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经验交流材料
日前,××*省委副书记刚到××*省××*县××*镇××*村调研,对××*村“党组织和党员让老百姓看到发展、尝到甜头、得到实惠”表示赞赏。××*村10年的时间,从后进村变成××*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它的崛起,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有效途径。
××*村的十年巨变另外,××*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整治内外三沟,兴修水利设施,修铺水泥路面,开通有线电视,解决了群众困难。村风民风大变样,喝酒赌博的少了,打工当老板的多了,建成了全县第一个“信用村”。民主治村受到群众拥护,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形成制度化,办事讲程序,公开透明度高。党员成为发展生产的标兵,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作为××*市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正在为建设绿色××*、工业××*和现代××*而努力。
对××*村的十年之变,经过充分调研,笔者总结了三个突出变化。
一是带头人发挥作用突出,“后进村”变成了“新农村示范村”
群众有了致富门路之后,从2002开始,徐思礼又把眼光盯住了棉纺织行业,他亲自带人到苏南、河北省参观考察。项目决定上马时,自己没有宽裕的资金,就东借西凑,求亲戚拜朋友,勇担风险。2003年3月,他带头入股,6户农民联合投资300万元,兴办昊翔纺织厂,当年实现工商税收50万元。2005年再次以股份制形式投资500万元,创办恒发纺织有限公司。今年春节过后,他个人出资3000多元,带领村组干部去外地学习考察,准备投资1500万元新上环流纺厂和多层板加工厂。村委会主任徐玉光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没有吴仁宝就没有今天的华西村,没有徐思礼也没有现在的××*村。
二是党员带头致富蔚然成风,“三怕”变成了“三想”
“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越需要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徐思礼说。
今年69岁的徐玉光在××*村任村干部28年,他说××*村的干部过去有“三怕”:怕镇政府安排工作打电话,怕邻居缺吃少喝上门找,怕群众闹纠纷要求处理。现在有“三想”:想外出考察学先进,想带头致富做榜样,想服务群众出把力。村“两委”8名成员的家庭主导产业如下:
党总支书记徐思礼,纺纱;村委会主任徐玉光,板皮加工;会计站长徐大林,板皮加工;党总支副书记徐厚民,农业种植;党支部副书记李秀军,汽车运输;支委徐思龙,农业种植;支委徐大森,板皮加工;村委会委员徐桂荣,板皮加工。名入党积极分子中,3人是企业股东或老板,另外两人分别是运输大户和热心群众公益事业的村民小组干部,平均年龄32.6岁,比目前全村党员平均年龄低14.8岁。
××*村虽有木材加工的传统,但多是粗加工,村支部1997年决定筹建木材加工工业小区时,很多干部群众不理解,认为能鼓捣两个钱就不错了,投入多,风险大,没必要逞强。徐思礼在党员会上说:“群众不理解情有可原,但干部不能往后退半步。干部退半步,群众就可能退十步八步,党员干部要勇担风险,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党总支又组织全体党员到邳州、邢台、苏南等地参观学习,洗脑换脑,党员徐厚民、宋允先、徐兰光等人率先投入资金50万元,一次性上马10台热压机、10台旋切机,一家办一个板皮加工厂,吸引40多户入股,当年经济效益相当于粗加工的十几倍。群众看到板皮加工的良好前景,纷纷开办新厂或投资入股。目前入驻工业小区的50多家木材加工企业,75%的由党员干部领办。
最早创办的昊翔纺纱厂,投资主体基本上是党员干部。创办恒发纺织有限公司时,投资主体开始多元化,群众中的经营大户逐步参与进来。
在××*村,先富的是党员干部,最富的是党员干部,领着大家富的还是党员干部。“诚信村”建设中,拿到第一批信用贷款的大多是党员干部,被评为首批“信用户”的也多是党员干部户。目前全村80%的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企业,年龄偏大的也都动员子女创办企业。普通党员徐广文今年65岁,当初3个儿子和媳妇都在邻居的板皮厂打工,他考虑自己是老党员,儿子给别人打工似乎自己就混同了普通群众,就多次做孩子的工作,又向村党总支申请信用贷款,现在孩子们都创办了自己的木材加工厂。
“党组织如果把党员当成一块铁,往门角一丢,会越丢越锈;如果把党员当成一块钢,一定会越用越光。”村总支书记徐思礼这样形容党员和党组织的关系。
三是党员和党组织服务群众意识强,“三要”变成了“三送”
“要粮要钱要人(计划生育)”的“三要”型干部,在前些年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并非个案,××*村也一度存在这种现象,但现在得到了彻底的改观。恒发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大健说,××*村的党员干部是“三送”型的:送观念、送信息、送资金,说到底是“送服务”。
在村民发展木材加工业的初始阶段,资金成为限制发展的“瓶颈”。为争取镇信用社资金扶持,村党总支一边帮助协调资金,一边指导群众发展生产,党员和群众联手创建信用村。村民徐思德贷款5000元从事木材贩运,因意外事故干活的工人被砸伤,没有还贷能力,村干部出门协调其余四户联保人为保持信誉,暂时替他还上。村民徐运光贷款5000元搞生产,后来患病去世,儿子不知道父亲贷款的事,不想认这笔帐,后来经村支部和其它四户担保人共同做工作,他的儿子愉快地还清了贷款,后来又继续贷款搞生产,现在成了村上的富裕户,他经常逢人就说:“感谢当初党组织给我做工作,及时还清了贷款,否则不讲信用我就吃了大亏。”也有部分群众有时因为存货或积压原料,不能及时归还贷款,徐思礼了解情况后,总是尽量帮助协调资金,确保按时还贷。
残疾军人丁庆华患病多年,子女多,生活比较困难,为了不让一家一户掉队,村党总支在实行经济帮扶、常年坚持送温暖的同时,注重提高其致富能力,帮助他协调5000元贷款,入股参与旋板皮加工,年终分红加上他爱人、孩子的打工收入,每年不低于两万元,去年建起了两层小楼。
群众发展生产,交通不便,村“两委”协调资金30万元,修建了长2000米、宽18米的××*中心大道;经营场地困难,协调部分农户,在青年路、中心路两侧规划出专门用地;用电紧张,村里投入5万多元,新增两台80千瓦变压器;资金不足,村支部多次协调镇信用社提高授信额度,基本满足生产经营所需;产品销售不畅,村支部组织人员三下浙江,五下苏州,疏通销售渠道。
几点启示
农村党员保持党的先进性,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障。农村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如何建立保持先进性的成效机制,××*村的党员用实践做出了回答。××*村的十年巨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第一、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关键所在
村党组织书记,是基层领导班子的主心骨,直接关系到基层组织强不强;是党员队伍的排头兵,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好不好;是发展经济的领头雁,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富不富;是村务管理的当家人,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稳不稳。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关键取决于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使之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懂政治、善经营、讲奉献的时代特征。乡镇党委要拓宽选人视野,提升选人标准,革新选人办法。一是大胆选用群众威信高、发展有办法、致富能力强的人。把那些在市场经济中领先一步、带头实践党的富民政策的经济能人,看成是搞好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二是大胆选用知识创新型人才。注重选拔致富能手、复退军人、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当“村官”。三是鼓励乡镇机关干部到农村任职。选派发展意识强、比较熟悉农村工作的同志,下派到村任职,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调整经济结构,培养后备人才,建设村“两委”班子。四是跨村任职。让那些工作能力强、致富本事大的村干部跨村任职,实行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
第二、党员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经营头脑、有经济实力、有致富技能、有发展眼光”的新形象,成为农民群众心中一面致富的旗帜。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要十分重视发挥党员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员有了用武之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活力就会大大增强。
第三、为群众生产生活排忧解难,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方面
农村党员通过诚实劳动富裕起来后,要注意充分发挥党员的服务作用,通过传授致富好经验、好做法,热心帮助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学会经营,积极主动地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在传技术、送资金的实际行动中体现先进性。群众对农村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较为实际,对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有一定要求,但更要求党员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比如在牵头建设公益事业、带头履行计划生育政策、以身作则遵守村规民约、关心孤寡老人生活等方面起到模范作用;在农村改革中主动积极协助做好党组织与村民之间的沟通说服工作方面起到带头作用。总之,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己所能,党员的先进性就体现了。
第四、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必须按照党的先进性要求,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让党的旗帜在广大农村高高飘扬。一要选出威信高的村委班子,尤其要选出威信高的支部书记。把那些愿意为群众服务、有领导能力、有致富本领、有威信的“双带”型党员推选到村“两委”班子当中来。二要健全制度,严格管理,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健全“三会一课”、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党内生活制度,完善党员学习教育和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健全议事制度,科学、民主、规范议事;健全办实事制度,组织党员带领群众兴办公益事业,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健全评价制度,增强支部和党员的责任感。三要加强阵地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内生活。整合各种资源,加强配套建设,解决村级组织“居无定所”的问题。要经常性组织党员开展文体活动,召开党建座谈会、致富经验交流会等,增强农村党员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农村党员的团结,让农村党员时刻注意身份与普通群众不同,避免在市场经济中迷失方向变成落后群众的危险。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xdthwz/jyjl/55837.html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试点自然村经验交流材料
下一篇: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相关题目范文范本
按字数查找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
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范文推荐
相关评论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