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研究的调研报告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69推荐〗〖字数:9500字〗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多年以来,区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组织实施“种子
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等工程,改善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提高农民人均资源占有率。克服了自然灾害频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协调发展的态势。

一是农村经济总量增加,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2008 年全区柑桔总面积达到 8.5万亩,柑桔总产量突破 9万吨;全区蔬菜总面积达 3万亩,蔬菜总产量达 75000吨;畜牧业发展迅速,养猪全区突破 12万头; 2008年全区茶叶面积突破 1万亩;到 2008年,全区农业加工企业达到 29家,年加工销售柑桔达 8万吨以上。

二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有了较大进展,培植出一批骨干产业。 全区突出了柑桔主导产业,柑桔产量和质量明显增加,从 2007年开始,全面开展柑桔精品园建设,当年柑桔精品园完成 500亩,辐射带动 5000亩柑桔精品园建设, 2009年柑桔精品园实现 10000亩,核心面积达 3000亩以上;为了抓好蔬菜无公害生产, 2007年建立安全菜园基地 500亩, 2008年建立安全菜园 2000亩, 2009年将建立放心菜园 20000亩;着力培养蜜柚生产,全区现有蜜柚总面积达 5000亩,做到了提纯复壮,良种良法,并引进了红肉蜜柚,目前已嫁接母本园 20亩,经过精细栽培,将在全区推广面积达 3000亩以上;为抓好高效茶园建设,全区从 2007年着手抓高效茶园,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7年高效茶园始建 200亩, 2008年高效茶园达到 500亩, 2009年高效茶园,将突破 2000亩。

三是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 为抓好养猪生产,在福安村建立了焱海牧业万头养猪场,做到自繁自养,订单上市,极大的带动了全区生猪养殖发展, 2008年全区生猪出栏达到 12万头以上;着力发展林中养鸡的生态养殖模式,在林养鸡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林养鸡发展速度迅猛,土鸡和土鸡蛋供不应求。到目前为止,全区林养鸡达到 4万多只,土鸡、土鸡蛋深受市民亲睐。

四是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有一定改善。 为提高科技应用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区从 2007年开始,大力推广实用技术,从 2007年开始,全区 3 — 5 月黄金季节,培训达 150多场次,参加村民达 2.8万人次。做到培训与现场解答难题相结合,农业技术人才与经济能人相结合,收效明显;通过培训,全区引进推广杀虫灯 450多盏,杀虫面积达 3600亩以上,同时引进黄板杀虫纸达 9万块,覆反光膜 500亩以上,推广柑桔大枝修剪达 4.5万亩,推广无公害农药达 15000亩以上,推广生物有机肥 700吨以上,改善了农产品质量,提升了农产品的效益。

五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 。近几年,我区抓住“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机遇,积极争取省、市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培训计划指标,根据市场结构性需求变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不断加快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的专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 7953人;建立和完善劳务信息网络,及时收集和掌握本地及沿海地区企业的用工需求,搞好对接和服务,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转移就业达到 98%以上。

二、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确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城镇化程度低、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产品流通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劳动者素质不高等,仍然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同全国、全省一样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农业生产目标已从主要追求农产品数量向优化品种质量转变,但“资源型、原料型、趋同性”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生产方式已从小农生产向产业化生产转变,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生产经营格局还未根本改变;增长方式已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逐步转变,但农业综合素质低、总体效益差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资源开发方式已从掠夺型逐步向开发与 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转变,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人口增长对经济和环境的压力继续增大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滞后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

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 过
去,我区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忽视了培育品牌,忽视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一些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珍稀、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条件总体水平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滞后,特别是信息和技术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调整结构的需要。 我区虽已形成区级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畜牧兽医局牵头,乡镇相关站所、中心为载体,科技示范户为触点的农业服务体系,但在服务过程中仍以产中指导为主,对产前的市场预测和产后的流通指导较少,无法提供给农民超前市场信息,农户难于围绕市场需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农村市场发育不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仍不顺畅。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虽着力建设了一批以乡镇为中心的集贸市场,但这些市场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设施简陋,功能落后,无信息服务网络,大部分农产品仍在露天下交易;没有贮藏、冷冻、周转条件,交易完全处于自然成交;近郊农产品也仅仅局限于肩挑背磨过江零星销售;于 2007年建成的五龙蔬菜批发市场也因过桥收费等一系列问题处于关闭状态;全区的农产品销售已无法适应当前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致使农产品转化成商品率较低。由于市场体系建设不适应当前结构调整需要,对农民起不到引导的作用。

四是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据农业普查,全区农民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 90.5%,对新科技、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有限,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进程;农业科技人员少,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服务手段落后,全区现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 24名,在岗在位的只有 15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仅有 1人,中级职称 9名,初级职称的有 14人, 50岁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 10名;另外自乡镇机构改革以后,全区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不顺,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流失或者被抽调到其他部门,无法开展农业专业技术推广工作,难于适应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五是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亟须提高。 近几年来,我区着力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计划”,但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业主认识不到位,仍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重点,忽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由于人民群众消费观念尚未改变,优质优价难于体现,致使农产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农产品质量 标准监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

六是涉农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能力弱。 我区虽扶持建设了一批柑桔、茶叶、畜产品等涉农龙头企业,但绝大多数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金短缺,设备简陋,生产技术落后,市场开拓能力较弱,还无法有效拉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七是农业投融资体制不畅,结构调整的资金不足。 农业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农产品加工业和开拓农产品市场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一些种养大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今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认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刻内涵

我们认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必要进行客观的分析,获得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第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仅涉及到区域布局、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涉及到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经营机制的转变,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第二,目前整个国民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居民的就业、收入和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农产品尤其是食品的需求增长缓慢,对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城市就业压力加大,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乡镇企业进行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安全生产,提高发展水平,需要一个过程。第三,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与以前的调整相比有很大不同。一是农产品供需形势不同。过去结构调整是在农产品供求总体上偏紧的背景下进行的,整个农产品市场是卖方市场。这次调整是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绝大部分农产品供大于求的背景下进行的;二是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去主要是解决温饱,而现在人们对农产品消费提出了优质化和多样化要求;三是调整的主体不同。过去结构调整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采取层层下达指标和运用行政手段进行,而现在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四是调整的内容不同。过去主要是通过面积增减和规定粮经比例,局限在种植业内部进行平面调整,而现在是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是一种立体式的调整。

(二)今后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工作重点

工作思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全面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品牌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发展农村经济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优、调特、调名、调强为突破口,以工业化的理念、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城镇化的战略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巩固柑、畜、菜三大支柱产业,拓宽茶叶产业的销售渠道,培植特种特养等新兴后续产业。扶优扶强一批专业批发市场,突破加工业,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投入,努力把**建成绿色农业经济强区,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在全区树立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观念,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工业、 旅游业、实施城镇化战略等结合起来。二是坚持市场引导,结构调整要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不能盲目调整,造成新的积压和卖难。三是坚持因地制宜,把市场需要和本地的优势结合起来,注重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四是坚持品质第一,从种子开始一直到加工、销售,层层严格把关,确保我区生产出优质农业产品。五是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自主权,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尊重并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用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自主调整农业结构。在培植新兴产业上,坚持走示范带动的路子。

(三)当前农业结构调整要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 、结构调整与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 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一项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在农产品市场和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滞后,信贷等支持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要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各地干部克服困难,有所作为;要通过细致的工作,把政府的决策变成农民的自觉行为;要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

2 、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的关系。 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是主体,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搞发展;必须立足**实际,找准突破口,在 3— 5年内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紧紧围绕“精品果园、安全菜园、高效茶园、生态养殖园”开展,以“精品、名牌、无公害”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和效益提升,促进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3 、结构调整与参与市场竞争的关系。 要认真研究农业的比较优势,对于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要通过改良品质、提高质量和深度加工等措施,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要大力发展,增加总量,拓宽市场。要抓紧清理和整顿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 卫生的产品。

4 、结构调整与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关系。 建立科学准确、反应灵敏和运转高效的农业信息体系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当前,一要加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二要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及时向农民传递权威的生产、技术、价格和供求信息;三要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目前,产地批发市场是整个农产品市场体系最薄弱的环节,要统筹规划,加大建设力度。

5 、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 坚持走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解决千家万户进入市场、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搞好龙头企业建设。一是着力扶持生产经营性龙头企业。 二是要大力发展流通环节、服务环节的中介组织和批发市场。对投资建设涉农中介组织和批发市场的,视同生产经营性企业对待,在资金、技术、 管理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在土地、税收等方面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规范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不论是哪种形式,只要能与农民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能够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都应积极予以扶持。

(四)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必须解决的 10个问题

1 、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产业结构调整观。 要在全区组织开展一次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开展大讨论的重点对象是涉农部门和 5个乡镇(街办)。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要达到以下目的:一是使全区各级干部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要树立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这种意识,克服急躁冒进,一哄而起,盲目调整的倾向。二是使全区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深刻认识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走产业化经营路子,必须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经营。三是提高全区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明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增收致富这个道理。四是营造出一种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使全区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从而自觉地把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加工和农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中。

2 、改革投融资体制,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从长远来看,农业发展的资金应该主要来自政府和农民的自我积累,所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要加大本级财政的投入并尽力争取上级的支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国家对农业的财政扶持将会逐步加大,这些扶持主要体现在基础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上,我们要把握这一态势,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上级更多的农业扶持资金。在增加政府投入和争取上级更多扶持的同时,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业,特别要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提高农业的效益,以此吸引更多的金融投资,形成投资多元化。总结我区并借鉴一些发达地区的 经验,可试行以下几点:一是建立财政支农周转金制度,取消对农业生产的直接拨款制度。二是利用匹配投资法,引导农民及社会资金进行生产投入,即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按一定比例由集体、农民和社会资金匹配投入,组成对特定建设项目投资的整体。三是实行以奖代补,鼓励多元化投资。四是以优惠政策、优势农业项目、优质服务吸引社会融资,即:广开劳动力资源市场,放宽土地使用范围,取消一切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行政手段;对优势、龙头、骨干涉农项目择重优先扶持,稳住投资者;行政部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速度和效率。五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构建农村良好的信用环境。要通过以上措施,形成政府、集体、农民、社会资金等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在投资方向上,既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更要加大扶持龙头企业和培育市场的力度;既要加强有形项目的建设,更要加强信息服务等无形项目的建设。

3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 一是在农产品市场建设方面。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经营和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用地,要优先安排审批,其征地费用按下限 标准执行。龙头企业用于建设大棚、非永久性畜禽饲养场、水产养殖场及农产品收购场所用地,均视为农业用地。要通过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解决好农产品生产与市场脱节的问题,把市场需要和本地的优势结合起来,注重发展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要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多元集资,培育功能齐备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和“龙头”市场,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乡镇;要加强农产品储运加工、分级分类、包装等市场配套设施建设;要积极培育农业经纪人队伍,发挥运销大户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中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发展订单农业,以市场定规模,以销促产。二是在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方面。农产品只有卖得出去,才能实现其价值,农民的投入才能有回报。因此,要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经济综合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尽快制定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 标准和规范,加强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和预测,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气候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 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三是在农产品质量 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建设方面。要抓紧制定完善农业行业 标准和主要农产品质量 标准,强化农产品质量 标准的实施,建立一批农业 标准化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要进一步完善检测手段,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消除各种关卡和乱收费、乱罚款现象,消除地区壁垒,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为农产品的流通开创“绿色通道”。

4 、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 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农产品质量的竞争核心是良种的竞争,谁拥有良种和先进技术,谁就能掌握质量竞争的主动权。当前许多农产品出现“卖难”,但一些名特优产品价格在超出同类产品价格几倍乃至十几倍以上仍然畅销。因此,要加大动植物良种繁育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力度,把良种良法作为关键环节来抓。

5 、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 我区土地宽广,地貌、资源、气候和生产习惯差异很大,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通过优化布局和区域分工,形成具有区域竞争优势、有规模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从产量最大化到效益最大化,这是农业新阶段区别于过去的一个重要标志。据专家测算,在同样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如果投入决策目标从产量最大化转变为效益最大化,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可以降低 10~ 30%。

6 、发展食品加工,实现多次增值。 农业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初级农产品的质量,更取决于整个产业链条和生产体系的发达程度。据报道,农业原字头产品的价值量只占农业最终产品价值量的 10%,可见,没有农业生产外环节的多次增值,农业经济效益就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因此,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是增强农业竞争力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尽快制定食品加工业规划和支持政策、建立食品加工专项资金,鼓励多种所有制和多元投资主体共同参与,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要挖掘现有私营企业的潜力,使其在食品加工业中挑大梁。

7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培训步伐。 一是尽快调整农业科研与开发工作方向。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和无公害农产品推广力度,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三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和培养机制。在稳定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同时,鼓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通过技术报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方式、领办创办、协办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干部职工以资金、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合法化收入,着力培植一批新技术农业龙头企业。

8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一是抓好河流治理,加大水利工程和灌区建设力度。二是抓好植树造林,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三是切实加强乡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坚持农业综合开发。五是坚持开发式扶贫。

9 、要高度重视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我区有各级扶贫乡镇和村,必须按照国家“省负总责、区抓落实、项目进村、扶持到户”的扶贫原则,集中适度的资金、项目,重点解决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村,集中解决在交通、水利、集镇、安全饮水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这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

10 、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扎实抓好依法治农工作。 一是加强农业承包 合同 管理,依法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证书》,全面履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职能。二是加强农民负担监督执法 管理,全面减轻农民负担。三是努力抓好集体财务和集体资产 管理,全面实行农村集体财务“村帐乡管”。四是一手抓种子 (畜、苗 )、化肥、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农机监理等有关法律、法规的 宣传;一手加强市场清理整顿,坚持农资生产、经营上岗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整顿农资生产、经营秩序,保证合法经营,认真开展打假护农促增收活动。

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建议

1 、建议农业信贷由支持农业向支持现代农业转变,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流通等多样化的市场主体转变,向支持无公害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 通过信贷杠杆作用引导龙头企业走专业化、深加工、大流通、外向型的发展路子。优先支持农业企业在技术改造、市场营销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需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有偿无偿资金,扶贫开发项目中的财政资金和工业发展资金等重点投入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突破隶属关系,所有制界限,行政区域界限,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原则。

2 、建议区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量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资金,加大农业补贴力度,调整补贴重点,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按照适当集中,突出重点,扶优扶强、扶成长项目的原则,主要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用于以良种为主的重大科技推广和新技术开发;用于优质和专用原料基地建设;用于受冲击较大的敏感性农产品、专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于市场信息等体系建设。区级各部门要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农业。各乡镇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本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我区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bggs/yjbg/335338.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