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252推荐〗〖字数:3600字〗

a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在当今中国,再没有比科学发展观更重要更管用的理论了。

我们的gpp已经跻身世界前列,我们的青少年屡屡在国际大赛上获奖,但我们的专利少得可怜,我们的诺贝尔获奖者至今未出现。这是我们在科技和教育上的失败。

——发展,这一重大的比赛中,
中国面临人多资源奇少、“追赶”压力奇大的背景,怎么办?是否要重复我们不成功的科技和教育?

这些年我们作了巨大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发展很不科学,问题触目惊心。反思过去,必须更加强调科学发展。不这样,高速增长难为继;不这样,社会和谐谈不上;不这样,有识之士要伤心;不这样,党的领导受挑战。

b

2003年8月,胡锦涛同志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指出:“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新路子。”同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全面推进改革和发展。

c

研究者早已注意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在奋斗目标部分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并列,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为什么要凸现“社会建设”和“和谐”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因为“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那么和谐和社会建设是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呢?我以为不是。这个议题在当今上升为主题,恰恰是因为长期的不科学发展导致了太多的不和谐,以致于,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首先从解决不和谐的突出问题着手。

科学发展观的对立面当然是不科学发展。既表现在发展不够上,更表现在发展不科学上。具体表现为针对经济发展上的混淆“发展”和“增长”的本质区别,片面以单纯的量的增长来指称发展,以致于高耗能、高污染、低收益,甚至以统计的gdp论成败,以致于竭泽而渔、饮鸠止渴;针对政治发展上的忽视人民民主,忽视依法行政的行为和现象;针对文化发展上的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落后的文化生产及文化权益保障之间的矛盾解决;针对社会发展上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远未足够重视和设法保障的民生问题。

以及针对的发展不够、不以人为本、没有统筹观念、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种种在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上的诸多问题。

可不可以作个调查,排个顺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在违反科学发展观上,什么是最突出的问题?哪些要马上扼制?哪些要立即纠正?哪些要率先解决?

d

仅以经济发展为例。

违反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和表现如前所列,“两高一低”的落后发展方式,泡沫政绩、形象工程的虚幻的发展成果,只顾一地不及其余的危险的发展格局,只管眼前不思后来的恶性的发展理念,凡些种种,无一而足。

变通科学发展观的作法和说法,也值得警惕。科学发展观,重点是强调发展的科学性;“好”与“快”,首先要“好”,要快的好。其他只快不好和不快也不好的说法和作法,2003年以来是否不如我们期盼的少得快些、少得多些呢?

e

何为“科学”、“发展”、“协调”、“统筹”、“可持续”、“好”、“快”……

比如“可持续”的观点,我以为目前强调得还很不够,内涵也没有充分拓展。照顾多宽的面才叫可持续,坚持多久的时间才叫可持续,单位成果消耗多大的成本才可能可持续,怎样才能保证前赴后继一以贯之的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先进生产力高速增长、社会明显进步、人的价值得到彰显、利益关系能够平衡、环境生态能够友好。——这样的目标和要求,相信能够有助于人们对发展方式作更“好”的选择。

f

树 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到现在,应该要转到“落实”的重点上了。

可能没有人说没落实,但我们要的是真落实,是深落实,是永落实.

从干部来说,这是认识和执行力的问题。从群众来看,这是观念和信誉度的问题。

老师说,在推动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上,需要对十大关系进行再认识。其中说,在人生观上,应对天理和人欲的关
系进行再认识。因为诸如政绩观在内的一些观念只是个中介,人生观才是核心。所以,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有科学人生观。——我以为,老师讲到了一些本质,但触及到很多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解决认识,关键要跟进要求:

要善于下些“猛药”。过去若干年乃至至今,违反科学发展的典型是很多的,不论其有意为之还是别无选择;近几年来,埋头科学发展的人物也是大有人在的,有的甚至作出了巨大牺牲。要由标而本,奖惩分明,高扬科学发展理念和要求。

要引入发展成本论。近年有绿色gdp之说,我以为是个不错的观点。不仅如此,还要引入成本论,纵然都是绿色,还要效率、要效益,要像考核企业那样考核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已经失分太多,不能再只问结果不问过程。

要敢在速度上说不。我一直怀疑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超越。那么,在以速度和数量为评价重要尺度的时候,我们是否要多问一个速度和数量后面的原因。不能持续的不良性的一时的快,肯定会不好。不要不切实际地提要求,不要自以为是地提目标,上下都要善说不。

要突出强调可持续。可持续讲得很不够,前面已述。可持续做得到,其他方面也大抵做得好。企业讲“永续经营”,发展讲可持续,虽然三四个字,做到就必须讲科学。在科学发展“五个统筹”的要求外,我们甚至有必要加上“统筹现在与未来发展”。

最后,要调整和拟定新的发展评价标准。要把对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细化为对发展成绩的具体评价标准,细化为对干部考核任用的具体实施标准。在推进落实的初期,这些标准几乎要做到“颠倒黑白”,以正视听,甚至也不给变通科学发展观者以机可乘。这样,才能真正使之上口、入心、持久。

g

9月21日,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发出通知,要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通知》指出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四个新”:着重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努力在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上取得新的提高;坚持突出实践特色,努力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坚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在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的进展;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努力在改进作风上取得新的成效。

全党举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理解至少说明四个问题:第一,科学发展观在当今异常重要,需要真学习,真实践;第二、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实践,在目前还有相当差距,尤其是实践;第三,存在差距不只在个别党员干部中,也不只在普通党员干部中;第四,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理解须不断提高、深化,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须不断探索创新,推动贯彻落实的进一步深入。

需要指出的是,任务强调的“四个新”,核心是“两个新”,即解决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突破,体制机制上取得新进展。正如前面所述,我们要重在落实,重在实践;而落实实践,又要从体制机制上着眼以解决突出问题开始。

更需要指出的是,这仍然只是开始,需要全党牢固树立深入持久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让科学发展观深入全党人心,持久全民意识,全面各个领域。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只有开始,只有深入,只有更好,没有结束。

其实,这本身不是额外任务的。

h

一孔之见,存于内心,不拘表达。

观点有点,不为观点,不聚焦点。

是为草稿。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bggs/dybg/342072.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