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货币危机的成因、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150推荐〗〖字数:13200字〗

内容提要:最近越南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货币危机:物价高涨、货币贬值、股市腰斩、房市跳水、外资撤离,形势严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认为越南此次货币危机的主要成因是:盲目赶超,经济增速过高;对外开放过快,利用外资过度;政策失误,宏观调控不力。

关键词:货币危机,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对外开放,政策错配

最近越南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越南这次危机的表现与1997年泰铢危机有很多相似之处,于是有人认为“2008年亚洲金融危机很可能卷土重来”。同时,越南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革新开放”的路径借鉴了中国经验,与中国模式也有很多相同地方。那么,越南的货币危机会不会传染中国,中国从越南的危机中能得到什么启示?这些都是国内广大公众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越南货币危机的发生与表现

越南货币危机的迹象在2007年已有所显现,2008年5月底爆发。2007年是越南加入WTO的第一年,经济保持高速增长,GDP较上年增长8.44%,创近10年来历史新高。但是,有些经济指标却反映出越南经济发展中存在较大风险,给货币危机埋下隐患。一是财政赤字较大,近80.4万亿盾,占GDP的4.95%;二是贸易逆差扩大,近124亿美元;三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迅猛增加,高达203亿美元,比2006年的122亿美元增长66.4%;四是信贷投放过多,增幅超过50%;五是物价水平较高,物价指数上涨12.63%。此外,还存在一些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越南政府在2008年又提出了较高的经济发展目标:GDP增长8.5%—9%;进出口总值达到684—695亿美元;财政赤字约占GDP的5%等。这种经济高速增长和吸引外资的过快增加恰恰是导致货币危机的根源。

进入2008年,受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和国内政策操作不当等因素的影响,越南国内经济形势不断变差,货币危机风险逐步扩大。2008年1月,越南为了加快“革新开放”,放宽大米出口限制,引起国内米价上涨,致使4月下旬,国内出现大米抢购风潮。1月31日,越南国家银行调高利率1.5百分点,旨在控制国际价格和信贷扩张。3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越南发出股市风险警告。3月10日越南国家银行听从了“以本币升值控制通货膨胀”之说,将越南盾对美元的浮动幅度由0.75%扩大到1%,结果导致越南盾由升值变为贬值。3月下旬,越南盾急跌,截止5月30日,跌幅近27%。在远期汇率预期的NDF市场上下跌更为猛烈。5月下旬,越南股市全面下跌,至5月30日,胡志明指数比年初下跌55%。1-5月,贸易赤字达144亿美元。5月份通货膨胀率达25.2%。5月28日摩根士丹利发布研究报告称:越南盾可能面临类似泰铢的下行风险,它的贬值可能会在本地区引发蔓延,越南盾可能会重蹈泰铢的覆辙。5月30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将越南的主权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并称越南未能采取足够和快速的举措来遏制通胀,对银行的稳定性构成潜在的风险。6月2日,中金公司发布报告称越南多项经济指标亮红灯,货币危机一触即发。在此情况下,引起国际社会对越南的广泛关注,越南国内恐慌进一步加剧,推动股市进一步下跌,货币进一步贬值,外资撤离。货币危机爆发。

货币危机是指一国货币受到冲击,人们对其信心不足而导致该国货币大幅贬值,国家外汇储备锐减现象。越南货币危机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货膨胀严重,货币对内大幅贬值。通货膨胀既是越南货币危机的表现之一,也是这次危机爆发的导火线。事实上,近年来,越南物价水平居高不下,通货膨胀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控制。2004—2007年越南通胀率分别为9.5%、8.3%、7.5%和12.6%。2008年2月,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15.7%,3月份同比上涨19.4%,4月同比上涨21%,5月份同比上涨25.2%,创13年来新高。对于未来通胀的预期令囤积居奇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食品价格大幅上扬,特别是主食大米和其他谷物价格5月份比上年上涨了67.8%。高通胀率影响私人投资,抑制了金融业的发展,损害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长期的高通胀率导致国家信用等级的降低,严重影响外资流入。

2.汇率急剧波动,本币快速贬值。2004年以来,越南盾基本上保持一个贬值的趋势,直到2007年3季度转变为单边升值。2008年3月末开始,随着越南盾对美元的浮动区间扩大,越南盾迅速扭转了持续约9个月的升值趋势,急剧贬值,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贬值幅度超过5%(官方汇率从3月21日1美元兑15846越南盾,到6月12日的1美元兑167012越南盾)。6月10日越南国家银行宣布,从次日开始把官方外汇市场美元对越南盾的比价从1比16139调整为1比16461。按照西方国家研究机构分析师的看法,这一调整相当于官方让越南盾相对于美元“贬值”2%。实际上,在越南国内自由市场上,美元与越南盾的比价6月份初曾一度达到1比18500,在境外离岸一年远期交易中,比价在1比21800和1比23800之间,交易者预期,越南盾一年内或许下跌30%。

3.外债继续增加,外汇储备有限。随着越南贸易赤字迅速扩大,外债继续增加。2008年1—5月份,越南的贸易赤字达到14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倍。据世界银行预测,越南2008年的外债规模将达到240亿美元,占GDP的30.2%。而越南的外汇储备规模有限,低于外债总额。它只能支付越南两个半月的进口,已经低于国际标准的警戒线。

4.股市和房价暴跌,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胡志明指数从2007年10月10日的阶段性高点1110.78一路下跌到2008年6月12日的370.55,下跌65.74%。今年以来,至6月11日下跌556.57点,跌幅高达60.04点,高居全球所有股市跌幅之最,并且创造了连续25天下跌的有史以来最长下跌记录。股市下跌的同时伴随房价下跌,胡志明市的房价从2007年底到今年6月初跌幅近50%。

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股市震荡、房市“跳水”、外资撤离,引起越南国内恐慌。居民抢购粮食,投资者抢购美元和黄金,形势相当严峻。

5.经济增速放缓,政府出台多项应急措施。货币形势恶化,挫伤了国内外公众对越南经济的信心,导致大量外资流出,外企裁员,影响经济增长速度。2008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下降到7.4%,比2007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6月3日,越南政府宣布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由8.5%—9%降至7%。众多机构也调低了对越南2008年的经济增长预期。渣打银行6月份将其对越南GDP增长预期调整为6.7%。越南国家银行在5月中旬大举加息325基点之后,6月10日又宣布,从6月11日起将基准利率由原来的12%上调至14%,为亚洲最高的利率水平;同时,还把贴现率从原来的11%调高到13%,并允许各商业银行的最高贷款利率由原来的18%调高到21%。此外,还有一些“行政命令”式措施。这些应急政策的出台也反映出越南货币危机形势的严重。

二、越南货币危机的形成原因

(一)盲目赶超,经济增速过高

越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中国的近邻,一直重视学习和借鉴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经验,积极推进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1986年越南提出“革新开放”政策,2001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改革目标,2007年1月正式加入WTO。这些改革开放措施给越南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使经济发展保持较快增长速度。1990—2007年GDP年均增长7.1%;2000—2007年GDP年均增长7.7%;2005—2007年GDP分别增长8.4%、8.17%和8.44%。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高,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07年人均GDP达到835美元。越南长期经济高速增长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中国,并被国际社会看成是“金砖四国”之外的第五个新兴经济体,居“维斯塔五国”之首。随着国际上看好越南的声音日趋高涨,越南国内也逐渐兴起“超印赶中”的激情,政府高层决策者不断调高经济增长指标。越南第十二届国会第二次会议制定了2008年越南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GDP增长率为8.5—9%,努力达到9%。对此,越南政府常务副总理阮胜雄在回答记者时说:“增长9%,其实还只是一个比较谦虚的数字”。可想而知,不“谦虚”的数字会是多少呢?!

根据宏观经济学原理,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持续高于潜在增长率,则该国将出现总需求过热,进而引发通货膨胀。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失控,该国政府应该预先适时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经济增长率适度压低,从而将通胀压力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然而,越南政府一方面过高地估计了越南经济潜在增长率,认为8%以上的经济增长率是合理的,没有必要进行宏观调控;另一方面,为了扶植本国新兴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越南政府奉行相对廉价货币政策,即使在出现较高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也迟迟不愿提高基准利率,削减低息贷款规模,也不愿意通过增税等措施来遏制总需求,结果势必导致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越南经济高速增长直接造成“四过”不良现象:

1.投资增长过快。近年来,越南一直保持较高的投资增长速度。2002—2006年投资占GDP比例分别为33.2%、35.4%、35.5%、35.6%、35.7%。2007年社会总投资继续增加,全年社会总投资达464.5万亿盾,相当于GDP的40%,同比增长16.4%,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7.5%。2008年越南计划社会总投资567.3万亿盾,同比增长22.1%,约占GDP的42%。过大过快的投资必然对各种生产要素产生过旺需求,造成供给紧张,引起生产要素价格上涨。

2.货币供给过多。越南的金融体系本来就不健全,为了支持国家高增长经济政策,越南多年来实行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贷款投放规模过大,导致货币供给过多。同时,对国有企业的大量贷款形成部分呆坏账。2007年越南贷款比上年增加53.8%。货币供给的扩大,引起股市和房地产的巨大泡沫,最终泡沫崩溃,危机爆发。正如谢国忠所言:“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可以在信贷一年增长50%之后而不出现危机。”

3.财政赤字过大。经济的高速增长需要有庞大的财力支撑,而越南财力不济,预算支出连年大于收入,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并长时间维持在占GDP5%的危险水平。2004—2007年,财政赤字分别为39.17万亿盾、51.77万亿盾、48.5万亿盾、80.4万亿盾。2007年越南政府债务总规模占到GDP的36.5%。越南官方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底以来财政赤字已经达到GDP的7.5%。2008年财政预算赤字76万亿盾。巨额财政赤字必然助推通货膨胀。

4.基础设施约束过紧。近年来,越南经济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赶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包括交通、港口、电子等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滞后,城市交通设施等更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瓶颈,现在各大城市交通不堪重负,十分拥挤,事故频发。这又严重地影响投资环境和人民群众生活,对整体经济形势变坏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二)过快开放,利用外资过度

越南经济的快速发展,盲目赶超,反映出越南改革开放急于求成的急躁情绪。这种急于求成在资本市场开放过快和利用外资过度方面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我们认为,越南货币危机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或许是更为直接的原因就是资本市场开放过快,利用外资过度。

越南1986年提出实行“革新开放”政策后,1987年颁布实施了《外国投资法》(后经五次修改补充),采取了极为宽松的引资政策,对一些特别鼓励的投资项目实行“4免4减”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甚至超过中国。到了1991年,越南利用外资的总规模约为10亿美元,1995年50亿美元,1997年60亿美元,2006年越南加入WTO后,进一步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当年吸引外资(FDI)122亿美元,2007年203亿美元。截至2007年,越南累计批准9500多个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合同金额约达980亿美元。据越南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越南开始吸收FDI到现在,已经有400亿美元的FDI实际到位。2008年1—5月,FDI的意向投资金额即达150亿美元。仅仅在5月份,越南政府就批准了130个项目,75亿美元的FDI意向投资金额。

越南在引进FDI的同时还积极争取其他来源的外资。特别是在接受ODA正式发展援助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2007年签订使用ODA合同金额为31.57亿美元,同比增长12%。ODA实际到位约20亿美元,主要用于平衡国家财政预算和重点投资项目贷款。2007年12月6日在河内召开了国际援越咨询会议,与会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日本、欧盟等组织和国家承诺在2008年对越提供54.26亿美元的ODA援助,创历史最高记录,比2006年增加近10亿美元。

越南在实施“最急进”引进外资政策的同时,却没有对引进的巨额外资进行合理安排,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旅游服务业投资比重过大,工农业项目投资比重相对不足。仅2005年一年越南一口气就建了137个酒店,13个高尔夫球场,利用的FDI高达95亿美元。2008年150亿美元承诺投资里,有87%计划投资在服务业。这种偏轻型的外资投资结构风险巨大,因为进入旅游业、金融业的FDI是很容易找到方法撤出的。

越南利用外资的规模过大,结构失衡,以及资本项目管理宽松,导致“资本项目危机”发生,引起本轮货币危机,其形成途径主要有以下四条:

1.外资进入,投资增加,对国内经济产生倍数推动效应。巨额外资(FDI和其他形式外资)涌入国内进行投资后,必然产生投资倍数效应。开发区热、基建项目热、消费热,一浪接一浪推动了原材料价格和土地价格的上涨,进一步推动楼市价格上涨。商品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相互支持,形成要素产品价格和最终产品价格螺旋式上涨。地方政府受投资热潮的利诱,大规模举债投资基础设施,造成企业负债居高不下。同时,越南有大量国有企业,政府为了扶植国企“做大做强”,保证国企资金需要,资金配置效率低下,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国内企业水平的提高远远赶不上吸引外资和开放资本市场的速度,使生产效率与创新能力难以同步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不协调。

2.外资进入,基础货币投资增加,对货币供应产生乘数效应。越南实行本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基础货币发行以外汇占款多少为依据。近年来FDI和其他形式外资大幅度增加,越南盾有升值倾向,越南政府为了保持出口竞争回购美元,投放货币,基础货币供应增加。同时,为了配套FDI项目,国内银行增加贷款,经过派生存款,货币供应进一步扩大,从而造成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导致国内经济过热,引发严重通货膨胀。此外,越南还存在一个庞大的黑市外汇交易市场,遍布全国的金店,甚至珠宝店都可以用越南盾自由兑换美元,且兑换比价往往高于官方规定比价,形成了“热钱”进出的一条通道,显然不利于越南盾的稳定。

3.放松资本项目管制,外资进入股市,形成资产泡沫。越南放松资本项目管制不仅表现为外汇黑市交易盛行,更主要的是放松外资进入股市的管制,形成虚拟经济风险。越南资本市场的规模并不大,2000年才在胡志明市成立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迄今也才只有80只股票。为了加快吸引资本,2005年又在河内开设了第二家证券交易所。在2006年加入WTO后,越南就开始放开资本项目的外资直接投资,外资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上限放宽到49%,外资的大量涌入,直接推高了越南的资产价格,并且形成泡沫。越南股票市值在不到两年时间内从原来的10亿美元迅速涨至200亿美元,胡志明指数从2005年底307点狂涨到2007年3月份的1170点,股市指标股平均市盈率已高达73倍。在股价飘升的同时,房价也大幅度上涨。胡志明市的房屋价格从每平方米200多美元涨到600多美元。如今股市和房价的暴跌,正是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具体体现。

4.开放快速,外贸依存度高,经常项目赤字大。越南加快“革新开放”在进出口方面表现为高速增长,外资依存度过高。2007年全年进出口总额相当于GDP的160%。其中,进口依存度达90%,导致贸易逆差比上一年增加100%,达到124亿美元。特别是在全球通货膨胀背景下,这种高进口依存度对越南极为不利,被迫输入通货膨胀。今年1—5月,由于国际能源、建材和化肥价格上涨,越南的贸易赤字达到144亿美元,这迅速推高了越南通货膨胀。

(三)政策失误,宏观调控不力

越南经济政策失误,特别是货币政策错配,金融宏观调控不力,也是造成此次货币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1.央行独立性差,信贷闸门失控,助长通货膨胀。越南中央银行按照政府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意愿,实施扩张性信贷政策,尽可能地推动经济增长,同时,在结构上还向国有企业倾斜,保证满足国有企业信贷资金需求。银行贷款连年大幅增长,2007年增幅达到50%以上,2008年前5个月信贷增长近30%。银行贷款猛增,使信贷闸门近乎失控,从而推动物价持续上涨。2006年CPI为6.6%,2007年升至12%以上,到2008年5月则超过25%。“当越南央行最终成为房地产等过热部门所绑架,当货币投放目标偏离了正常的需求范围,货币超发和外资的涌入一起加剧了越南经济中的流动性,越南盾危机已无法避免”。

2.错误地采取“以本币升值控制通货膨胀”政策,导致本币快速贬值。今年3月下旬,越南政府听信“以本币升值控制通货膨胀”之说,将越南盾与外币(主要是美元)的浮动幅度由0.75%扩大到1%,希望通过提高本币升值程度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然而,结果事与愿违,越南盾由升值变为贬值,在两个月内快速贬值2.6%。这是因为本币的快速升值只会降低热钱获利的成本,为热钱的最后获利了结提供便利,而且热钱完成了套现过程,本币的贬值就变得难以避免。越南盾正是如此。汇率浮动幅度扩大加快了热钱获利了结步伐,使越南盾在短期内由升转降;而美元的短期平稳,对国际热钱所产生的吸引力,又激发了热钱迫切套现离场的冲动,于是促进越南盾的进一步贬值,引发货币危机。

3.对通货膨胀缺乏应有的警惕,宏观经济调控不够果断,错过了控制经济过热的最好时机。越南经济历经近十年的高速增长,掩盖了经济过热的隐患。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包括央行在内对经济发展形势过于乐观,对经济过热潜在危险、物价上涨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热钱大量流入对本币的冲击等方面都缺乏必要的警惕。2007年3月初,IMF向越南发出股市风险警告后,越南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年下半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大量热钱涌入越南,也没有引起越南管理当局的足够重视;年底,粮食、能源、食品等价格均出现大幅度上涨,全年CPI已超过12%,通货膨胀形势严重。越南政府本应采取紧缩政策,控制投资规模,遏制经济过热,避免通货膨胀恶化和货币危机发生,但是,为保存自己的“改革成果”,越南政府在宏观调控问题上优柔寡断,错失了良机,酿成大祸,通胀失控,危机爆发。

三、越南货币危机的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我们认为,不能因为越南货币危机还没有1997年泰国危机那么严重,我们就忽视它的危害;不能因为中国比越南强大,我们就对越南货币危机可能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掉以轻心。此次越南货币危机毕竟与十年前泰国的危机有“很多相似之处”,今天的中国毕竟有很多与越南“类似地方”,越南货币危机的“唤醒效应”和“蝴蝶效应”必然存在,只是程度大小而已。所以,对越南货币危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总结,吸取教训,发掘启迪,采取措施,防患未然。我们研究发现,越南货币危机至少有以下五点教训可以给中国以启示。

1.必须把握经济发展规律,防止经济发展中的急躁冒进。越南是一个新兴国家,经济发展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型过程中,其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适应能力不强,经济体制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弹性较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只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忽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开放过程中,不能用过去的经验来指导未来的发展,必须经过更深入地研究和更细致地论证方行;在经济持续一个较长时期高速增长之后,必须高度注意经济发展周期的结束和潜在经济增长的极限,一旦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超过潜在增长率,必然会引起投资膨胀、经济过热、风险加大、危机丛生。经济运行体系中存在的这些不健康因素或迟或早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纠错,如果这种纠错不是由上而下自觉完成,必然会通过由下而上市场力量自发完成,即通过危机爆发完成。可以说,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规律。越南这次货币危机的教训之一,就是没有把握好这些规律,在经济发展中急躁冒进,对外开放急于求成,对经济转型复杂性和国内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对经济过热疏于防范,应对危机发生的紧急处理能力薄弱。

越南危机的这一教训对中国的启示就是,中国要正视当前经济过热的现实,综观国内外各种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继续采取切实有效调控措施,防止投资膨胀,降低经济热度;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消除盲目追求高速度,崇拜GDP的现象,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速度、规模、结构和效益相统一原则,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必须合理有效利用外资,严控国际热钱肆意进出。合理利用外资是发展中国家解决国内建设资金不足、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FDI更是受到格外重视。但是,利用外资的规模必须适度,投资结构要合理,使用效果要明显。在引进外资过程中,还要特别警惕热钱的进出。因为热钱的惟一目的是逐利,国际上的热钱数额巨大,流动性强,投机动机强烈。热钱进入一国之初,能够营造虚假繁荣景象,它们刺激股市、楼市,影响汇市,一旦牟利目的达到就可能突然撤退。当热钱撤退,支撑经济虚假繁荣的基石倒塌,必然会对一国经济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容易引发货币危机。越南在利用外资上的教训就是规模过度,投资结构不合理,对热钱防范意识不强。越南过度使用外资,外债负担沉重,把大量外资投向服务业而非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对热钱流向股市、楼市没有加以限制。在过去几年中,越南一直沉浸在外资的虚假繁荣之中,热钱进入初期在满足越南对资金渴求的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祸根。

中国虽然是一个大经济体,但在利用外资和热钱涌入方面有与越南相近之处,值得警惕。今年一季度,我国外汇贷款增加488亿美元,同比多增462亿美元,增加18倍。4月份外汇储备余额增加744.6亿美元,创单月外汇储备增长历史新高。其中,贸易顺差和单月外商直接投资合计增长只有242.8亿美元,“不可解释外汇流入”高达501.8亿美元。这部分外资实际上就是热钱。有人估计近年来国际热钱“看好人民币”,以各种途径进入中国境内达6000亿美元之多。这些热钱涌入的目的就是为了短期内获利,而这个获利过程一旦完成,它们即可撤退,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当前要特别注意的是,美联储不再降息,美元相对欧元等主要货币近期贬值已经严重乏力,显示美元正在孕育升值动力;美国已唱多美元,为美元的长期走强大声疾呼。这可能预示着始于2001年的美元贬值周期正在结束,新一轮美元升值周期即将开始。而每一次美元周期的逆转,总是伴随着一场规模或大或小的全球金融危机。拉美债务危机如此,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亦如此。与此相对应,人民币升值预期很可能迅速逆转,有迹象表明,人民币升值预期正在悄然开始减弱,甚至未来有贬值预期。一年期无本金交割(NDF)的远期人民币汇率趋势曾经出现多次大幅回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信号。一旦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逆转,很可能会触发大规模的热钱撤退或外逃。所以,在中国无法有效阻止热钱涌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设法阻止其大规模集中出逃。比如,放慢人民币升值步伐,降低热钱获利预期和获利机会,避免热钱“功成隐退”。应该说,警惕热钱是越南货币危机教训对中国的第二个启示。特别是越南政府误信“以本币升值控制通货膨胀”之说,迅速提高本币升值速度。结果不到几个月就由升值变为贬值,不仅损害本国企业出口能力,还引发了货币危机。

3.必须控制对外开放的节奏,牢牢掌握资本项目开放的主动权。对外开放的步伐一定要有节奏,不能过快,一旦开放的步伐过快就会出问题,特别是贸然开放资本市场或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往往会引发危机,付出惨重代价。越南此次危机再次验证了这一点。近年来,越南对外开放的步子越来越快,并且急速地放松资本项目管制,短短几年内,外资就可以收购上市公司不超过六成的股权和银行不超过三成股权。刚加入WTO,越南股市监管部门放任甚至鼓励国外游资入场,在越南股市的自然人账户中有40%是日本人账户。同时,越南经济改革的大框架是在日本人设计下进行的。事实证明,对本国国情最了解的人还是自己。越南货币危机的教训表明,资本项目开放的主动权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且要控制对外开放的节奏,循序渐进。

越南货币危机警示我们,中国的资本项目一定要谨慎开放。中国人民币资本项目已经实现了部分可自由兑换,中国外汇市场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留有余地的原则,分阶段、有选择地逐步推出资本项目开放措施,而不能盲目开放。IMF确定的资本项下的43个交易项目,中国完全可兑换或基本可兑换已经有12项,目前有限制兑换的16项,完全禁止15项。这说明中国资本市场完全开放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一定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坚持“适时开放,适度开放,有利开放”资本市场,牢牢把握资本项目开放的主动权,而不能为了迎合某些国际组织的意愿,或屈服于某些国家压力而不合时宜过早过快地开放资本项目,坚决做到“不到合适的时机,资本项目就不放开”。此外,在资本市场开放过程中,必须加强金融监管,采取综合措施,强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防止国际投机热钱大规模撤退和国内资本大规模外逃。

4.必须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通货膨胀的复杂性,提高防范通货膨胀的前瞻性。通货膨胀经常成为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的导火索。越南此次货币危机的罪魁祸首也是通货膨胀。然而,越南货币危机的教训在于当前没有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通货膨胀的复杂原因,对通货膨胀的反应迟钝,缺乏前瞻性。经济全球化,国家之间交往密切,通货膨胀在国际之间传播极为迅速。从现实来看,美国次贷危机以后,采取弱势美元政策,连续降息,贬值美元。国际上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暴涨,这种世界范围内的通胀压力传导到地球有经济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PPI增速过快,PPI上涨压力逐渐传递到CPI,推高通货膨胀。而且,热钱投机行为不断推升股市和房价,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可以说,越南通货膨胀是一种国际输入型通胀。正是这个原因,往往会导致货币政策失效,加之越南政府当局对通胀警觉不够,最终引发货币危机。

接受越南教训,中国应全力治理通货膨胀。不过,与越南不同的是,中国对通胀治理动手早,去年就开始实行紧缩政策,抑制流动性,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较高,对于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抵制能力仍然是中国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全球通胀环境下,中国的通货膨胀具有“复杂性”特征,仅靠实施单一的货币政策难以奏效。当前应该创新思路,跳出“以货币治通胀”的思维定势,实行多种政策组合,比如利用价格政策,提高油、电等能源价格,可以减轻财政补贴负担,又能刺激企业改善经营;利用税收政策,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保护低收入人群利益,保证社会稳定;恢复保值储蓄,增加货币回笼。总之,当前要把防通胀作为硬任务,治理通胀不放松,但思路可以变通,方法可以改进,措施可以创新。

5.必须避免宏观调控中的政策错配,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越南经济政策失误和应对危机时的货币政策错配,是导致越南货币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最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的。尤其是应对危机时错配货币政策,不但没有达到目标,反而成为引发危机的导火索。一是以浮动区间扩大促本币升值抑制通货膨胀,结果本币贬值;二是以增加进口试图平衡进出口贸易,结果扩大贸易逆差;三是以本国银行系统紧缩性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结果造成本土金融系统资金链的极度紧张和货币恐慌。这就警示我们,在应对危机的宏观调控中一定要加强政策的协调性,避免政策错配带来不良后果。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确实面临很多困难,诸如雪灾、地震、洪灾、通胀、股市大跌等等。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也有一个政策协调配合问题。为了避免类似越南的政策错配,中国金融管理当局一定要加强信息沟通,强化政策协调,特别要注意避免如下货币政策错配,否则,重蹈越南危机的覆辙就不足为奇了。坚持避免:在热钱已经预期在不远的将来做空人民币的情况下,仍然加速人民币升值,这不仅严重损害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还为外国资金套利撤逃创造了条件,即当人民币汇率过快升值使我国出口大幅度下降以后,外国就会以中国出口能力下降来压人民币贬值,从中渔利;在国内商业银行和本土企业资金链已经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反而更加紧缩货币,让本土金融和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停产休克;如果在热钱已经准备大规模撤离的情况下,反而加大力度推进资本“严进宽出政策”,那将正中热钱下怀。其实,除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上述政策主张外,在现实经济发展中却存在很多宏观政策不协调现象,严重影响政策效果。如一方面防止热钱进入和人民币过快升值,另一方面又不断提高利息率;一方面鼓励消费,扩大内需,另一方面又课征高额所得税。这些情况恰恰说明中国宏观经济协调配合中存在很多严重问题,必须加以注意。

四、小结

中国与越南的宏观经济背景及其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又是近邻,越南此次货币危机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通胀的环境下,中国更应该关注越南货币危机的发展趋势,采取相应对策,防止其向中国扩散。越南此次危机的导火线是通货膨胀,而中国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通货膨胀日趋严重,因此,当前要全力防治通货膨胀。越南货币危机的成因很复杂,既有国内原因,也有国际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经济过热、利用外资过度、资本市场开放过快,以及应急调控过程中的货币政策错配。中国应认真研究和总结越南货币危机的教训,作为中国反危机的借鉴。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ryjlw/210937.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