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1800字〗

摘要:活动课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本文试就生物活动课实践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以活动促发展”的培养目标谈几点做法。

关键词:活动课;实践;发展;自主性

生物活动课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是集知识体、思维链、能力键、与再生力(学会学习的能力)为一体的重要课程。生物活动课服从与生物教育目标,又必须渗透下列各项具体目标:

(1)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4)培养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的社会公德意识;

(5)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

(6)培养自学能力及资料检索处理能力;

(7)激发学习生物学兴趣,培养学习生物学情感。

1生物活动课的构建原则

为了更好地根据生物活动课特点开展活动,须遵循以下原则:

1.1生物活动课与学科课程内容互补原则。

1.2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相统一原则。

1.3自主性和主导性相结合原则。

1.4规定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1.5实效性和因地制宜原则。

1.6趣味性和多样性原则。

2生物活动课现状透视

近几年,活动课程的设置受到教育部门及部分学校的重视,但目前许多师范学校生物活动课不同程度偏离活动课的构建原则,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2.1组织上的自发性

生物活动课虽然强调自愿参加,但总要依赖与一定的组织形式,以保证活动课的正常开展。目前,部分师范学校生物活动课仍处于自发状态,无牵头的组织者、无组织发展的有关程序、无严格的组织纪律、无检查评估的组织部门。这样的自发组织是不稳定、不长久的。

2.2内容上的随意性

活动课内容应根据学科的培养目标,考虑到和教材的衔接,体现有序性。而有些学校或生物教师在安排的内容上随心所欲,没有通盘考虑课程体系,又没有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也不参照相应的活动课教材,使活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收不到实效。2.3形式上的单调性目前部分师范学校开展生物活动课时,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差异,搞简单的一刀切、大呼隆的群众性活动,没有指定有专长的教师作指导。久而久之,把本来有兴趣的学生培养成无兴趣的人,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特长的学生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接受相应的培养。

2.4开展活动的不经常性

由于活动经费、活动场地设施、活动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生物活动课开展的不够正常,前后脱节,缺乏连续性、递进性。

3生物活动课的实践

我校针对开展生物活动课存在的问题,以生物活动课构建原则为指导,结合学科特点,反复实践,总结以下活动方式和操作形式。3.1健全的组织结构

开展生物活动课必须由教务处、教研室主任、班主任组成的健全管理系统。聘请有专长的生物教师任指导,选拔对生物学有兴趣的学生组成活动集体。制定明确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课题、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参加人数、活动形式等,做到有的放矢。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设计每一个活动方案,既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

到技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3.2独特的方案设计

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科技活动,优秀的活动方案是学生活动成功的重要前提。在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活动方案的设计,倡导参与意识,把握好学生参与的契机;体现自主性和主导性原则。以“空中绿化调查的活动课,,进程为例,设计活动方案。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xlwlw/200244.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