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之我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通过口语交际教学与训练,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整合了"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就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健康人际交往心理的形成。
然而,在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学生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状况,如:有的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有的学生因怕说错而闭口不言,甚至有部分学生,根本就因为腼腆,无法启齿,对自己毫无自信。这些状况直接阻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阻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影响了学生健康人际交往心理的形成。因此,在口语交际的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调整好师生关系,其次是多给学生鼓励,再就是选择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苏联著名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事实上,师生关系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什么教学过程的优化,什么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如何促进学生三维发展,统统都是一纸空文。我们常说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就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这种社会性的相互作用的本质即交往。口语交际交往是指人们通过实物、语言或意义的传递和共享,达到理解与协调,进而影响和调节主体间相互关系的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交往互动中的沟通与对话,要求教师的不仅有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引导着和促进者;从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转换为朋友,知心者和可敬可爱的父母;同时还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个性不断地自我完善,需要有民主精神,平等宽容的态度,不离不弃,真挚的爱心和悦纳的情怀。只有建立了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学才可能顺利进行。
二、理解学生,适当的赞扬和鼓励学生是培养学生有胆识,有自信,有进取心的有效良药。
当学生在承受失败的时候,他们渴望得到成功,最希望得到理解和鼓励。得到鼓励,他们便会奋进,反之则是自暴自弃,放任自己。我在口语交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常遇到这样的学生:怕发言,尤其是要求独立表达自己意愿时,他们总是把自己的头埋得低低的,深怕被老师指名发言。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两种原因:一是不会;再是胆怯。遇到这两种情况,教师绝不能操之过急,要让学生实践,给学生鼓励。记得在一新接班级的口语交际课上,为了摸清全体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每一个学生都要上讲台发一次言。结果,能发言的大多数学生就一两句话。不能发言的学生中,大部分低着头,一脸憋得通红,喘着粗气,更有甚者连眼泪都急出来了。至此,为了改变现状,我从两方面入手:
1、在教学上,把分组交流后,再推荐说得好的同学上讲台汇报的教学过程,调整为分组交流,注意倾听他人发言,评出说得好的,并能复述他(她)的内容。这样降低难度,给大多数学生创造上讲台发言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的胆量;
2、具体操作时,如若学生一人在讲台上发言有困难的,可邀请自己信任的同学上讲台给自己壮胆。
此时,教师要相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便是说错了也没关系,只要有了第一次尝试以后就会逐渐进步。
经过一年的努力,连那个哭鼻子的孩子,轮到他发言时也能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了,只是底气还不够足,说话的声音还不够洪亮罢了。但我相信,在老师的呵护下这些孩子将会茁壮成长。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xlwlw/197305.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相关题目范文范本
按字数查找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相关评论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