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OCA理论看东亚地区金融合作的前景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150推荐〗〖字数:5500字〗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的货币政策协调越来越显得重要,最优货币区理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对东亚地区而言,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加强国家之间的货币金融合作的呼声越来越高,并且东亚地区许多方面已经满足了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但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在东亚地区建立统一货币区的时机还不成熟,因此,东亚地区货币区的建立应该在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最优货币区;货币金融合作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增强丁东亚各国进行货币金融合作的意识,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及欧元的诞生,关于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及“亚元”的研究日益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而基于货币金融合作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最优货币区理论”。

一、最优货币区理论及衡量标准

最优货币区(OCA理论)是指一种“最优”的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或是一种单一的共同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的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的国家与区域以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最优”是根据保持内部和外部平衡的宏观经济目标来定义的,如果一个货币区内的成员国由于遭到经济冲击而形成不同程度的不均衡时,货币区内有充分的调节功能使成员国不用内部汇率的调整实现外部均衡,同时实现国内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目标,即内部目标,那么这些国家所组成的货币区就是“最优货币区”。最优货币区理论所关注的关键问题是由于放弃汇率调整而产生的宏观经济内部调整的成本。

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最先在自己的中提出“最优货币区理论”,并且认为地区间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判断一个最优货币区的标准,随后,一些经济学家纷纷撰写论文分析最优货币区的判断标准。

1.劳动力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蒙代尔在他的论文中指出,如果劳动力和资本能够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当面临不同程度的冲击时,经济不均衡可以通过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来恢复,这样就降低了名义汇率调整的必要性。

2.名义工资和价格弹性。如果名义工资在要成立货币区的国家中是有弹性的,则在国家间面临不对称的冲击而造成经济不均衡时,可以通过名义工资的调整来实现。因为,如果价格和工资在整个区域内,随着供给和需求条件的变化进行浮动,那么在这个区域内的地区就应该通过固定汇率联系起来。价格和工资的完全弹性会使各个市场的供给等于需求,在出现影响地区间国际收支的扰动时,可以迅速地进行调整,而不至于引起失业和通货膨胀。实现内部和外部均衡。

3.经济开放度标准。这一标准是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在蒙代尔论文的基础上提出的。麦金农认为,经济开放度与浮动汇率的有效性成反比。经济开放度指一国的贸易商品占非贸易商品的比率,这一比率越高,则该国家的经济开放度就越高,这时浮动汇率用于调节外部不均衡就显的没有必要。可见,在经济开放度较高的国家,运用浮动汇率来调节经济就会失效,参加货币同盟的成本就会较低。

4.相对称的冲击。对称冲击指对不同经济体产生相似或类似的冲击,非对称冲击指对不同经济体产生不相同的冲击。如果一国同货币区内的其他国家具有相似的经济周期,并且在供给和需求等经济冲击上也具有相似性,则采用共同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并且加入货币联盟的成本就会较低。

5.产品多样化。产品多样化程度越高的国家抵御冲击能力越强,与不同的国外需求冲击具有交叉抵消的机制,足以消除整体冲击,不需要汇率机制的调节机能;多样化程度低的国家,抵御冲击的能力较弱,应联合起来组成货币区,对外实行灵活有弹性的汇率安排。

6.金融市场一体化标准。美国经济学家伊格拉姆认为金融一体化应作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这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引起利率较小的波动就会带来大量的资金流出流入,从而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因此,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国家之间可以组成货币同盟。

7.通货膨胀率的趋同性。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两个国家通货膨胀率的不同会造成名义汇率的波动,这就会影响国家间的进出口贸易情况,从而带来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因此,如果国家间的通货膨胀率较低并且相似,则国家间的汇率会很稳定,这时国家之间组成货币区的成本就会小些。

8.财政支付一体化。如果国家之间能够建立起一体化的财政支付系统,则运用汇率浮动来调节经济的不均衡就没有必要了,因为财政的自动转移支付机制或财政政策的积极主动支付转移,会给遇到负面冲击的国家带来补偿,用于其恢复均衡。

9.政治一体化。经济学家Mintz认为:“货币一体化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条件是国家间政治一体化的意愿”,因为政治一体化可以维持国家间的合作和对话,加强国家间的制度化联系纽带,在货币区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政治因素主导经济因素,并且如果在货币区内有一个区域性的主导大国来维持货币合作,或者说在国家间有一个广泛的制度联系网络来使成员国都可以容忍货币主权丧失带来的成本的话,就更容易持续成功的维持货币区。

以上这些都是经济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的最优货币区形成的标准,但是对于这些标准是存在争议的。

二、东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的经济基础

(一)生产要素的流动性

生产要素的流动性越高,区域内实行固定汇率或单一货币的成本越低。这几年来,东亚地区劳动力、资本及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正在提高,首先,在直接投资方面,有40%的直接投资来自东亚区域内部,并且日本往亚洲地区的直接投资占其总投资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这说明了东亚地区资本的流动性已经大大增强,并且有利于东亚地区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其次,在劳动力流动方面,20世纪80年代初,东亚地区内移民只有100万,到1997年,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了6513万。随着东亚各国家经济合作的加强,这一趋势会不断加强。

(二)名义工资和价格弹性

区域内的国家遭受外部冲击时,若该国工资和价格弹性较大,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可以通过工资和价格的自由浮动来解决,从而不存在失业和通货膨胀,因此,用汇率来调节经济就没有必要了。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价格引导稀缺资源的配置,当供给和需求出现不平衡时可以通过价格的自由浮动来解决,市场的总趋势是达到出清状态。因此,价格和工资具有较大的弹性。东亚地区由于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工资和价格的弹性较高;并且东亚地区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存在着力量强大的工会组织。因此,东亚地区工资和价格的弹性还是比较高的。

(三)经济开放度及贸易一体化程度

东亚地区的贸易一体化程度是非常高的,并且同欧盟相

似。首先,区域成员对区域内的贸易依赖性很高,因为东亚地区内各国家所生产的产品具有明显的梯队形状,国家之间存在着互补的关系,这是由于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不平衡所造成的,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较低,而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较高。其次,区域整体的内部贸易比重呈现增长趋势,区域贸易一体化程度在不断加强。这得益于区域分工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跨国公司在区域的广泛投资。

(四)产品多样化

产品多样化程度越高的国家抵御冲击能力越强,与不同的国外需求冲击具有交叉抵消的机制,足以消除整体冲击,不需要汇率机制的调节机能;多样化程度低的国家,抵御冲击的能力较弱,应联合起来组成货币区,对外实行灵活有弹性的汇率安排。从以上的贸易一体化标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东亚地区单个国家的产品多样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东亚各国家之间的贸易依赖性比较强,并且各国家所生产的产品具有明显的梯队形状,互补性较强。例如,有些国家主要生产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有些国家主要生产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等等。因此,东亚地区符合这一标准的程度较高,应该联合起来组成单一的货币区。

三、东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存在的障碍及对策

1.从内部环境来看,东亚地区经济条件差异太大,并且经济发展参差不齐。例如,亚洲“四小龙”与越南、柬埔寨甚至中国内地等的经济发展水平就有很大的差距,各国的经济利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当进行货币政策的协调时很难达到意见的统一,或对政策的协调进行妥协。从外部因素来看,美国反对东亚地区成为一个最优货币区,欧元的诞生是欧盟各国家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结果,欧盟各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是一个声音,在诸多利益上与美国有分歧。若东亚地区成为一个最优货币区,需要东亚地区高度的政治经济一体化。在欧元越来越强势并打乱了美元一统天下的情况下,美国当然不希望世界上再出现一个强大的货币区与美元抗衡。

2.从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来看,东亚地区大多数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发展还不完善,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还比较低。这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就可以看出来,主要表现:(1)东亚地区缺少一个有固定收益的证券市场,进行长期投资的企业无法发行自己的固定利息债券,只能向银行进行短期贷款;(2)东亚地区除了中国香港外,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较低,并且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也较差;(3)东亚地区金融市场的规模还很小,并且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管机制;(4)东亚地区生产要素的流动性的限制还是很多的,有些国家的资本项目至今还没有开放,即使资本项目已经开放的国家,在一些细节上还存在着许多限制。因此,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东亚地区还不具备单一货币区所需要的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

3.从东亚整个整体看,这里缺少一个实现货币区域合作的轴心国,就像欧盟中的德国那样的国家。中国对于货币金融的合作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但至今没有明确的行动,再加上中国致力于本国经济的发展,还没有明显的意愿改变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日本的经济实力近几年一直在下降,并对区域内经济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在加上日元的不稳定,日本也不适宜成为一个轴心国;至于韩国,始终没有表现出一个积极的态度。所以,东亚三大经济大国都不适宜成为一个轴心国,更不用说那些小国家了。

因此,从目前来开,东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的基础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地区的货币金融合作,应采取如下措施:

1.促进经济一体化

东亚地区应进一步加强经济金融合作,在区域内进一步放开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达到建立货币区合作标准的进程,而且还能够促进各国宏观经济的对称性,所以,任何加快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努力,都会使该地区向最终建立货币区发展。

2.建立汇率合作机制

在东亚的货币金融合作中,还没有设计汇率稳定的严格的框架协议,只是进行汇率稳定的尝试性的合作,如建立双边的或多边的货币互换协议,紧急时刻货币援助的协议,共同干预市场汇率的行动,等等,还没有形成汇率目标区的计划。东亚地区应形成一个严格的汇率目标区计划,加强货币政策的协调,并且货币合作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加强贸易合作,贸易合作又能反过来促进货币金融合作,这是进行货币金融合作的一个关键的步骤。

3.完善金融市场的建设

上面已经分析过东亚地区金融市场的建设还不完善,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比较弱,这从上世纪所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得出来。应努力改变目前金融市场建设不完善的状态,在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过程中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加强信息披露,并且各国也应该同时加强货币政策的协调,使东亚地区形成一个高度完善、法制健全的金融市场。

4.形成一个轴心国

上面已经论述过,东亚地区缺乏一个像德国那样的轴心国。在这一方面,东亚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三个国家一中国、韩国和日本都可以作为一个轴心国。日本要想成为东亚地区经济金融合作的轴心国,应该清醒认识自身的政治问题,并且加强自身经济的稳定;中国要想成为东亚地区的轴心国,应该进一步加强经济建设,完善金融市场,努力处理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情况,并且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不断发挥大国应有的作用;韩国要想成为东亚地区的轴心国,应该表现出足够的积极态度,并加强自身经济的建设和稳定,完善自身的金融市场。

东亚地区建立单一的货币区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因为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金融市场发展不成熟和整个东亚地区没有一个轴心国等因素都制约着东亚地区成为一个最优货币区;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东亚地区的政治基础比较薄弱,前面已经说过:货币一体化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条件是国家间政治一体化的意愿,欧盟也是政治一体化程度很高的时候才进行货币金融合作的;再加上东亚地区地域辽阔,语言多样,种族众多,历史恩怨纠缠不清,在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自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各国都意识到货币金融合作的重要性,“亚元”的形成实际上已经提上日程,但这一进程不会在短期内完成,必须分阶段、循序渐进。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ryjlw/211059.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