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议论文教学的“黑天鹅”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1100字〗

强调抒情,也并不绝对是消极的,在人文性的审美教育方面,也许是一种优长,但是,从理性和感性的全面发展来说,则有所偏废。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是作文。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学生现在“一怕古文,二怕作文,三怕周树人”。而在作文中,最怕的是议。这和欧美国家的母语教学差别很大。西方母语教学有重视议论的传统,即使记叙为主的文章也常常追求思辨。在美国,小学生用电脑收集材料,评论政府的某一项政策,得出自己的结论,是司空见惯的。人家一开始就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讲道理,而我们则相反,在小学、初中,乃至高中,都非常强调抒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贴近学生实际”、“表达真情实感”。显然,我们强调的是情和感,集中在学生的感性生活,学生的智性和理性思维素养与表述能力,是不是被严重地忽略了,这是值得反思的。

多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大抵比较有利于向抒情方面发挥。前几年,高考作文以“智子疑邻”为题,虽然寓言故事带有很强的感性,其中隐含的哲理并不算具有太深邃的哲理性,却引来了非议。有中学特级教师声言:“(此作文题)脱离中学生的实际”。当然,强调抒情,也并不绝对是消极的,在人文性的审美教育方面,也许是一种优长,但是,从理性和感性的全面发展来说,则有所偏废。

议论文体,作为理性思维的基本模式,其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这还是比较表面的现象,更为深层的,还在于议论文教学理论的粗陋。

从严格的学科意义上,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严密的议论文教学理论系统。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至今被广泛认同的理论,就是所谓“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驳论”,等等。其核心是论证,就是以论点为准则,选择与之相一致的材料进行论述。这个理论,从表面上看来,操作性很强,其实并不精密,漏洞甚多。最致命的缺陷在于,论点是现成的、无须分析的。

但是,议论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立论。在复杂、丰富的感性现象面前,拿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老生常谈。事实上,这一点已经在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中有所注意。命题作文一度衰微,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勃兴,其原因就是命题作文往往直接提供主题,不利于学生独立形成个性化的主题。到了近年,即使是命题作文,也逐渐变为无主题命题而重新焕发了生机。以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2007年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为代表的高考作文题,其共同特点就是不提供主题,使考生能够在对命题关键词的阐释中形成自己的主题。

实践已经走到了理论的前面:主题不是现成的,至少是对命题的关键词进行分析阐释的结果。从理论上来说,论点是在阐释的过程中产生的,不经阐释的论点是贫乏的。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yll/200808.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