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音乐教学对策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2000字〗

初中,是学生的少年时代,这个时期的少年“一半是儿童,一半是青年”幼稚与成熟并存,在人生的旅途中,这是一个身理和心理发展迅速的时期,令人烦恼,又充满希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尊重了学生在这一特殊时期心理发展的需要,教材、教法、学法上的改革,使我们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机动、灵活的设计情景、变换角色,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进行审美体验。

但是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学生课堂表现过于兴奋,不听从老师的指导;有时又精神不振,不愿上课……这是什么原因呢?在一年多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掌握初中生的心理,我们才能改进教学方法,更有效的组织教学。正如赞科夫所指出的:“如果我们对于教师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点估计不足,那也是错误的。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教师才有可能把教材变成学生的真正的财富”①

那么,我们的教学对象----初中生,他们的心理有什么特点呢?由于他们处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中,身心急剧变化,被国外教育家称为初中“危险期”。

1、身心发展的整体加速。

伴随着初中生生理上的迅速成长,他们心理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明显变化,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有了长足进步,思维能力逐步以逻辑抽象思维发展为主。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在觉醒中得到加强,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

2、青春期的萌动

随着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初中生青春心理开始萌动,一些从没有过的新的体验与感受开始神秘的骚动,使他们对新生事物感到好奇、渴望,有时又迷惑。于是在行动上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崇拜的青春偶像。模仿电影明星、歌星的打扮、行动方式。

3、初中生需要一个同成人能平等交流情感的空间和时间

初中生摆脱了小学生那样的依赖感,他们需要成人的尊重和理解,需要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同老师平等的交流情感、倾吐心声。

4、在身心加速发展中,情感和意志表现出相对的脆弱。

初中生既不象小学生那样对自己的主观情感体验不深,遇事经常会破涕为笑,也不象高中生那般老练,遇事有自己的主张,他们往往是既懂得一些事理,又不能彻底了解,缺少一种情感意志上的自主调控能力,较多地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支配,表现出情感和意志的相对脆弱。面对挫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还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

针对初中生的“危险期”心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你在教学中准备好应对的策略了吗?下面我来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应对策略。

策略一: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加速提供保障。

“凡是属于智力以外的因素,我们统称为非智力因素”②非智力因素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理想、信念、兴趣、需要、荣誉感、求知欲等,如果一个中学生没有理想,缺乏强烈的动机,对事物没有兴趣,即使他的智力再好,任何成功也将和他无缘。所以在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智力因素发展的初中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加速提供保障,是我们音乐课程教学不容推卸的责任。

例如,就兴趣而言,我们知道,“兴趣”作为一种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表现出来的喜爱情绪,对人的各种实践活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人类从事活动的内在动力之一。而音乐教学本身便充满了趣味,因此要做到音乐课对学生来说是有兴趣的这一点并不难,我们只要简单的设计,就能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使学生建立起浓厚的音乐兴趣。在欣赏乐曲《新疆之春》时,我首先随着欢快的新疆音乐给学生们跳了一段新疆舞,同学们顿时兴致昂然,对新疆音乐充满了了解的渴望,这为使大家更好的了解新疆音乐知识奠定了的基础。

策略二:有的放矢的接受“周杰伦”现象

与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相比中,青春期的中学生们往往更迷恋于流行歌曲,而我们的音乐教师,往往对此毫无办法,我上我的音乐课,你学你的流行音乐。正如我曾经看到的一篇文章中所说:“面对学生们迷恋周杰伦的歌曲产生的周杰伦现象,我们却总是视而不见,还在埋怨学生如何没有品位,于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③

新课程,改变了我们的教学观念,《让世界充满爱》、《走进西藏》,一些好听的、感人的通俗音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受到师生的喜爱。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爱好,尝试着去了解他们的音乐,和他们去分析流行音乐,甚至可以和他们一起学唱,师生之间就会有许多可交流的话题,如:歌曲写作的风格、乐曲旋律的特点、所用的乐器、演唱者的技巧等,这样既能使教师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同时教师对待流行音乐的态度也使学生的态度得到改变,使他们不再盲目的去崇拜。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xlwlw/201031.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