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金融竞争力比较研究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150推荐〗〖字数:3400字〗

【摘要】城市金融竞争力是城市能否发挥区域金融中心职能的决定因素。对城市金融竞争力的研究主要以金融机构选址理论为依据,建立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采集相关数据,对主要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计算得分。考虑到现有金融资源集聚管理方式,若根据金融竞争力选择区域金融中心,可能人为改变现有部分金融资源分布,造成金融机构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因此,特别地将中央银行九大分行所在城市作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城市;金融竞争力;因子分析;区域金融中心

一、相关理论背景和研究现状

区域金融中心的研究来源于金融中心理论,金融中心首要强调的是城市金融竞争力。目前,国内关于城市金融竞争力、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研究文章较多,主要有三种研究角度。一是侧重理论研究,较为系统的是将企业选址理论应用到金融机构选址过程中形成的金融机构选址理论。二是侧重实证分析,建立金融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特定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国内各主要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进行排名。三是分析特定城市的金融发展现状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城市金融竞争力所应采取的措施。

潘英丽的《论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金融机构的聚集》,不仅系统分析了金融中心的内生和外生效益,而且将企业选址理论运用到建立金融机构中来,形成独特的金融机构选址理论。文章还对政府在金融中心建立前后的角色进行研究。其中提到Reed(1981)通过一系列识别变量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进行评估,并分成不同的级别。根据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过程将金融中心分成5个级别:省市一级的金融中心、国内地区性金融中心、全国的金融中心、区域国际金融中心和世界性金融中心。这5个级别既可以是某个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也可以是世界上同时存在的金融中心的不同级别。我国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的格局,正是研究区域金融、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大环境。

王仁祥、孙亚超的《城市金融竞争力研究》将区域创新系统引入城市竞争力分析框架,将城市竞争力分解为微观、中观和宏观竞争力来分别分析,设计指标体系。用最优脱层法和熵值法对所选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排序。最后提出以梯度发展理论为依据,采用中心城市金融发展为“点”带动区域金融“面”发展的点轴式发展方式。田霖的《科技力与区域金融综合竞争力的模糊曲线分析》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各省的科技竞争力和金融竞争力。倪鹏飞、孙承平的《中国城市:金融中心的定位研究》以企业选址理论、竞争力理论为依据建立城市金融中心定位理论和指标体系,用模糊曲线分析方法,得出各个城市的金融中心竞争力指数。

北京、上海一直是建立国际或国内金融中心的讨论焦点,最近研究的其他新兴城市有广州、深圳、天津、西安、重庆、宁波、厦门、南京、兰州、青岛等。一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衡量:从产业角度看,第三产业至少应占到城市GNP的50%以上,而金融保险业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应达到40%以上,居第三产业首位;城市要能成为区域的信贷转贷中心,而且全国范围的信贷总量要达到相应的规模;从筹资方式看,城市资金来源中除了存、贷款总量在全国和全省中占较大比重外,较发达的金融市场应当成为主要筹资渠道,证券交易规模在全国要有一定地位;从引进国外资金角度看,它应该具备吸引外资的制度,在区域范围内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中心,城市中拥有一定数量的外资金融机构;从对外投资的角度看,城市不仅有能力向区域内其他地区投资,而且也是对区域外投资活动的中心;从信息产业现代化的角度看,它必须是区域内城乡金融机构广泛应用现代化先进技术、通讯设备最先进、最普及的区域之一;从经济管理体制角度看,它是率先适应金融改革的城市,能较快地向市场型现代金融体制推进;从法制角度看,这样的中心城市能建立健全金融法规体系,实现金融活动规范化。

一个城市要成为区域金融中心,除了自身要有强大的综合经济实力,有便利的交通、通讯条件,还要有腹地经济作依托。金融业规模在区域内必须有竞争力,功能上能承担起金融纽带的作用。金融机构数量、种类、规模和金融市场的交易规模、运行状况都是考察区域金融中心竞争力大小的因素。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外部发展环境,以经济发展带动金融体系的完善,以税收、土地的优惠政策吸引区内外资金,以金融自由化的政策吸引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二、建立指标体系和比较模型

城市的金融竞争力是金融体系现有竞争力和竞争潜力的结合。金融体系包括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组织一从机构形式的表现来说,主要是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等。在我国由于制度设计和发展时间晚等原因,全国性的证券市场目前只有上海和深圳两家,显然一定程度上限制地区性的公司筹资,人为干预全国金融资源的地区分配。因此在指标设计时,没有选取证券资本总量,代之以发展时间较长的保险费收入作为辅助分析变量。此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体现在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实现上,有赖于建立一个能有效动员储蓄并改进储蓄向投资分配的支付系统。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提高储蓄、投资总水平与有效地配置资金、提高投资的边际收益率这两条渠道实现的。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就是通过金融中介和资本市场来实现的。实证研究者普遍认为,金融中介和股票市场的发展都能促进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似乎并不能验证这一点,但长期来看,股票市场、基金市场等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之间应是正相关联的,对于保证经济稳定运行发挥重要作用。

在建立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遵循客观性、可得性、主成分的原则。考虑到数据指标的可得性,对有些指标,如金融聚集密度采用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量来代替。为了体现分析的时效性,本文选取的数据是可得到的最近年份(2003)的。指标体系如表1。

对城市金融竞争力的比较是为区域金融中心的选取提供依据,为避免金融机构行政性重复设置,因此,应将现有的中国人民银行分行所在城市纳入分析比较的范围。本文结合倪鹏飞博士的城市竞争力报告(2003)中的21个城市进行因子分析,通过比较因子得分对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排名。21个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天津、宁波、南京、温州、大连、青岛、厦门、无锡、佛山、沈阳、西安、重庆、济南、武汉、成都。

通过对21行(21个城市)15列(15个变量)数据的因子分析,求解相关矩阵的特征方程,得到15个特征值和对应的15个单位特征向量。进行因子旋转后,根据特征值大于1和累计贡献率达到一定百分比的原则得到3个公因子,并将其作为评价金融竞争力的综合变量。其特征值和贡献率如表2。计算因子得分并进行排序后的结果如表3。

三、结论

比较后的结果表明,现有的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基本上处于排名的前几位。对于深圳和杭州由于分别和广州、上海相邻,金融竞争力强但却不作为分行所在地是由比较原则决定的。重庆和成都地理位置接近,若建立区域金融中心,优先选择重庆作为西南金融中心。可以考虑建立地区性金融中心的城市主要有上海、北京、广州、天津、南京、重庆、武汉、沈阳、济南、西安。

金融竞争力强的城市一方面要扩大金融资源的内需,另一方面要在地区加大影响力和辐射力。谋求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完善区域金融体系和金融生态体系。

城市金融竞争力的加强有赖于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发挥地区性的管理辐射能力,促进地区融资机制的完善。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首先,国有银行系统要从行政性官办为主转变成以商业银行为主,并严格实行资产负债管理、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优胜劣汰;有步骤地发展地方商业银行,为企业、地方、三产经济筹融资服务;城市合作商业银行在机构分布上可考虑跨行政区设置;大力发展投资基金、金融中介机构、保险业,在区域内形成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其次,形成具有较强融资功能的金融中心,视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高低把金融竞争力强的城市建成区域金融中心。以形成资金融通中心、资金结算中心、证券交易中心、外汇交易中心、黄金交易中心为目标,发展多层次、多形式、跨地区、融资量大的资金拆借市场。最后,加快金融基础建设,引进国际标准的会计制度以及国际化的金融管理体系,成立咨询、评估、公证和存款保险机构,培养和吸引金融专业人才,等等。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ryjlw/211057.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