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择校”问题出路在哪
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是全社会持续关注的教育热点,也是教育多重矛盾和问题的集中反映。在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形势下,从长计议、标本兼治,无疑是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重要政策取向。
“择校”与“义务教育选择权”
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如果上升到法理层面,实际涉及到一个“义务教育选择权”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义务教育选择权”不具有绝对性,它的实现是受诸多条件制约的,也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政府在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选择行为进行必要的限制,如规定划片就近入学、免试入学、目的是面向全体儿童少年,方便就学,减轻负担。这是符合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利益和愿望的。应当承认,目前我国实行的就近划片,免试入学的办法还不够完善,需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加以改进。
“择校”问题背景与原因
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而“择校”问题之所以成为长期困扰义务教育的一个难题,其背后确实蕴藏着复杂的背景和深层次的原因。
1、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学校之间差距依然过大。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非常突出,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异过大,薄弱学校改造仍然面临巨大困难,这些矛盾和问题也正是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根源所在。从很多地区学校之间的差距足以印证这一点,部分学校的教学条件极其优越,部分学校的教学条件则非常简陋。
2、家长期望值不断增高,选择学校的需求日趋旺盛。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和少生子女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对其子女的教育期望值不断提高,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趋旺盛,让子女有学上、有好学上成为家长最大的愿望。
3、民办学校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选择”功能与作用。“政府保证公平、市场提供选择”,这是符合义务教育特性的基本政策取向。但今天的民办学校由于自身发育不够完善,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选择”需求。从世界范围看,很多国家都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当作义务教育学校的组成部分,在政策上给予肯定,在经费上给予扶持,民办学校为各自国家义务教育的实施发挥着较大作用,为有“择校”愿望的家长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yll/200691.html
上一篇:紧抓教科研,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下一篇: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创新
按字数查找教育理论与实践
相关评论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