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以人为本,新教法关注学生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1800字〗

摘要:

七年级思想品德新教材要求以人为本,研究学生特点,研究教材特点,研究教法创新;以人为本,强调师生互动,强调校本资源开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更多的时间中探索,在更大的空间中思考,在更多的自由中发展。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了,新版教材在形式、内容、作业、插图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个性鲜明。我在学习新课标,领会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点滴如下。

1、以人为本,研究学生特点,强调师生互动。

一节好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的过程,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帮助下,主动地学习、主动地体验和感受。

我们的老祖宗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真可谓颠簸不破的真理。教学要研究学生的特点,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现在的中学生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自主意识强,思维日益成熟,但是,他们的心理素质、身体发育速度和认知能力同时又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要把新的教学理念带进课堂,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要求,如作业布置、评价考核标准,对于每位学生都不应该“一刀切”。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导师”、“教练”,传统的“教书匠”要变成“教育家”。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面对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班集体是我们成长的园地》一课时,课前,我邀请了我班学生小学时的同班同学一起参与,我先让学生回顾小学所在班级中记忆最深的事情,学生们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有的讲到了记忆中老师的教诲,有的讲到了小学时同学的帮助,气氛非常活跃。老师的及时引导、同学的互相启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这种气氛的影响,教师由居高临下的管理权威、知识权威变成了“平等中的首席”。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动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以人为本,研究教材特点,强调校本资源开发。

一个好的老师,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能够随时随地发现并搜集教学资源。

新版教材注重了教材资源的开发,但也还存在着单调、偏重于城市的事例多,偏重于农村的材料少的问题。比如学习《中学生活新变化》时,同学们都羡慕教材中现代化的微机室和先进的塑胶跑道,而我校地处山区,条件落后,校园硬件甚至还不如小学。我就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软件建设,我带着同学们到校史室看金杯、看奖状、看荣誉证书;我们学校活动较少,我就带着同学去访问离退休老教师,让学生了解以前的课程设置、校容校貌及学校发展的历史;我还把学校各个时期的广播操比赛、法制教育报告会的照片展示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感受中学生活的新变化,主动适应中学生活。我还通过媒体、网络、杂志搜集适合于当地文化氛围的资料,精心整理,寻找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展示教学资源,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提供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在教学资源的搜集上,加强校本资源的开发,讲求师生的共同合作,会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3、以人为本,研究教法创新,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多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教法死板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

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让学生在更多的时间中探索

新课程标准衡量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不是以教师教了多少作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学了多少作为标准。我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改变教学观念,精讲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自学后完全能理解的知识,坚决不讲;只有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才讲;对于需举例分析的知识,让学生尝试完成。如我在讲授《融入新集体》一课时,我从《阅读与感悟》入手,只讲述了班集体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大家共同维护,我们的特长才能充分发挥。这样把课堂上的时间节省下来,留给学生去思考、探索。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又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xlwlw/200257.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