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十一五”开局之年新辉煌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150推荐〗〖字数:6000字〗

同志们:

这次全委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十五”及今年以来工作,研究部署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审议通过《中共泰州市海陵区委关于制定海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动员全区上下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为加快实现“五年总量翻番,八年全面小康”目标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根据区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讲四个问题。

一、总结“十五”取得的成就,坚定又快又好发展信心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谋划“十一五”发展蓝图

今后五年,是海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翻番、小康”进程的五年,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五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提升海陵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的五年,也是全面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加快构建和谐海陵的五年。全区“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快速崛起、争作贡献”的总体要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综合竞争力为总体目标,始终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活安康、环境友好的和谐新海陵。谋划“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三大战略”,突出“五项重点”,坚持“六条路径”。

“三大战略”,即:“工业强区”战略、“商贸兴区”战略、“和谐建区”战略。“工业强区”是我们的现实选择。我区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经济,具有发展工业的历史传统和良好基础,具备产业门类齐全、制造业发达、熟练工人较多、劳动力成本低廉等优势。区划调整后,我们紧抓工业经济不放松,顺利完成了区属企业“三置换一保障”改革改制,全区骨干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从一定意义上讲,“工业强区”不仅是过去我区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今后缩短与先进地区发展差距的重要举措,海陵要加快发展,必须首先依靠工业经济的加快发展。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海陵工业园区这一省级经济开发区的载体功能,积极培植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群和知名品牌,着力打造苏中工业制造中心。“商贸兴区”是我们的潜在优势。从世界范围看,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水平为66%,发达国家基本上在80%左右,服务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平均达70%-80%。

从海陵情况看,随着旧城改造不断推进,区属工业“退二进三”,市场建设力度加大,我区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几年税收增幅年均超过30%,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以及吸纳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均接近50%,无论是发展的潜力还是发展的空间都很大。我们要抢抓新一轮中心城市发展机遇,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形成以批发零售、运输仓储、餐饮服务等传统产业为主体,以文化教育、房地产开发、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不断增强主城区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辐射能力。“和谐建区”是我们的价值取向。“十一五”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同时中心城市发展的过程又是各类矛盾衍生的过程,尤为集中地表现在征地、拆迁、改制等领域。因此,建设和谐海陵,构建和谐社会,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价值取向,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开放海陵”、“法制海陵”、“诚信海陵”、“绿色海陵”建设,努力构建活力迸发、公平正义、安定团结、民主法制的新海陵,形成全区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五项重点”,即:一是提升经济科学发展水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努力形成制造业发展水平较高、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建筑业和农业发展质态较好、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既要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在发展主导产业、培植规模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方面实现新突破,又要提高服务业贡献份额,在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新兴服务业、争创主城区服务业新亮点方面实现新突破。

二是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海陵有城有乡,合理规划,统筹城郊、城乡发展,形成互动并进、共同繁荣,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区域发展的重大课题。统筹城乡发展不仅包括城市化进程中海陵区所肩负的责任,政府应该发挥的主导作用,而且包括园区发展的内涵和乡镇发展的要求等。必须通过建立合理的城乡产业结构,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增加对农村发展的投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是提升社会和谐发展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富民步伐,加强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帮困工作,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实行村(居)民自治,建设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坚持依法行政,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作用,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努力打造文明之区、诚信之区、平安之区、首善之区。

四是提升协调发展水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各项社会事业的同步发展,使经济与社会事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建设,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扩大开放,进一步深化海陵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改革;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积极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切实解决“十一五”发展对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的需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五是提升集约发展水平。集约发展是现代经济的大势所趋,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要按照集约优先、环保优先的原则,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发展转变,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提高要素使用效率转变,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保护,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资源集约利用,积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六条路径”,即:第三,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改革的深度、开放的程度,决定一个地区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海陵要加快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一方面,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更加注重软环境建设,为外来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在做好经营性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文化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另一方面,要坚持量质并重,实行招商选资,主动接受上海及苏南、浙江等地产业转移和资本辐射,更好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积极有效地利用各类外来投资;加快推进海陵经济开发区、乡镇工业园区载体建设,充分发挥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品牌优势,高起点规划园区产业布局,高标准建设园区基础设施,使之成为特色产业的聚集区、优质产业的示范区、高新产业的孵化区。第五,坚持走为民利民富民之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要大力弘扬“三创”精神,推动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不断提高群众的经营性和资产性收入。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扩大劳务输出,推行灵活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再就业。

坚持增收与减负并重,把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全面推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解决困难群众住房、医疗和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到“十一五”期末,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提高到17400元和98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面均在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0%,农村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第六,坚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之路。能否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事关海陵长远发展。我们要坚持高效、循环利用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技术,努力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益,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着力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加强城郊和乡镇环境的综合治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提高森林覆盖率,把栽好树、种好草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让百姓得实惠的具体行动和措施,积极实行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破硬还绿,全面提高城区园林绿化水平。到“十一五”期末,森林覆盖率达到2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三、扎实做好明年工作,努力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㈠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建设。(提升工业经济的总量和质态;提高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发展城郊型高效农业;拓展建筑业市场份额)

㈡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开发。(实施项目带动;创新招商思路;加快园区建设)

㈢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工作。(推进旧城改造;深化社区建设;坚持“五城同创”)

㈣坚定不移地推进富民工程。(鼓励全民创业;增加就业岗位,完善社会保障)

㈤坚定不移地推进和谐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强化民主法制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四、永葆党的先进性,为建设和谐美好新海陵提供保证

工业经济的发展如何,不但事关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而且事关“翻番、小康”宏伟目标的如期实现,今年全年预计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亿元,全区工业经济已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3%。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的整体素质和现代化水平,使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十一五”是我区加快实现“富民强区”目标的重要时期。推进“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关键是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着重把握“快”———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落实科学发展观,决不是不要发展速度,决不能不讲发展速度,也决不能把发展速度与发展效益对立起来;“好”———着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加快发展,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全”———坚持全面协调发展,既要在全局工作中坚持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着重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经济与社会、富民与强市、硬环境建设与软环境建设等关系,努力形成良性互动、互为促进的生动局面;又要在经济工作中坚持协调发展,注重三次产业整体推进,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等目标同步实现。农业生产要体现高效生态农业的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区域化布局的思路,

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致力推进江苏的和谐发展,必须特别注重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努力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各方利益关系的和谐,在实现利益和谐的基础上更好地推动率先发展、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首先,我们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其次,我们提出利益的分配要做到“五个兼顾”,努力让全体人民都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第三,我们提出要坚持发展经济与造福百姓的统一,多做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统一劳动力市场。

加快富民步伐。坚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缩小收入差距并重,让老百姓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着力于民生为先,素质为本,机制创新,“授人以渔”,大力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的能力。把创业作为富民的根本途径,鼓励民众自主创业,营造创业氛围,加强创业培训,改善创业环境,提高经营性收入和投资性收入。大力发展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就业培训,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组织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提高农民务工收入。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务农收入。积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全力推进共同富裕。

按照集约优先、环保优先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保护,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不仅是“十一五”时期,而应成为我区发展经济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rdsqs/zfzw/1105.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