹的意识来指导实践,用基本几何形体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空间的和谐法则。

1.3解构主义对构成的冲击

众所周知,解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演化而来的,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解构主义实质上是对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与结构主义相比,解构主义是开放结构,以“破”而立。这里的“破”不能简单理解为拆毁或破坏,它是对存在的一种思考。解构主义通过分解、颠倒、变构、重建以建筑为形而上学基础的后现代文化思想体系,形式新颖,方法独特,富于启迪,冲击世界。其重视结构的基本部件,认为基本部件本身就是有表现的特征,完整性不在于建筑本身整体风格的统一,而在于部件关系的表达,这种表达更具丰富的形式感。虽然最后形成的是破碎的空间和形态,但这种自主生成的、不能预言的建筑形式,是解构了以后的结构[4]。

通过对先辈们构成主义思想的回顾和剖析,我们可以看到构成中的线条、色彩、形式等等本身已经具备独立于产品之外的独特表现力了,而设计始终是要为人所服务的,这种独特的感染力在产品中到底应该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为什么红蓝椅始终只是放在博物馆里,而没能被更多人所用?这里面值得思考的是构成的固有特性与人们对构成的理解之间的差异化,如何将构成最有效的运用才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2.构成的“能量”

对于构成,笔者将它视为一种对物体存在的重新定义,相当于物态的重新整合,因而更习惯于以物态划分的方 式去理解和把握它。构成所体现的物态划分到底能对设计产生多少影响,它能为我们带来多少设计实践的指导,如何寻求更加理性的构成法则,这一切都将归功于构成所释放出的“能量”有多少。下面截取两个构成影响最深的设计领域进行分析。

2.1构成对二维设计领域的影响

让我们先看一下构成主义对许多欧洲国家平面设计的影响,“这一
切在包豪斯的莫霍里-纳吉(Moholy-Nagy)的设计当中反映尤为突出。他的平面作品全都是绝对抽象的作品,他设计的包豪斯丛书、海报、拍摄的照片和制作的电影,都具有强烈的理性特征,并且显示了理性化对于设计造成的积极效果。他相信简单结构的力量,利用平面来表达这种力量。”[3]在这里事实上更多的是追求两种截然不同的形体如何能够做到和谐统一。

同样,美国的设计大师艾普瑞乐(AprilGreiman)版面的空间化设计,显然也是借鉴了构成主义大师李西茨基对于空间、平衡和造型的视觉思想,并将其应用到了实践中。她强调人的直觉性对设计的决定作用,重视形式的表现力,主张为了表现可以牺牲可读性。艾普瑞尔的版面设计,一方面强调视觉中的二维表达方式,即运用平面化的语言。另一方面,她却又利用编排方面的技巧,把深度感引进到版面中。重叠的造型,极具指示性和众多性格不同的标记线,富有动感、方向感及空间悬浮感的几何图形,暗示出了强烈的透视关系。这是使她的设计作品充满活力的关键所在[5]。

2.2构成的升级——空间设计

构成主义把结构当成是设计的起点,以此作为建筑表现的中心,这个立场成为世界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原则。

塔特林(Tatlin)是构成主义的奠基人,他把各种材料在一系列几何造型的基础上作了研究,认为材料和有机组合的造型是一切设计的基础。他的作品《第三国际纪念碑》是雕塑、建筑与工程结合在一起的抽象构成,使用了动力、空间和各种材料,体现了构成主义关于空间、时间、运动和光的宏伟构思。构成主义雕塑对材料和机械结构的特质有着深入的思考和

理解,他们用立方体、圆柱体构成宏伟建筑式的结构,既表现了工业时代特有的冷漠和非人格性,亦在大自然威力的反衬下显出“机器静止时的深刻沉默”[3]。

由此可见无论我们是进行平面设计或是空间设计,构成主义艺术家所创造的造物思维对于现代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其实,广言之,整个设计这个抽象的体验过程本身也都是以构成为基础的,都是在不停的组织和协调过程中求得统一的。构成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该处于一个理性的认知推理阶段,在这个阶段谈创新应该说更能体现设计的神韵。

3.基于构成的设计创新

探讨创新,以往对它的认识更多的是一种积累后的非理性爆发,但事实上,积累以及创造想象力发挥的过程都是存在很大理性诱导因素的,本文将更倾向于从构成的理性层面来探讨创新。构成是设计的基础,也是设计中为人所接受的基本原则之一,分析构成对于设计创新的作用是一种探源式的思考。

产品由各个部件构成,而产品又存在于空间之中,这一切都是一个变化着的统一过程,设计师所从事的创新就是努力将这种变化调整到一个“中庸”的立场上,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平衡过程,一个对立的部件统一于构成的过程。根据经典的构成主义理论,我们可以将创新承载于平面、色彩、立体三大块上,具体说来,也就是我们创新的突破点。

3.1设计视角的平面化

在设计评价中,经常可以听到一个词汇——“形式感”,它突出的是一种感觉,一种形态在心灵中的共鸣。其实不难理解,设计的客体每一个瞬间在人脑中都是以一个平面的概念体现出来的,众多的平面构成了我们立体化的信息系统,因而人们会很重视每一个瞬间的信息传达,这也就提醒了设计师对每一个面,每一个视角的效果的处理都应细致。

就拿产品设计来说,具体到每一个人机界面的设计,每一条曲线的走向,甚至每一个倒角的大小,都是我们应该综合考虑的问题。分模线、装饰件的位置除了考虑到设计的实际生产要求外,应该更多的是与产品本身的形体趋势相联系,在面中求序,做到杂而不乱,这个“杂”不是复杂,而是丰富。

笔者在产品设计的实践中,更崇尚于在大感觉已经定下来以后,深入细节期间更多的以一种平面化的视角来分析思考。在对细节考虑的时候,有必要加一些外在元素的装饰,用这样切实可行的方式来代替抽象的创新将更加贴切,装饰本身并不是罪恶,关键要看你如何去赋予。

3.2色彩组合

色彩是节奏表达的重要方面,通过色彩的组合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未来主义画家的作品大多数是使用强烈的对比色彩关系来强化节奏。在设计中,色彩的存在同样跨越了视域,能散发更多生活的气息,也是形成创新思维的极好的载体。

纵观设计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最“骚动不安”的元素既不是线,也不是形体,而是色彩,色彩的理论随时都在更新,它几乎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以往的约定俗成都可以在瞬间打破,甚至走向对立面,比如以往认为房屋色调应该为暖色,或是不能使用过激色彩,但现在的设计中,几乎什么色彩都可以被采用,冷漠的金属,暗淡的水泥墙都能成为主角,可见对于色彩,关键体现了一个调和的艺术,而不在于色彩本身的时间或空间限制。

设计中需要将色彩在产品和环境中的调和作为一个专门的考察对象,它应该与前面谈到的平面视角和后面即将提到的体块分割综合起来考虑。色彩本身不具备很强的识别能力,或者说它本身所拥有的内涵相当微弱,并且在一定时空都是可以改变的,因而我们的着眼点不应该是设计对象能用什么颜色或不能用什么颜色,而是设计对象重点用什么色调,如何调和到丰富而简练的层次上去!

3.3设计中的块面分割意蕴

块面分割的艺术是设计中最能拉开层次,体现区分度的一部分,也是设计创新的重点所在,笔者用一个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原则即“互渗律”,来探讨设计创新中的块面构成。

“互渗律”告诉我们,设计中的块面分割一定要有道理而且要适宜,不能因为某个细节而去刻意破坏一个整体的功能或形式的诉求。设计中的块面分割应更多地讲究韵律,而不是仅停留在功能形式的束缚中,应该把它放在一个大的组织构成中去思考。正如罗伊娜·里德·科斯塔罗说的那样,“研究平面就是研究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平面是怎么相互联系的。答案并不是‘有关’或者‘无关’——而是,它与某些东西有关,而与另一些东西‘无关’。”[2]这里有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电子产品上往往会有相当丰富的功能按钮,目的是为了将它所有的功能更直观化。但后来发现人们觉得烦琐,根本不去理会那些次要功能,反而给人一种冷漠感,不愿去了解,于是人机之间产生了距离,使得人们对所拥有产品的功能的认识反而模糊了。

4.结语

综合起来,可以看出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构成方式的创新应主要着眼于设计本身的整合性,将设计对象的立面、色彩、体块等理性因素揉进立体空间的设计中去;通过不断的修改和再创造,将构成艺术的精髓嫁接到产品设计的理念中去,以达到最大限度地突破常态的探索,创造可能的新形式,同时领会形式、色彩与空间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审美愉悦,并获得在设计实践中的创造动力。

构成其实和设计创新是相辅相承的,在思考构成的同时就是在做设计创新的工作;同样,当你面临一个设计创新的问题时也应该最快地想到构成,在构成法则中可以找到可实际操作的“技术”支持,完善自身的创新理念,做到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连续性。这一切正是我们所要寻求的创新视角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黄英杰,周锐,丁玉红.构成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美]盖尔·格里特·汉娜.设计元素——罗伊娜·里德·科斯塔罗与视觉构成关系[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3]谭亮.理性·构成·设计.http://www.dolcn.com/[DB/OL],2001.

[4]大师系列丛书编委会.弗兰克·盖里的作品与思想[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5]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刘加贵(1972-)男,汉族,湖北潜江人,江汉大学讲师,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研究方向:工业设计,通讯地址:武汉市江汉大学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邮编:430056,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yslw/321840.html

    相关题目范文范本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