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177推荐〗〖字数:4200字〗

一、当前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类专业人员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其瓶颈问题是高校会计类预备人才(学生)欠缺有效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相关专业办学规模的扩大,阻碍了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缺乏针对性的高校会计类人才的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计
划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指导性文件,人才培养计划的优劣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各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大多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缺乏独特的、专用的会计类人才培养计划。

(二)会计教材“法规化”。目前,各高校的会计教材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教材的“法规化”,教材只是对国家制定的会计法规作一般性的解释,表现为理论性强、规范、抽象,缺少应用案例,因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会计教学手段落后。根据调查发现,会计教学目前仍有相当部分高校采用“粉笔+黑板”为主的教学方法,即采用教师写、学生记或者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进行会计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特别是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不相适应。

(四)会计教学内容理论化。受会计教材的影响,会计课堂教学在内容的组织上同样是以会计法规、会计理论的讲授为主,以实务操作为辅,结合案例讲解较少;或者集中进行会计理论的讲解,等理论讲完后再集中进行会计的实践教学,人为地割裂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

二、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具备的特征

根据当前的现状,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突出体现以下特征;

(一)培养模式体现教育的目的性。教育的目的是社会对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的总体要求,对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起着决定作用。教育的目的性与宏观经济环境相关联并产生相互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宏观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的发展,又影响教育目的,而培养的模式又渗透着教育的目的。

(二)培养模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要体现主体多元化特性。社会、学校、学生都将成为培养模式中的主体,强调多元化,坚持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及用人单位共同商定的原则,同时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三)培养模式的内涵中要体现层次性。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而展开的。据此,人才培养模式应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目标体系,主要指培养目标及规格;第二层次,内容方式体系,主要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途径等;第三层次,保障体系,主要指教学队伍、实践基地、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

(四)模式的实践性和可行性。人才培养模式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结晶,尤其应当强调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经过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代表性的模式,才有生命力,才有借鉴作用。

三、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要求

(一)实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从一般意义上讲,通才教育是当代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但现实的问题是我国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的教育仍然处在“专才教育”阶段。学校的专业特性不可能改变,社会各行各业所迫切需要的仍是数以百万计的各级各类会计专门人才。因此,对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实施通才教育在理论上虽然具有无可辩驳的合理性,但在实践上(无论是社会的现实需要还是教育的现实条件)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确立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并为我国现阶段教育力所能及的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将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我国高中后教育在“专才教育”模式下,突出的弊端就是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分离。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认识、适应、掌握客观的世界,并着力于教会学生知识和本领,教学的内容也是一些以知识、技术为主的纯科学的东西,忽视了让学生从人生意义、生存价值等根本问题上去认识和改变自己,以致有许多人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却没有健全的人格。现代社会的发展强烈地呼唤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一,把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成为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既会做事、又会做学问、更会做人。因此,在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不仅要进行科学教育,还要进行人文教育,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得到统一。

(三)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是教育教学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全面系统地掌握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那种迎合空谈理论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是不利于培养懂理论、能运用、具有创新能力专门人才的。同时,空谈理论,不谈理论产生的实践根源,也不谈理论如何应用于实际,或者不以适当的实际材料帮助学生获得完全的知识, 使理论脱离实际,也是不行的。社会实践是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之一,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劳动观念和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导,把理
论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重素质,讲究人才全面发展的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特征,不仅在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在于基础素质,其中,创新素质、人文素质居其他素质之首。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不断创新,知识创新的基础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创新人才是决定一个民族竞争力强弱的关键要素。由此可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会计类专业人才,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根本任务。人文素质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反映了人才的质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需要从知识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度,把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做人。为此,要在教育思想上变过去单纯的以培养学生“做事”为目标的模式为既培养学生“做事”,又培养学生“做人”的模式上来。就人才素质的整体而言,“做人”比“做事”处在更为基础、更为重要的位置上。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促使其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促使其学会做人,学会合作,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培养成为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会与人共事的人。从这个意义上去认识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础。

(二)拓宽专业领域,突出适应市场要求的创新

一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对社会的服务方向。一个学校能否建立主动适应的市场机制,关键在于能否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不断拓宽专业口径,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学生创造更宽阔的就业渠道。因此,必须根据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按照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在拓宽专业口径上下功夫。横向上,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按大类专业招生;纵向上,延伸专业内涵,改革传统专业,扩大专业服务范围。

(三)课程整合,讲究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

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其重要一环就是课程的整合与重组,以适应新时代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提出的要求。因此,要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进行分析,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重新审视原有课程体系问题,该整合的必须整合,该重组的必须重组。

(四)“产、学、研”结合,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

“产、学、研”结合是高校会计类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特色,是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发展,生产劳动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产、学、研”结合在新的发展时期,应有新的内涵。学生如果不经过产业实践这一环节的锻炼,就不可能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就不可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都是在大量产业实践中培养的,而产学结合是其实现途径。

(五)升级教学设备,凸显新时代教学特点的教学手段的创新

教学手段的创新,首先需要学校加大投入,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导教师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注意做到扬弃,即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理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与实践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其次,高等学校要制定详细、合理的考核办法,引导教师完成既定的会计教学目标。再次,学校要改革考试的内容与方式,紧紧把握住会计的教育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和新型考试内容。此外,要强化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会计管理与核算的模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会计工作由手工登记账簿发展到了凭证处理、登记账簿、生成报表等工作全部实现了网络化管理,甚至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电子化财务管理,电子化审计。信息技术对高等学校的会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娴熟地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教学、科研工作,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通过计算机来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甚至参加相关专业考试。

五、结论

培养模式是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培养模式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因此,培养模式应围绕会计类专业社会应用需求展开,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才培养问题是人类自有经济生活和教育活动以来永恒的话题,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符不符合社会应用的需要,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文化问题,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还是一个政治问题。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要求会计教育先行,其它社会实践为辅,真正达到会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kjsj/321777.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