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河套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150推荐〗〖字数:3900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十分荣幸参加中国•首届河套文化艺术节河套文化研讨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乌拉特中旗旗委、政府和草原十四万各族人民向研讨会的胜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下面,围绕本次研讨会做一些粗浅发言,不妥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纵观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发展历程,北方草原文化、中原的黄河文化、华南的长江文化三大主流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基本格局。河套文化与红山文化、蒙元文化、科尔沁文化等一系列地区文化共同组成北方草原文化的总体架构。乌拉特中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河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各民族与蒙古族在乌拉特草原和睦聚居,多民族、多文化大融合,形成了多种文化有机交融,而又独具民族风情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与其他地区相比,我旗的文化资源优势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和民俗文化资源优势。

一、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我旗历史上曾经有东胡、匈奴、契丹、蒙古诸多北方游牧民族在此生息繁衍,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同时,这里又是草原文化与汉族文化,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交汇和融合的地区。境内现存阴山岩画、赵长城、秦长城、汉长城、杈枝园柏区、古墓葬、高阙塞石筑城遗址遗迹等;有别具一格的民族建筑,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风韵独特的祝词、赞歌,曲调悠扬的民族歌谣,刚柔并济的民族舞蹈;有希热庙、德岭山水库(蒙古大营)、甘其毛道口岸、溶洞景观、海里素、巴仁宝勒格度假村、瑙干塔拉草原旅游区等旅游景点。乌拉特文化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内涵,丰富了河套文化品牌。在历史长河中,历代先民创造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产中许多堪称全区或全国之最。我旗的长城遗存,其长度和跨越的历史年代,居全区之首;阴山岩画,也因其数量大、艺术价值高,在全区乃至全国颇负盛名。

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民族文化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文化事业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少数民族文艺人才队伍不断成长壮大,具有强烈时代精神和浓郁草原风格的精神文化产品大量涌现。乌兰牧骑更以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精湛的技艺而家喻户晓。新时期以来,我旗的民族文化事业又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精神文化产品精品迭出,如史诗《格萨尔》,舞曲《马铃舞》、《欢腾的草原》等,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乌拉特婚礼》、蒙古族无伴奏合唱、马头琴演奏、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等一批优秀作品不仅为全旗各族群众所喜爱,而且还频频在国际国内友邻地区演出,为市旗两级争得了荣誉。这些精神文化产品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独具风格。多年来,我旗相继实施了多项文化建设工程,如彩虹文化计划、边疆文化长廊建设规划、农村牧区电影2131工程、草原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这些工程使我旗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更加完善,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三、民俗文化优势。我旗牧区、农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均与其他地区有很大不同。独特的民族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和地理位置及自然生态,造就了我旗极具民族与地域特色的习俗与风情,形成了特殊的民俗文化优势。在与经济有关的民俗文化方面,重点有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牧业习俗、狩猎习俗、家居、服饰、餐饮文化、交通及商贸习俗。在社会民俗文化方面,重点有人生礼俗、岁时节庆、人际交往、民间曲艺、民间歌舞、游戏竟技、祭祀礼仪等等。其他如宗教习俗、蒙古族医药、马文化、手工艺品及生活用具等也非常具有民族特色。举办那达慕、祭敖包、唱长调民歌、拉马头琴、跳蒙古族民间舞蹈、蒙古语说书、骑马、射箭、摔跤等都是我旗典型的民族文化习俗。

虽然近年来我旗文化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文艺创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文物保护和利用逐步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有了新进展,文化市场健康有序。但是,从总体上看,我旗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文化工作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文化观念没有根本转变,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和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文化、办文化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差,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晚、规模小、效益低。三是文化体制缺乏活力,传统的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文化管理体制尚未根本打破,文化人才队伍难以为继,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严重不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一定会以本次中国•首届河套文化艺术节为契机,加快文化发展的步伐,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促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破除经济建设是硬任务、文化建设是软任务的错误观念。像抓经济一样抓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我旗文化资源优势,努力把握经济与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发展规律,把发展文化作为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在服务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中,实现自身的繁荣与发展。按照“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原则,加快对外文化交流步伐,加强同蒙古国南戈壁省文化交流合作,发展友好关系,为开发利用好蒙古国南戈壁省煤、铜等矿产资源,实现我旗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培育和扶持重点文化产业。

大力加强文化事业,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的发展,支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不断加大对我旗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歌舞文化、医药文化、蒙古理疗、服饰文化、工艺文化等的研究开发力度,支持体现地区特色和具有较高水准的重要文化项目的建设,支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根据我旗旅游资源的分布,按照市委、政府重点打造草原风情旅游线的要求,尽快开辟五原至口岸一条“绿色文化”旅游线,构建以蒙古大营为依托集山水、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乌拉特部落民俗区”,以生态园为依托集绿色、休闲为一体的“草原生态区”,以希热庙为依托集长城、岩画、古墓、古城为一体的“文物古迹保护区”,以乌加河农业科技园区为依托集农耕、家园为一体的“田园风光区”,以口岸为依托集边贸、自然为一体的“边境旅游区”的“一线五区”景点格局。

三、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城镇的文化品位。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群众的文化需求,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红枣骝骏马协会建设,抓好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生态园、那达慕游乐园、蒙古族夏宫建设,不断完善城镇的文化服务功能。基于我旗财力有限的实际,在积极争取上级投入的同时,主动吸引社会资金,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采取“多条腿”走路的办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我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一个新的提高。

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继续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不断推出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有计划地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一线,体验生活,获取灵感,努力创作一批讴歌主旋律、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叫好也叫座”的文艺精品。充分调动多形式,努力创作一批体现时代精神,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浓郁民族地方特色、较高水准和较强社会影响力的文化精品,进一步扩大我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大力发展专业文化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基层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创建文化先进苏木乡镇活动,实施好“彩虹文化计划”、“边疆文化长廊建设规划”、“农村牧区电影2131工程”和“草原书屋工程”。要继续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文体、科教、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以创建“河套文明长廊”为载体,全面推进基层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主管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行政企、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实现由管文化向办文化转变。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努力增加投入,深入推进劳动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增强其活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改革。改革文化投资体制,在整合和盘活现有资源的同时,扩大增量投入。在保障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动员社会力量搞建设的路子,逐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的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文化行业组织,提高专业文化行业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规化市场秩序,进一步理顺文化市场管理体制。

六、保护和开发人文资源,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品牌。

抓紧实施保护性开发的战略,积极招商开发,做到依法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要按照有组织人员、有保护标志、有技术档案、有明确的保护范围等“四有”的要求,加强和完善我旗境内重点文物遗址的保护,严厉打击盗窃、走私、破坏、违法活动。积极做好新忽热古城遗址、温根境内的巴彦乌兰岩画、几海勒斯太岩画、巴音杭盖境内的“鬼谷”岩画等4个文化遗址的申报,争取尽快成为国家和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积极筹建旗博物馆,力争将阴山岩画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要对汉墓群、古长城等文化遗址实行有效措施加以保护。抓紧对一些民俗文化、民族民间艺术等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和保护,使文化资源得以持续利用。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加强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坚持科学规划,综合开发,分步实施,有序地推进文化资源的转换。继续深入研究“乌拉特文化”的外延和内涵,大力培育具有草原特色的区域文化,努力打造乌拉特草原绿色文化品牌。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rdsqs/zfzw/1146.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