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善用任务,放飞学生创新的翅膀
摘要:任务型教学(Task-Based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语言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巧设善用任务,能有利的激起学生的创造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任务 创新 设计 小组合作
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具有重大影响意义的语言教学模式。它将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其实质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态势。
根据社会认知主义理论,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在实际中使用语言,交流的过程与语言成品(Linguisticproduct)同样重要(张建伟、陈琦,1996)。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动态过程。而以任务型教学活动为模式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学生带着真实的目的任务去学习,学生是任务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学生在心灵深处将学习变成一种积极的心理需求;日常学习中许多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在集体活动中,通过互动、互助,都能得到很快解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充分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还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展现学习者学习的潜能。《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这种教学途径既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又充分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每一节英语课的任务确定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和语言知识能力的增长点,设计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任务性强的多种语言活动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合作,成功体验,来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景,营造自由与和谐的学习气氛。
在实施"任务型"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愉快的情感体验、和谐的创新学习环境。因为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一个自由、和谐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最充分的发挥。首先从主观上引导学生树立想学什么,要学什么,而不是今天老师要求学什么的动机。学生与他人的接触中希望得到他人的注意与关爱,在学校里学生对教师和同学的喜爱几乎成了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且和谐的集体最能产生积极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必须变居高临下,谆谆教导的亲切关怀为民主平等的亲密合作,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老师是平等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爱我的。并且要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触摸学生的思想感情。
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才会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言而不尽;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创造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活。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活力、智慧和情趣。在新授课伊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在导入新课之前,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猜“Themostpopularandhappiesttopicthissummer,andthemostpopularbutangriesttopiclastsummerinHLJ”。因为中学生最擅长于猜测,而且也喜欢这种活动,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我对学生各种各样的回答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如:“Youareveryclever”,“Wonderful”,“Youdidaverygoodjob”,“Ithinkallofyoudidverywell,butwhohasthebestidea?”etc.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发言是安全的,自己的意见是受重视的,体验到参与猜测自我表现的成功感,这样的自由与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环境。
二、进行小组合作,激起学生的创新动力。
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是开展任务型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由4人(优等生1人,中等生2人,差生1人)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成,永远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在课堂上,小组汇报自学情况,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合作学习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在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成小组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景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互相帮助,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收到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能较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基本上能正确回答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回答不够完整,这时,教师不能讲解、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地给他(她)“标准答案”,而是设法引导,让他(她)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通过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各种各样合作的形式,开发学生交往的潜能,形成师生相互影响、和谐互动的教学局面,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我把学生分为几个竞赛小组,“G1,G2,G3,G4”,小组竞赛贯穿全堂,或在运用在某个活动和任务中。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yll/200105.html
按字数查找教育理论与实践
相关评论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