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师生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一)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286推荐〗〖字数:5200字〗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广播和见报之后,我校党委宣传系统和学生工作系统以座谈会和个别采访形式听取了部分师生员工对党中央五中全会和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建议的反映。五中全会精神鼓舞人心,关键看落实和效果文学院党委书记王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的公报伴随着神州六号顺利升空的喜讯接踵而
来,令我们学院的教生感到振奋和自豪。
广大教师普遍认为: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宏伟发展蓝图,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切实贯彻落实构建科学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动员令,指明了今后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宏伟目标。
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六届五中全会及其审议通过的《建议》,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尤其会议公报以浓重的笔墨就发展科技教育、切实解决社会突出矛盾和问题做了精辟的阐述,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干货”很多,体现了“亲民”、“爱民”、“民本”的思想,这在我党历次重要文件中尚不多见。公报中关于发展科技教育的论述充分说明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大有用武之地,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中也一定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
公报中关于切实解决社会突出矛盾的相关论述使人民有安全感、有希望、有奔头。
希望:
1、政府有关部门能及时根据会议公报的要求和精神,制定具体的落实、实施规划,这个规划要有完成的时间节点、考核指标、奖惩措施等;
2、除了制定“十一五规划”外,中国这样的国家,人口和经济总量这么大,应考虑制定中期的“十年规划”,有一个比五年更从容、全面的设想。为了达到更好的对民众的宣传和激励效果,首先在规划名称上就可以做足文章,建议学习五、六十年代的日本,把十年规划命名为“第几个中国国民收入倍增规划”,使全体人民直接意识到,我只要好好干,若干年我的收入就会增加一倍或多少。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和谐学院
国际工商学院党委书记胡申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是将胡锦涛同志今年2月在中央党校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讲话精神写进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决议提出,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凸现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人民的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地位,爱民之心、赤子情怀跃然纸上,让我们倍感亲切、深受感动。我作为党的基层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解决学院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构建和谐学院,为学院的发展勤奋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图书馆党总支书记洪伟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了。五中全会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十五计划,全面规划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这次会议和“十一五”规划将会以浓墨色彩而载入史册。
这次会议审议的“十一五”规划,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党中央提出的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的重要时刻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坚持“六个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推进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区域经济发展、政府自身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内容更丰富,是全面推进今后五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细致性文件。
我们要全面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将“十一五”规划的精神运用于各自的工作之中,以党中央精神来指导工作,为加快推进高校事业发展发挥自己的作用。
全面反映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外语学院党委书记黄均法
这次五中全会公报确实鼓舞人心,最大的体会就是公报的中心思想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用此来引领“十一五”规划,乃至于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公报 从三个层面来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一、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必须明确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公报中所阐述的“六个必须”的原则,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反映。
二、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从七个主要目标着手,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提出的,反映在经济、文化、政治的各个方面。
三、发展的主要任务
,从八个方面阐述,紧扣科学发展观,联系本职工作,中央更重视教育的投入和壮大人才队伍。中央重视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结合先进性,扎扎实实做好基层建设工作,在五中全会的指引下,不断钻研业务,把工作做好。
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走共同富裕之路
研究生工作党委副书记陈志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是我们党对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分步骤实施的战略规划,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从《建议》来看,《十一五规划》将是一个亲民的规划,一个务实的规划,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一个构建和谐社会的规划。《建议》中很多内容体现着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内涵,体现着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尤其是《建议》提出的“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目标,给我们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也给我们高校做好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课题。
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顾晓英
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我十分关注本次全会召开的所有信息,并且已经在教学过程中向大学生渗透有关精神。
1、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即将发射升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无论是是巧合还是有意,从天上到人间,将中国共产党和“神州号”飞船紧紧相连。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将“计划”改为“规划”,将“指令”变为“指导”,体现的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的价值和作用的更大肯定和尊重。
3、新一届中央的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日渐深入人心,然而百姓更愿意看到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本次全会,进一步深化了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统筹协调这一主线,进一步体现市场化的要求、全球化的视野,“十一五”规划将提请明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一旦获得审批,本届政府关于中国未来5年乃至15年的执政理念将依法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动员全国民众付诸实施。新一届中央领导的一整套发展观和执政理念,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4、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需要中央领导切实重视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力量、人民的需要。本次会议公报中事无巨细谈到人民群众生活,包括就业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食品、药品、餐饮卫生,并且承诺给予改进,必然会受到百姓支持和认同。同时,报告中提到高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振奋人心。说明中央政府看到了高校扩招以来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体现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十一五”规划
市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宝山区政协副主席、
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徐静琳
社会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和合理定位,需要全面协调和统筹兼顾。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反映了中共中央第16届5中全会的基本理念。全会高度重视城乡的统筹性和地区的协调性,强调以人为本和利益均衡,充分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所在。法治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法治化是上海新一轮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要求我们分析和研究上海法制建设的现状,找出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不相协调的症结,针对地方特点和实际,提出上海城市法治化的条件和解决路径。包括构建人与社会和谐的法制体系,形成稳定、写作和发展的社会状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法制体系,体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应的统一;构建公共治理的法制体现,完善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的法制,形成有限的政府规范的市场和多元丰富的社会组织的社会治理体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秩序应体现为稳定、协调、规范和良性发展。
新思维、新发展、新希望
上海市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大学总支主委、
上海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黄仁浩
昨天十分兴奋地获悉了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闻公报,通过对公报的初步学习,我感到这次全会具有时代转折意义,是中国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步骤。
公报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28年的经验,用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思路——“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建议。这次也是我国第一次用规划取代了原有的计划,充分显示了改革开放发展的新思维的成果。
作为我国民主党派的一员,我欣喜地从公报中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地指引下,执政能力有了巨大的提升。从公报内容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现实情况和发展思路了如指掌,具有极强的驾驭能力。中国共产党清楚地了解我国在连续28年以每年9.8%高速增长发展以后,我国的发展需要。为此,我感到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及中央提出的我国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建议是十分正确,及时的,也是十分伟大和英明的。我也相信: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建设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一定会更加强大,中华民族充满了希望。
从“先富”到“共建”
民盟上海市委学习委员会主委、闸北区政协常委、
上海大学社科学院副院长、教授安维复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主要研究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个“十一五”规划有许多有创意的思想内容,但其中一个极富挑战性的思想是对农民等“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关怀。
我们知道,改革开发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先富”以及“先富带后富”系统思想。这个思想迅速突破了计划体制的束缚,取得了重大的社会进步。在2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突破1000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但是在这一关键阶段,往往会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这会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据有关研究机构测算,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已扩大至10多倍;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不到2,而10最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额则占40以上;实际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5到6倍。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说,中国是过去20多年里贫富差距扩大速度最快的国家,人民在享受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差距也很明显。据法国《论坛报》说,近20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9.5%。这种高速发展必然造成了一些损失,而这些损失大多是由农民来承担的。
我特别有感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及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纳入科学发展观和构筑和谐社会的发展轨道,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终极关怀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即从“先富”转向“共富”。但从我所研究的社会建构主义观点看,“共富”不是平均富裕,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建”:共同参与,共担代价,共享成果。社会正义重于经济效率,而“共建”就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深层理念。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xdthwz/xxxdth/316505.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