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学习心得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
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我们学校近期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学校《实施方案》和《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方案》的安排,我相对集中了一些时间专门重温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相关论述,下面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是理论上如何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群众观是对群众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包括对群众概念的内涵、群众的构成、群众的地位、作用和对待群众的态度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存在根本区别:
唯心史观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米海洛夫斯基是俄国“英雄史观”的典型代表,他认为:人民群众是无数个“零”,只有前面添上英雄人物的“实数”时,他们才能变成有效的数字。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一是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三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四是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才能正确对待群众,才能真正敬畏群众、邓小平曾经说过,领导干部一要怕党,二要怕群众。这种“怕”指对组织和群众的敬畏。如果对组织和群众毫无敬畏之心,我行我素,为所欲为,那迟早会出问题,只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才能把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把群众是否赞成和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好坏的标准。
二是从实践层面来说,关键是把更好地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理念落实到工作中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对工作对象的变化有一种新的分析,我们面对的工作对象不论是学员还是教职工,都是一群社会主体意识强,文化层次高,观念更新快、自主平等参与意识强、法制观念强的群体,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较高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要对工作内容的变化有所准备。这个群体的诉求不会只局限于经济利益、生活待遇等方面,可能精神层面的诉求会更多一些,我们如何想他们之所想,和他们交朋友,做知己,多从精神层面去关心帮助,提供服务,而不是像社会上说的那样“用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再次,要对社会环境的变化有所了解。现在经常听到“三种危机”的说法:一是信任危机,部分群众对政府和干部存在“习惯性不信任”,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数据等常常面临公众质疑。我亲耳听到别人在议论前几天发生的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时说,为什么不跑政府机关去砍人,而是去砍无辜的群众?在惊愕之余,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何出此言”?二是信息危机,一些领导干部屡屡发生耳目失聪,信息失灵、情况失察、决策失误现象,切不准群众的脉,掌握不了社情民意。三是形象危机,经常听到百姓在议论贪官问题时偏激的说法:现在所有当官的拿出来审计,十个有八、九个有问题。为此,我还和人辩论过,试图纠正这种观点,人家应我,如果把你放在权力中心,你未必不腐,对这种现象我深感痛心。过去,我们传统中,对党群关系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如舟和水、鱼和水、种子和土地、公仆和主人、学生和老师的关系等,现在呢?现在的党群关系被形容成油和水、水和火的关系。如某个官员问记者:你是代表谁的利益的?这就是把政府和群众放到对立面来问的。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时刻树立为群众服务,向群众负责,向群众学习的理念,从思想意识上解决想不想做群众工作,从方式方法上解决会不会做群众工作,从能力水平上解决敢不敢做群众工作的问题。我们要对群众工作的传统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有效变革。
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我们学校近期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学校《实施方案》和《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方案》的安排,我相对集中了一些时间专门重温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相关论述,下面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是理论上如何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群众观是对群众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包括对群众概念的内涵、群众的构成、群众的地位、作用和对待群众的态度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存在根本区别:
唯心史观认为少数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米海洛夫斯基是俄国“英雄史观”的典型代表,他认为:人民群众是无数个“零”,只有前面添上英雄人物的“实数”时,他们才能变成有效的数字。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一是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三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四是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才能正确对待群众,才能真正敬畏群众、邓小平曾经说过,领导干部一要怕党,二要怕群众。这种“怕”指对组织和群众的敬畏。如果对组织和群众毫无敬畏之心,我行我素,为所欲为,那迟早会出问题,只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才能把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把群众是否赞成和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好坏的标准。
二是从实践层面来说,关键是把更好地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理念落实到工作中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对工作对象的变化有一种新的分析,我们面对的工作对象不论是学员还是教职工,都是一群社会主体意识强,文化层次高,观念更新快、自主平等参与意识强、法制观念强的群体,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较高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要对工作内容的变化有所准备。这个群体的诉求不会只局限于经济利益、生活待遇等方面,可能精神层面的诉求会更多一些,我们如何想他们之所想,和他们交朋友,做知己,多从精神层面去关心帮助,提供服务,而不是像社会上说的那样“用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再次,要对社会环境的变化有所了解。现在经常听到“三种危机”的说法:一是信任危机,部分群众对政府和干部存在“习惯性不信任”,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数据等常常面临公众质疑。我亲耳听到别人在议论前几天发生的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时说,为什么不跑政府机关去砍人,而是去砍无辜的群众?在惊愕之余,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何出此言”?二是信息危机,一些领导干部屡屡发生耳目失聪,信息失灵、情况失察、决策失误现象,切不准群众的脉,掌握不了社情民意。三是形象危机,经常听到百姓在议论贪官问题时偏激的说法:现在所有当官的拿出来审计,十个有八、九个有问题。为此,我还和人辩论过,试图纠正这种观点,人家应我,如果把你放在权力中心,你未必不腐,对这种现象我深感痛心。过去,我们传统中,对党群关系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如舟和水、鱼和水、种子和土地、公仆和主人、学生和老师的关系等,现在呢?现在的党群关系被形容成油和水、水和火的关系。如某个官员问记者:你是代表谁的利益的?这就是把政府和群众放到对立面来问的。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时刻树立为群众服务,向群众负责,向群众学习的理念,从思想意识上解决想不想做群众工作,从方式方法上解决会不会做群众工作,从能力水平上解决敢不敢做群众工作的问题。我们要对群众工作的传统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有效变革。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xdthwz/xxxdth/347346.html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xdthwz/xxxdth/347346.html
上一篇: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题目范文范本
按字数查找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推荐
相关评论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