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有效地改变学生的态度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150推荐〗〖字数:4100字〗

态度是人们常见的术语之一,是指人们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它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取向。态度不是人一出生就具备的,它的形成与改变和人的社会化进程有关,人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影响的过程中,不断接受新的信息,通过学习,人的认知范围不断扩大,认知水平就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同理,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对外界事物作出不同的评价,由此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由于态度是个人适应环境的产物,而且是与社会取得亲合力所不可缺少的。因此,对学生态度的调和应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点。

在学校中,班主任与学生往往作为一对矛盾的共同体而存在,班主任作为社会主流的代言人,他总是试图使学生的理想价值、行为表现与自己所期望的保持一致,而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有自己的主体特征,对客观事物的理解程度不可避免地与班主任之间存在某些差距,这一对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正是学生态度形成和改变不断交替循环往复的过程,班主任有理由在学生良好态度的服从、同化和内化三阶段中,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相信并自愿地接受自己的观念并形成他的态度体系。因而,班主任在转变学生态度时应注意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班主任角色的型象塑造

班级是组织形式的基本组成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受学校的委托,承担着班集体管理者和纪律执行者的角色。在完成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深刻影响的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自身形象的塑造,让学生在与自己的交流沟通中承认、认同自己并进而愿意亲近、接受自己的言行和规范。

1.班主任专业权威的树立。根据技校教学专业性强,理论联系实际强的特点,一般来说,班主任的配置,应选择本专业的科任教师来担任。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知识的象征,是一本活的教材。教师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理论指导实际的能力。这样,在今后课堂教学的双向沟通中,教师才能很好地结合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地引导学生学习。具体做法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提问、质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高效的教学技巧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对所学专业有一种安全感,觉得教师所授内容是正确的,值得尊敬和信赖的。久而久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学术地位日渐巩固,促使学生愿意以合作的态度来与教师配合。这种专业上的权威迁移到德育工作中就直接表现为学生对班主任老师的信服,愿意听从班主任的教导,从心底树立班主任的权威形象。

2.班主任工作的信任度。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要求班主任在和学生交往过程中有意识地克服各种偏见的影响。在了解学生时不能只停留在被了解学生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外部特征上,还要进一步了解学生个体的内部心理状态,掌握其行为的动机、意图、观点、信念、能力、品质等,然后根据观察到的印象和熟悉到的内部心理特征,结合学生个体的行为全面地归纳判断,作出评价、分析,以提高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第一印象、刻板印象、自我投射等人际偏见的存在,这有助于恢复师生交往中的顺畅性,排除人际隔阂,促进相互了解,提高信任度,使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转变学生态度时,能从表及里,真正收到实效。

3.班主任人格魅力的塑造。师生之间的交往不仅是信息的交换过程,还是师生间思想、情感、兴趣、爱好等心理活动的双向交流。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首先,应通过自己的个性品质吸引学生并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为学生创设舒适、宽松而有动力的交流氛围,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潜意识,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其次,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是教师人格的函数,教师的个性品质作为一种心理影响,其人格往往是他所领导的班集体的文化核心,具有一种学习、管理、教育的力量。

4.班主任融入集体中。在班主任工作中,由于班主任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种角色差异造成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成为了师生交流的障碍。要打破学生心理上的防卫机制,班主任必须改变自己的处事方式,通过开展活动、促膝谈心等手段,把自己当作集体的一分子融入到集体中,与学生同甘共苦,使学生从心理上接纳自己、承认自己。事实上,班主任是以一名长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群体中的,这种年龄、阅历上的优势,会促使学生愿意接近班主任,跟班主任讲知心话,认可班主任的各种劝导,产生一定的态度定势。这时候,班主任工作的各项要求就能顺利地达到了。

二.信息交流的目标性

在班级管理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总是借助于一定的信息中介来完成的。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的可靠度直接制约着学生态度纠正的有效性。因此,班主任在和学生的信息交流,应有一定的目标性。

1、适度的期望值。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班主任根据此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疏导。我校的学生,由于专业不同及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如机电专业的学生和采选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具体的培养目标上就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班主任在结合学校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班的班级培养目标及个人发展目标。目标的实现不要求一次到位,可分阶段来完成,如,可通过每学期小目标的完成,最后达到培养目标。

2.一定的成就激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一定压力的学习过程是难以驱动学生的认知需求的。因此,班主任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竟争的压力情境,使学生的认知趋向产生一定的危机感,通过危机感来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受教育的任务。危机感应直接指向于与学生实践行为相关的学习、就业双向选择选择等价值目标,越接近实际生活的压力,越涉及到学生的成就感,越容易激励学生的行为动机,但危机感的选择也必须要有度的限制,为了促使学生的态度改变能达到教师期望的最佳效果,宜采用中等程度的危机感来刺激为好。

3.有效对待负面影响。

辩证地看,任何事物对人的影响都有正、反两重性。青少年学生是正处于成长中的个体,发展的不成熟性决定了他们不能用理性的眼光来判断客观事物。正面引导学生对待社会主流“真、善、美”的一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亲近感及调整他们的价值观,激发他们主动维护社会利益的自觉性。但过度、过滥的正面宣传会降低学生面对社会负面影响的抵抗力。班主任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应通过自己的教肓,尽量让青少年学生不仅能正确认识社会积极的一面,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有效对待社会的负面影响。

三.改变学生态度的方法

态度是一种隐性的心理特征,具体地表现在学生身上,主要是以行为、公开承诺或行为倾向性三种形式表现出来。表现形式不同,可直接导致了班主任工作难易程度不同,因此,班主任应在了解学生的原有态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收到实效,具体做法是:

1、消除学生的态度免疫效应。学生既有的根深蒂固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会阻止与其相悖的价值观念的介入,表现出很强的防御机制,他们在态度问题上有较深的自我涉入。其态度改变有一定难度,尤其当所要形成的态度与原有态度之间差距较大时更是如此,所以当学生在态度上转不过弯时,班主任应创设一种既可为他们接受的,又开始向新态度转变的情境,让他们借助于这种情境没有痛苦或较少痛苦地改变态度。如,班主任可以通过在生活上主动关心学生和与学生谈心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并愿意接受自己的最小要求,有了这个开端就有了希望,因为那些持特定态度的学生就会慢慢地改变态度,向班主任靠拢。

2、不同性格学生的教育对策。学生的性格有顺从型和独立型之分。独立型者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独立作出对事物的判断;顺从型者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更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干扰。因此,对顺从型者班主任主要以严密的说教为主,帮助学生在接受教师暗示中改变态度;对独立型者,班主任则要教会他态度转变的策略,在宽松的教育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改变。

四.改变学生态度的几点建义

班主任在改变学生态度时,除注意一定的方法外,还应注意一定的方式。

1.不要预告。预告预示着有一定的时间延续性,这为学生产生心理警戒机制提供了可能性。比如:某班主任早上一进校就告知一做错事的同学中午要找他谈话,在这期间学生完全有机会找到若干条做错事的理由。因此,有效的态度转变难以实现。

2.批评的信息量不要太多。改变学生的态度应注意方式,对学生肯定和否定的内容应注意呈现程序。因为,心理学表明,个人在接受呈现信息时,先出现的信息过一段时间后在其心目中呈下降趋势,而新吸收的信息呈上升期,个人更愿意接近后面的信息,呈现出“近因效应”。因此,班主任找学生谈话时应先呈现其不足之处,后肯定他,能让学生在一种满意的心境中接受班主任的批评。

3.必要的重复。学生的态度改变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对其工作的长效性决定了班主任应该不定期地在学生面前提及此事,让学生能够在反复刺激下,遇到特定情况时,首先选择班主任所强调的内容。

4.选择适宜的环境。办公桌是权威的象征,它往往是衬托班主任威严的道具,如若在办公室里找学生谈话,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拘束感,与班主任的心理距离会拉大,在这样情境中的工作绩效不会太大。相反,在校园中,边散步边跟学生谈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则会显得较为平和,容易形成一种与教师平等交流的感觉,易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诲。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落实学生态度改变的责任事实上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上述提到的几种改变学生态度的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结合起来交互使用对提高工作的成效会起更大作用。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zyjylw/244619.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