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教师培训新模式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1900字〗

摘要: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实施及其实施的效果和质量如何,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建构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培训的新模式,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模式

当前的基础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随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了全面深化阶段。课程改革的成功,需要教学改革的支持,而教师作为教改的中坚力量,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2001年8月,教育部在大连召开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提出“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把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来抓。目前,我国的师资培训虽然有多种形式,但模式比较单一,整个课程改革培训基本上是通识培训一个模式。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必须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更新培训观念,需要多种形式的培训相互配合补充。

一、树立教育新理念,是开展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决不仅限于熟悉新教材和执教新教材,更关键的在于教师理解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的转变,以及教育哲学、理念、教育手段和方法、教学行为的一系列变革。新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改动较大,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做法的定势使一部分教师关注的是教学的结果而非教学过程,强调的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而不是教学方法的伦理性、科学性。这样,教学便蜕化为一种纯粹的技术活动,这无疑是教学的工具价值观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因此,实施课程改革,必须树立教育新理念,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

二、培训者先行,是开展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

当前的课程改革培训工作,主要是由高等教育机构负责实施,由主管师训工作的部门组织一批具有一定教育理论知识素养的师范院校教师和教研员参加省级培训班,采取专家报告、专题讲座、教学案例评析等形式对培训者进行先期培训。由于培训制度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参训者的某些个人因素,一部分培训者自身都尚未真正领会课程改革的目标、理念,再加上许多培训者对中小学教育实践了解甚少,就很难结合新课程特点,针对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给予相应指导。在培训中,由于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知识结构的优化,至于培养能力也较多地局限于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答相关问题和学习新知识这一层面上,这种“讲解”和“传授”往往既远离教师教育情境,又缺乏真实情境下的操作性。培训质量是课程改革培训工作的生命线,而培训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培训者的素质,因此,加强对培训者的先期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培训的关键环节。

三、探索培训新模式,是开展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教师培训工作的根本途径

课程改革培训不能局限于任何单一的模式,应构建合理的培训新模式。

“参与式”培训模式。“参与式”培训模式是使用“参与式的方法”进行的一种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培训者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员参与各项培训活动,发挥学员的主体性,使学员在参与中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在“参与式”培训模式中,培训者的角色发生转变,由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高高在上的权威”转化为“学员学习的协助者、促进者”。培训者为学员提供充足的必读材料,包括《纲要》和《纲要》解读,新教材研习,教学的设计与运作以及一些与新课程实施相关的资料,使新课程理念真正整合进教师自己的“图式”之中。同时,注意资源的生成与传递,把参训者也看作培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蕴藏于其中对培训有用的资源开发出来。对培训过程中特别是学员参与讨论、探究性评议、教学案例评析、经验介绍等资源进行收集整理,提供给培训主管部门和后续参训者,作为研究和学习借鉴的材料,以保证课程改革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培训者积极创设活跃、宽松、平等和谐的教学情景,使学员无所顾忌地参与,培养其创造性。

将学员现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得以展现,促进培训者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反思,并在反思中生成新知识。学员对培训活动的参与表现在意识和行动两方面,从总结、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出发,领会课程改革精神,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实现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的互动、转化和整合。使学员在培训学习中进行有效的思考、行为的反思及自我重建的有机结合。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yll/200183.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