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访谈节目前的“热身运动”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123推荐〗〖字数:5600字〗

比赛之前,人体的机能能力和工作效率不可能在一开始就达到最高水平,因而需要通过热身来调整运动状态,这种调整的过程被称为热身运动,又称准备运动。在主持访谈类节目之前,主持人所需要掌握的与访谈相关的内容,以及主持人和嘉宾直播时兴奋的状态,也不可能在直播前马上达到直播时需要的最好状态,因此也应该做好相关的“热身运动”。

可在现实工作中,一些访谈节目听上去内容空洞,不知所云,没有什么逻辑可言;主持人做起节目来语言贫乏,结结巴巴,没什么美感可言;与嘉宾的配合上没有什么出彩的对话,没有发挥出嘉宾的作用。出现这种节目效果跟一个主持人的基本功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这个主持人有没有提前做好前期的各种准备工作,也就是本文所说的“热身运动”。

对运动员来说,一个有效的热身包含很多重要的元素。对主持人来说,直播访谈节目前的“热身运动”也包含很多重要的内容。因为主持直播访谈节目看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并非易事。不容易在于此类节目可以调动的手法远远不如其它类节目,它没有新闻节目的时效性、没有纪实节目的现场感,也没有娱乐节目的游戏性……它唯一的特性就是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因此在确定访谈的对象后,就要着重往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了。

节目前的案头准备工作

访谈节目主持的是否成功、是否精彩,与主持人的案头准备工作成正比。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做起节目来才越主动,成功的把握性就越大。一个经验丰富的主持人都有这样的共同感受,要做十分钟的节目至少要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准备内容。主持人的案头准备工作,应该在条件可能、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考虑周全。具体说来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搜集资料,调查研究,提前介入,明确主题。

主持人是节目的主导者,要想让受众从你的节目中听出个所以然来,主持人自己首先就要对自己所要传达的节目做好“预习”,正所谓“功夫在诗外”,对于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来说就要做好以下两个步骤:

1、主持人要尽量全面地掌握与节目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

我们看到在直播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上场的时候是没有带什么详稿的,最多就是一张小小的提示条,也就是说直播中更多的是靠主持人临场的即兴发挥。而即兴发挥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也不是想说就能说得到位的,它需要主持人对节目的内涵以及外延有充分、全面的了解,对各种背景资料有细致的感受,这样才能在节目中有的放矢,才能尽量缩短与采访对象的距离,使对方信任你,对你提出的问题有兴趣并愿意和你交谈。具体说来就是要研究采访对象,不仅要熟悉采访对象的生平事迹、职业、专业特长、素养,还要了解采访对象的性格、爱好、家庭、交友、语言表达情况等等,就像海伦斯诺所说:“采访一个人,要尽可能了解他,了解到像一个未见面的老朋友一样。等到见了面,又要有捷径,找到沟通双方思想的桥梁。”

纵观现在一些优秀的主持人都非常重视采访前的调查研究。像杨澜、白岩松、水均益、陈鲁豫,这些主持人的案头工作往往会有一寸厚。美联社著名记者希勒尔•依塔利也认为调查研究是工作的一半,他在采访作家菲利普•罗思之前,阅读了他所有的作品,在采访简•方达时,把她从影以来的影片都看了一遍。西方节目主持人“鼻祖”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曾说:“自从我从事这项工作以来,我就开始研究美国的、历史。这已经成了我的习惯,我每年都要编写一本书那么厚的资料。”可见,克朗凯特对节目的把握也是建立在丰厚的积累上的。

在人们的想象中,主持人总有足够多的时间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他们的采访对象。而实际上,这种条件实在是太过奢侈了。有些记者可能会和要报道的人待上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的时间进行接触,但大部分主持人因为与记者的工作内容及性质的不同,多数情况下只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去熟悉嘉宾、采访对象。如果是采访名人、政府官员那就更不容易了,因为他们本身时间有限,不可能对他们进行面对面长时间的深入了解,你必须先利用种种可以利用的渠道和途径来搜集材料,并把这些材料吃透。所谓“吃透”当然不是蜻蜓点水或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个人的经验是,不管题材大小,也不管访谈对象职位高低,我都要求自己先沉下去,沉到人物和事件的最底部,然后再浮上来。沉下去是为了全面解人物及事件的全过程,尽量掌握与之有联系的每一个细节,摸清了脉络自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浮上来后就要捋出头绪,弄清访谈时以什么做为切入点开始谈,中间提什么问题,怎么提,最后怎么结束。美国著名节目主持人丹拉瑟在谈到如何做好访谈节目时就特别提到,一定要在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节目的雏形就出来了。做好了这些也就是走好了直播访谈节目的第一步。

2、主持人要深入一线采访。

在打好第一步的基础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就要走好实地采访的第二步了。可能有人会问,做好了资料搜集整理的第一步,还有必要去实地采访吗?让我们先来听听两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是怎么说的吧。

倪萍当年虽然以主持综艺节目为主,但她却能使人物在节目中很有光彩,原因就是她非常看重前期采访的重要性:“无论谁做嘉宾,只要在我的节目中出现,我都会提前到他们的住处进行采访,了解一些资料,体验对方那一份感情。”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在提到之前在电台的工作经历是也说道:“电台是声音的传递,它富有想象力。但当我半蹲在那些流离失所的老人面前,你握着他们的手,看着他们的脸在跟你倾诉的时候,那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由此可见,实地采访对更进一步做好访谈节目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有的时候主持人为了保留对访谈对象的新鲜感,不喜欢在直播之前与之有过多的接触,那么,是不是可以通过其他的渠道解决这个问题呢?中央电视台马东的做法值得借鉴。早年马东在湖南卫视主持一档《有话好说》的访谈节目,为了保持现场的新鲜感,在节目录制之前,主持人只是研究书面的资料,并不与访谈者直接见面。可有一期是要做《死亡日记》的作者陆幼青的专访,面对这样一个癌症晚期的患者,聊的又是关于死亡的话题,这在当时国内的节目中从未有过的,而那时网络上早已有了关于陆幼青作秀的说法,因此节目的分寸就一定要把握好。既要充分显示出陆幼青思考的力度,肯定这一直面死亡的勇气,又不能光是空洞的赞扬,要更深地挖掘人性中的多个侧面,于是主持人、制片人在多次交流后决定先与陆幼青的夫人时牧言女士见个面,这样就可以比较详尽地了解有关陆幼青方方面面的情况,又能保持正式拍摄时的新鲜感了。在那次见面中,他们就第二天要进行的采访反复讨论,确定哪些话题深入讨论,哪些点到为止。同时还根据陆幼青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确定什么时候用止痛剂,以便在药物疗效的峰值时进行采访,以减轻他的痛苦,甚至连主持人服装的颜色都特别征求了时牧言女士的意见。后来人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是马东身着黄色系的服装与陆幼青进行着坦率而真诚的对话,让人们在感受到生命正抽丝剥茧般地离他而去时,他的痛苦和挣扎,他的失落和创造,他的生命之源的枯竭和最后一搏的灿烂。

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访谈前做的准备越充分、越细致,主持人主持起节目来才会越踏实,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有备无患”。

二、设计节目的提纲。

在搜集整理并熟悉材料的过程中,作为节目的主导者,你还需要想明白到底用什么样的方式与采访对象交流,谈些什么内容以及怎么谈等问题,也就是要设计出节目提纲来。节目提纲是主持人在节目主持过程中的行动指南,节目提纲的设计要有充分的应变方案。

以杨澜采访查良镛(金庸)先生为例。为准备这次专访,杨澜让助手搜集了查先生近几年来的大量活动资料,节目顾问还给她搬来十几本《明报周刊》,里面有查先生与日本作家池田大作的对话录连载。杨澜阅读了这些资料,从中挑出她认为观众会感兴趣的问题。经过整理,形成了这样的采访提纲:对通俗文字的定位——金庸对武侠小说中的历史眼光——澄清有关“为秦桧平反”论的说法——祖父的“侠义”精神对金庸的影响——金庸年轻时的抱负——侠义思想在中国历史演变中产生的利与弊。没想到在现场开机采访之前,金庸先生要求先看看杨澜写的采访提纲。看完之后,点头表示认可,说“提纲写得不错”,采访自然进展得很顺利。

当然,采访提纲拟定后,采访时不是不可以更改的。这就要求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照新情况加以调整、补充、修改。

节目前的心理准备

对一档成功的直播访谈节目来说,做好以上提到的这些内容只是做好了客观方面的准备,必要的主观因素也一定要考虑到。因为是直播,主观的因素也更应该受到重视。这里所说的主观因素指的是心理上的准备,这又得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被采访者的心理准备。

在一定环境中,由于光线、色彩、温度、物体、声音,甚至一种动作都会给人的精神造成某种强烈的感觉,所以做直播谈话节目时,主持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良好谈话氛围的营造者。就像在实际生活中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不可能一下子进入热烈状态,在直播间的访谈中,面对陌生的机器设备和节目组工作人员,被采访者就更不容易真正放松自己,以日常闲聊的心态与主持人展开交流。比如,有些嘉宾平时很会说,可一到直播的时候就怯场了,就算前面提到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到了节目快开始时还是会紧张得要打退堂鼓。笔者在主持夜谈节目《今晚有约》时,经常需要请嘉宾到直播间做直播访谈,也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心理问题还是要从心理上去解决。

首先,直播间的客观环境无法改变,但我可以根据访谈嘉宾的特点改变一些我能改变的东西。我可以提前在直播台放上一瓶嘉宾喜欢或熟悉的东西,比如某种花或装饰品,让他看到后有种亲切感从而减少紧张的情绪。尽管电波里的声音是看不见的,但我仍会根据嘉宾的情况来选择自己的着装,让嘉宾不至于因为主持人过于正式或过于休闲的装束而不自在。

其次,我会请嘉宾提前一段时间到直播现场熟悉环境。这个时间不能太短,太短了,嘉宾还没适应好,直播时一样会紧张;太长了也不行,太长了会让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出现精神懈怠的状况。这个时间的长短得根据之前对嘉宾的了解而定。

另外,在与直播前还可以跟嘉宾进行直播前的预热谈话,再次强调一下直播中要谈到的几个环节。主要是让嘉宾再一次“预习”的同时,也让嘉宾从心里放心,节目所要谈的内容其实都是他们非常熟悉的内容,不用紧张。

最后,就是要活跃一下现场的气氛。不管节目中聊什么样的话题,轻松的氛围总是可以舒缓嘉宾的神经的。崔永元在主持《实话实说》时,节目录制前总会讲些笑话段子来调动嘉宾和观众的情绪,这个方法用起来还是挺有效的。

我们知道,最好的访谈正是忘记采访存在的交流。因此,主持人要学会与嘉宾之间建立平和的心态,共同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

二、自己心理准备。

叶惠贤曾把直播前的心理准备比作是绿茵场上的临门一脚,“因为平素的苦练,掌握了高超的球艺,于是冲到球门的球员是那么镇定自若,既无左顾右盼,又无胡思乱想,飞脚起射,或急或刁,一球中的。”对于直播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来说,这个比喻同样适用。

主持人为了做好访谈节目,前期做了那么多的准备,甚至连直播前嘉宾的直播状态都考虑到了。为了能让自己在直播中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主持人在直播前也应该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让自己处于松驰而兴奋的状态。

从的层面上讲,松驰源于自信,自信源于充实,充实源于积累。正所谓“心静自然凉”,这句话用在主持人直播访谈节目很合适。当主持人把握住采访的内容后,他的心里是踏实的。心里一踏实,访谈中的思路就会流畅,言谈举止就会自然大方。兴奋的状态指的是主持人的感情、思维、观察力、想象力判断力都处于一个最为活跃、敏感、机智的状态。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只有处在高度的兴奋竞技状态,才能创下新的世界纪录,同样,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也只有处在高度集中的“临战”状态,才能在直播中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为听众带去一期高质量的访谈节目。

综上所述,运动员在比赛前做好热身运动,是为了随后更为强烈的比赛做好准备。而主持人做好“热身运动”,不仅可以从采访素材的积累上做到“有备无患”,还可以调动起主持人的主持积极性和嘉宾的交流积极性,使主持人和嘉宾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有效地保证节目有效、优质的播出效果。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cbxlw/259399.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