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式”小学作文教学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2000字〗

内容摘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尝试推行“对话式”小学作文教学,即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在作文内容及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尊重学生习作的自主性和独立,着力营造“对话”的氛围,架设“对话”的平台,构筑“对话”的模式,引领学生在作文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摆脱痼疾,焕发生机,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尽到责任。此外对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话式”小学作文教学的特征、模式的构建及策略进行了阐述。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重指导轻练笔,重形式轻内容,重课内轻课外结合,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缺乏兴趣和自信心,缺乏自主性,依赖性强,说假话、空话、套话,没有真情实感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些现象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有人曾这样概括:“说假话,虚张声势;说大话,不着边际;说空话,向壁虚造;说套话,人云亦云。”钱理群先生也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写道:“近来看学生的课堂和考试中的作文,又发现了另一类型的写作,我称之为‘伪作文,即假抒情、假天真,以致假叛逆……”

我们认为最大的症结在于作文教学中“对话”的严重缺失,不少教师仍未走出“从课堂到课堂”“从作文到作文”的定势,追求标准化的思维模式,主控了学生的“话语权”,一味地关注传授给学生操作“技术”,再三强调作文的知识、技巧。外面的世界万花筒般精彩,可我们教师们却忽视了引领学生与大自然、与自己的心灵等进行真诚的“对话”,把学生“像囚徒一样关起来”,人为地设置了“樊篱”,使他们“两耳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大多是“奉命而作,为文造情”。试问这样的习作会有真情实感,怎么会童趣盎然呢?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尝试推行“对话式”小学作文教学,即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在作文内容及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着力营造“对话”的氛围,架设“对话”的平台,构筑“对话”的模式,引领学生在作文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二、“对话式”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特征

1、营造“对话”的氛围

学校作文教学要形成真正的“对话”,关键在于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而要营造这种氛围,教师就应该在学生生活中,真正成为学生的益友,与学生一起学习、游戏,一同活动、畅想,一同欢乐、悲伤。平等、和谐的对话“教育情境”,发生了师生间真正的精神层次上的相互交流的作用,在语言交流中,双方都交流了收集的信息,敞开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接纳对方,同时又把自己投向了对方,获得理解与沟通。

2、架设“对话”的平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平时基本上在“学校——家庭”这两点一线上运动,空间的狭小严重制约了他们的见闻。再加上有些教师、家长不善于引导孩子读书、积累,不少学生成了“井底之蛙”,常为没有米下锅而犯愁,习作常常是言之无物,胡编乱造。

我们大力提倡“开放型活动作文”,重视以“活动”为载体,为师与生、生与生铺设“对话”的平台,切实有效的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及个性的发展与张扬。以“活动”为依托,将作文教学融入五彩斑斓的活动中,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可以引导他们观察、体验、思考、交流。作文教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情感体验与经验建构的过程。

我们组织的活动从时间指向上分三类:

(1)“过去进行时”。即重在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体验那难忘的情感历程。如《——的回忆》,引导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像放电影一样回忆过去的岁月里所经历的快乐或悲伤的事情,或叙述自己站在领奖台上自豪的情景,或描绘自己因逞能而搞得狼狈不堪的样子,或讲述失去亲人那悲痛欲绝的场面……

(2)“现在进行时”。即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真切的活动过程,从而抓住时机,捕捉作文的素材。“现在进行时”的活动,教师应重点组织、发掘。因为这是无穷无尽的“对话”的资源。

(3)“将来进行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未来美好的生活图景。“我多么想……”“20年后的我”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活、挖掘了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想象、设计二三十年后的家用电器时,他们画出了五彩缤纷的设计图,配上说明书在全班交流。设计新颖,想象之丰富和读美好生活的向往之迫切,令人赞叹。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xlwlw/201057.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