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区政府工作报告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12推荐〗〖字数:10700字〗
文章标题:2007年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稳健起步,实现快速发展的过去三年
我区成立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关心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艰
苦创业,开拓进取,淮上新区开局良好,起步稳健,并实现了快速发展。
——明确发展思路,科学制定规划。新区成立后,围绕我区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等事关我区发展全局的问题,组织开展了区情、区貌大调研,不断深入推进“新任务、新观念、新机制”大讨论,根据我区区位特点,确立了“蚌埠市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定位,明确了“建设工业强区、商贸大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和谐的新型城区”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城市建设为主线,以加大投入为重点,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为抓手,以园区为载体,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核心,加速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工作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先后编制了“一河五个文章版权归网作者所有!功能分区”规划和工业园区、商贸物流园区等专项规划,基本完成了“一主两翼”、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农村中心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还制定了工业、商业、农业以及道路交通、农田水利、教育、卫生等25个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把全区各项建设纳入有序发展的轨道。

——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居弱图强,奋力拼搏,经济快速发展,财政实力迅速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由6.1亿元增加到12.25亿元(由区划时到2006年,下同),增加6.15亿元,增长100.8%,年均增长26.2%。规模以上企业由18家增加到40家,新增22家。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由2家增加到10家,新增8家。财政收入由4500万元增加到10431万元,增加5931万元,增长131.8%;年均增加1977万元,年均增长32.3%。纳税超100万元的企业由6家增加到14家,新增8家;纳税超500万元的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4家。财政“保运转”“保工资”的目标圆满实现。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等生产建设性支出逐步加大,累计支出4018万元。

——“三农”工作扎实开展,农村经济持续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全面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及时足额发放涉农补贴,坚决查处乱收费、乱摊派,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一产增加值由1.51亿元增加到2.37亿元,增长56.9,年均增长16.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493元增加到3240元,增长29.9%,年均增长9.1%。粮食产量连创历史新高,2005年、2006年分别达到8.6万吨、9.2万吨。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龙头”企业发展到28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4家。蔬菜、养殖、良种繁育、花卉苗木等四大主导产业特色更加突出,七大基地面积已覆盖全区一半耕地。引导组建产业协会12个。养殖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建成养殖小区8个,新增家禽养殖能力200万只。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切实加强。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土石方200多万方,实施了小蚌埠新排涝站建设及穿淮河北大堤自排涵闸枢纽工程、北淝河小蚌埠防洪堤加固及七号引排涵闸拆除重建等治淮应急工程,完成吴小街新河沟、梅桥新三号沟等大中骨干沟渠清淤疏浚,新建八大集等泵站2座,维修改造湖滩、曹老集等泵站14座。完成了王小沟、大岗等2个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和八大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曹老集3.5万亩国家大型小麦基地项目正在实施。乡村道路交通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曹梅路建成通车,全区环线贯通。朱海、张陈、东赵等14条油(水泥)路竣工,夏蚌、金山湖等3条道路在建。完工里程70.47公里,完成投资1492万元,46个行政村实现通油(水泥)路。梅桥、曹老集开通公交,极大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

——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第二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坚持把发展加工制造业、建筑安装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着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二产增加值由3.82亿元增加到8.05亿元,增长110.7%,年均增长28.2%。新区成立后,抢抓机遇,迅速解决工业园区规划、土地报批、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使工业园区迅速成为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到2006年底,工业园区累计协议引进资金25亿多元,实际到位资金9.8亿元;引进项目67个,竣工投产项目30个,在建项目23个;安加生物、创业纺织、瑞泰汽配、星源环保等企业具备超亿元的生产能力,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汽车配件 、纺织、生物等六大产业。去年初通过国家审查,省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开发区,更名为安徽蚌埠工业园。2006年实现产值5.9亿元,拉动全区经济增长19.2个百分点。骨干企业保持旺盛增长势头。制定并落实扶持企业上台阶政策,投入扶持资金1702万元。骨干企业年营业收入由9.9亿元增加到17.0亿元,增长71.8%。安瑞科、经纬轮辋钢、意义环
保、液力机械等企业销售收入增长在60%以上。五建公司晋升为国家一级建筑企业,年营业收入突破4亿元,税收突破1000万元。

——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全面启动,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坚持以市场为龙头,发展大商贸,建设大市场,全区商贸流通业活力和潜力日益显现。三产增加值由1.14亿元增加到1.83亿元,增长60.5%,年均增长17.1%。商贸物流园区引进项目4个,协议引进资金10亿元。在建项目2个,完成投资1.2亿元。总投资4.6亿元的通成国贸广场项目和总投资3亿元的路桥日用品批发市场项目已开工建设,全国著名家居企业红星美凯龙签约加盟。

——开发建设稳步实施,城区面貌明显变化。坚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配套,稳步推进新型城区建设。区行政办公中心建设以及区疾控中心、计生指导站等六家单位办公楼建设全面竣工,区政府、人武部、法院、检察院等机关顺利搬迁。五建淮上投资发展大厦暨金地苑商住小区以及区地税分局办公大楼、路德宾馆相继开工建设。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完成投资6312万元。长征北路、大庆北路、双墩路(工业园区段、商贸园区段)等11条道路竣工,丰安路、双墩路中段等4条道路在建,连接我区与老城区的109、119、125等3条城市公交线路开通,市客运北站建成即将投入使用。供水管道铺设13000米。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预计今年6月竣工。35千伏变电站和10千伏双回路动力线工程正在建设。工业园区基本实现“三通一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进入商贸物流园区和行政办公区。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依法有序推进。完成土地征用5364亩,拆迁安置居民920户,发放土地征用拆迁补偿金14638万元。规划农民新村6处66万平方米,桂花园农民新村一期工程竣工并交付使用,460户拆迁居民入住。山香、桃花园、槐花园等3个农民新村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坚持把项目、招商、投入作为经济工作的切入点,紧紧扭住不放。招商引资引进项目80个,协议引资3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亿元。融资工作成效明显。搭建了蚌埠市河北发展有限公司、淮融公司、淮上创业公司等3个融资平台,同徽商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部门的合作得到加强,通过市场化运作采用BT、BOT等方式,融资2.43亿元,投入开发建设。世界银行、日元贷款已获批准。项目工作有力推进。编制项目240个,争取国家水利、农业开发、交通、教育危房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项目108个,争取资金2.04亿元。全区共组织实施一产、二产、三产、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项目180个,竣工项目91个,在建项目8个,累计投资20.2亿元。

——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和谐淮上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坚持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统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发展成果。加大教育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投入力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投资1972万元,新建教学楼12栋,改造危房20329平方米,13740平方米D类危房全部消除。中小学由63所合并为42所。民办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发展较快,美佛儿国际学校开工建设,建立市二十四中等4个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不断发展文体事业。双墩遗址被确定为新石器时期遗址,双墩汉墓挖掘已启动。切实加强卫生工作。乡镇卫生院改造逐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正式确定,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安置、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面推进。低保覆盖面由1.4%提高到10.9%,人均月补差标准由43.2元提高到100元。累计发放低保金471.78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其中,失地农民1533户2141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救灾救助工作得到加强。累计发放救灾救助款物289.7万元,27470户次63182人次得到救助。推荐就业力度逐步加大。新增就业4692人,其中失地农民1741人。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工作水平逐年提高。依法管理和利益导向等机制初步建立,基础工作和规范化管理得到加强,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提高4.02个百分点、性别比下降9.9个百分点。扎实推进“平安淮上”创建工作。“四五”普法顺利完成,依法治区工作有序推进。专项整治有效开展,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信访稳定工作逐步加强,山香、金山湖等群体性事件得到依法妥善处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调处和安全生产工作深入推进,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社会保持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环保、审计、统计、民兵预备役、残联、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发展保障更加有力。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作风明显转变,行政效能有较大提高。政府工作议事规则、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等制度先后制定并得到有效坚持。行政机构、事业单位聘用制、教育管理体制和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等项改革稳步实施,区机关服务中心、西苑宾馆等5个事业、企业单位改制顺利完成。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公共采购、政府投资公开招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公开挂牌出让等制度严格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回顾三年历程,我们倍感艰辛与自豪。过去的三年,是全区人民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三年,是居弱图强、奋力崛起的三年。在短短三年内,我们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均实现翻一番,工业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教育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乡村道路建设、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等工作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淮上新区成立三年来的发展速度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已经在全区乃至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已成为投资的热土。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关心支持,经过全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正列举”企业生产经营者和在淮上投资创业者的辛勤努力取得的。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在淮上投资的建设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淮上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应该保持清醒头脑,更应该看到新区建设才刚刚起步,存在的问题还很多。经济总量还不大,工业的主导产业还未形成,牵动性大的投资项目还不多,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薄弱。财政实力还不够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快,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工作压力持续增大。抓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的办法和努力、抓工作落实的力度还不到位等等。我区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二、奋力崛起,全面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今后五年

今后五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时期,是我区实现“奋力崛起,创造辉煌”的关键阶段。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委省政府实施促进“两淮一蚌”沿淮城市群加快发展等一系列战略决策,市委市政府实施“东进、西联、南拓、北跨、中优”的城市发展战略,沿海地区产业加速向中部地区转移,我区被列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工业园区被确定为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这些都为我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随着“两桥”收费问题的即将解决,我区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以及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将迅速转化为发展的优势。经过三年来的艰苦努力,我区的发展思路已经明确,加速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只要全区上下凝心聚力,扎实苦干,就一定能战胜前进中的任何困难,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蚌埠城市副中心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项目谋划和扩大投资,加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全面推进工业强区、商贸大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和谐的新型城区建设,力争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30.7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0家,规模以上企业80家。财政收入2.5亿元,年均增长19.1。建成区1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0万人。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有较大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次主要经济指标安排远远高于“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主要原因一是政府自我加压,二是去年实际经济指标大大超过原来的计划。因此,对今后五年的计划进行了调整。

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力争总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升。积极探索,力争融资规模有较大突破。加强项目储备,狠抓项目实施,确保完成投资40亿元。

加速发展工业,打造工业强区。着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努力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龙头、吸纳劳务就业的重要渠道,力争入园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工业产值达到50亿元,主导产业基本形成。加大规模以上企业的扶持力度,力争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5家以上,超10亿元工业企业1家。

加快发展服务业,发展商贸大区。加强商贸物流园区建设,重点培育专业批发市场,积极运作安徽联合商品交易所项目,加快蔬菜批发市场、通成国贸、路桥市场、农机大市场的建设,努力把商贸园区建设成为辐射皖北的区域性市场群。积极引导连锁超市、金融、保险、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和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运作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生态养殖园,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强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防洪排灌体系基本建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加强村镇整治,农村面貌有较大改变。加强技能培训,倡导文明新风,农民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农村工作新机制,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较大增强。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建设新型城区。加强道路建设,形成解放北路、朝阳北路、大庆北路和滨河路、淮上大道、双墩路、龙华路、蚌埠市北环线等“三纵五横”的路网框架。逐步完善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力争完成200万平方米商业、住宅开发和60万平方米农民新村建设,城市规划区居民基本集中安置。重点抓好沿淮河北大堤等重点区域、路段的环境整治,实施亮化、美化,提升新区形象。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淮上。加大教育投入,完成教育布局调整,促进教育优质化,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整体达到全市先进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建立健全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管体系,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人民群众生活和健康得到基本保障。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有效治理人口性别比问题,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和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高防范和处置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社会日益和谐。

三、乘势而为,着力开创新局面的2007年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的意义重大。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15亿元,同比增长22.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长6.0;

第二产业增加值10.3亿元,同比增长27.9;

第三产业增加值2.2亿元,同比增长20.2。

财政总收入12500万元,同比增长19.8。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800万元(所得税按25%),同比增长17.8。

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同比增长11.1。

招商引资8亿元,同比增长11.1。

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同比增长8.0。

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以内。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做好工业园区扩区工作。抓好全民创业园、再就业园和昊方产业园建设。新增开工建设项目30个以上,新增竣工投产企业25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抓住沿海地区产业外移和我市工业退市进园的机遇,围绕机械制造、汽车配件、纺织、生物等产业,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尽快形成支柱主导产业。加强与上海的合作,推进上海品牌基地建设。加大规模以上企业的扶持。修订完善规模以上企业财政扶持政策,促进规模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新增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4家。增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财政扶持力度。制定并落实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强化家用机床、办公用品、环保设备、新型建材、纺织等行业或产品的优势地位,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牢固树立集约、节约用地意识,着力提高园区土地的投资强度和利用效率。采取严格措施,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加强环境保护,严禁高污染企业进入园区。

(二)加速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切实加大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作,推进公司化经营,增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力。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运作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生态养殖园。新建养殖小区8个,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抓好裔湾-王小沟蔬菜、华圩大青豆、胡口制种、曹老集蔬菜、吴小街花卉苗木等基地建设。培育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打造农产品优势品牌。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淮北大堤加固、北淝河洼地防洪除涝和国家小麦基地建设等项目,开工建设大型泵站改造项目,完成农村1万人安全饮水项目。积极编制申报吴小街排灌站迁建扩建、王小沟排涝站建设等项目。完成小蚌埠-汤加湖、金山湖、吕巷等10条道路建设,开工建设杨楼、李湖、卢小庙、九台等19条道路,基本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积极推进客运网络规划建设。加强村庄整治。全面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加强村容村貌整治,选择1-2个试点村进行村庄综合改造。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鼓励引导农民参与村庄改造和村内公共设施建设。稳步实施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道路养护管理体制、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水利管理体制、集体林权制度和兽医管理体制等项改革,努力构建农村工作新机制。

(三)加快商贸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抓好通成国贸广场、路桥日用品市场一期项目建设,力争今年8月竣工投入运营。开工建设通成国贸广场、路桥日用品市场、蔬菜批发市场等项目二期工程。积极运作安徽联合交易所、农机大市场等项目,培育新型建材、汽配贸易、农资、花卉苗木等市场。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金融、通讯等网点建设。

(四)建设与管理并重,稳步推进新型城区建设

完善城市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全区分区规划以及工业园区、商贸物流园区等区域道路规划、排水规划。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大庆北路北段、滨河路、果园西路、物流路等7条道路。加强环境整治,拓宽改造淮上大道、解放北路、朝阳北路。完成污水处理厂及排污管网建设和商贸物流园区35千伏变电站建设。开工建设消防站。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完成五建淮上投资发展大厦暨金地苑小区一期工程,动工兴建丽景天成商住小区。开工建设桂花园二期、桃花园二期、槐花园二期、荷花园一期、梨花园一期等5个农民新村。实施亮化美化改造。探索建立与新区开发建设体制相适应的城市街道社区管理和环卫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居民的水平。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采用市场化的办法解决城区环卫问题。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工作。

(五)加强财源建设,努力提高财政运行质量

进一步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深化财政非税收入改革,加强基金管理。完善区乡财政体制和财政收入目标考核办法,调动乡镇和税收机关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坚持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严格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支出,重点向新农村建设、困难群众、工业发展倾斜,扩大义务教育、计划生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的投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严格控制招待费、燃修费、考察费等非生产性支出。培植壮大财源。全面落实财政扶持政策,促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

(六)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实施,着力做好扩大投资工作

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确保全年完成招商引资任务8亿元。转变招商方式,实现由招商引资向选商引资的转变,引导外商投资机械制造、汽车配件、纺织、生物等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强融资。密切与交通银行、商业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部门的合作,积极落实世界银行和日元贷款,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开发建设。加强项目的调度与考核,着力抓好项目落实,抓住国家加大对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的机遇,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力争全年实施项目100个,完成投资10亿元。

(七)统筹兼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统筹兼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今年着力做好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三件大事,一是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二是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三是积极推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继续抓好教育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基本完成布局调整任务,加大教育的投入。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做好双墩汉墓挖掘、双墩遗址的保护开发工作。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改制,加强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高度重视失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工作,加大技能培训和推荐就业工作力度。严格实施城市居民和失地转城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加强社会救助和帮困工作。做好事业单位人员参保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严格实施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切实加大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保障力度。坚持依法行政,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认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关心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儿童、老龄、残疾人工作。切实加强统计、档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和国防动员等工作。

(八)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改进政府工作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区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改进政府工作。

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全体政府工作人员都要认真学习现代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社会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管理社会的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目标考核工作,把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作为考核评价的根本标准,以发展来吸引人,以事业来凝聚人,以业绩来考核人。

不断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牢固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决克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遇到问题绕道走不负责任的行为。善于把国家政策同我区实际结合起来,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奋力崛起。

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着力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把精力放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放在解决具体问题上。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高度关注民生,以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为第一信号,多做一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继续保持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以良好的政风引领社会风气,凝聚人心和力量,创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我区的发展前景光明而美好,我区的发展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以新的风貌、新的姿态,开创我区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谱写构建和谐淮上的新篇章!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bggs/gzbg/322430.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