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理念形成的心路历程
学校是在先进的办学理念与切合实际的管理实践交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的。这里说的交互作用,不是将随心所欲的行为进行理论诠释,更不是用时尚的理论对一般行为加以包装,而是脚踏实地在办学过程中有机结合。
校长为什么要有办学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者对于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连续性、指向性的教育认识和理想的观念体系,同时也是学校历史积累和理性思维的结晶。学校的历程与现实是一种实然状态,教育理念是一种应然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管理就是不断从实然状态走向应然状态的历程。
理念是校长办学的灵魂。缺乏教育理念的办学实践是“盲”动,缺少实践的教育理念是“空”洞,教育理念指导学校的办学行为,而办学行为是教育理念的表现形式。
校长的办学理念一是通过校园环境建设来体现的,二是通过校长的管理文化指令来体现的,而学校的运转常常取决于校长的指令。校长的指令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校长的管理文化指令,另一类是行政指令。一所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与校长长期的管理文化指令有着密切的关系,校长的管理文化指令来源于校长的思想,所以说校长的办学思想是学校的灵魂,引领着学校发展方向,每一位校长一定要根据学校的校情,不断形成体现国家教育方针的、现代的、个性化的办学思想体系。
校长怎样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
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校长在不断学习、思考、发现、补充、完善中形成的。校长的办学思想体现在学校发展渐变中,渐变的过程就是校长对管理对象即教师、教育对象即学生的再认识。
如在2000年省级示范学校的评估中,我们提出,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育”。具体表现为创乐园、打基础、求发展。创乐园就是要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建设一支优秀的育人队伍,运用先进的育人方法,把学校办成儿童喜爱的乐园和学园;打基础就是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学会做人,立志成才,打下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有文化、会求知;促发展就是为学生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自我发展打基础,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集聚充分发展的潜能。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xlwlw/200526.html
上一篇:探索农村初中语文分层教学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的原则
相关题目范文范本
按字数查找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相关评论
-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