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1500字〗

摘要: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解决好三个过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几点体会。

教学中老师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大多数学生辛辛苦苦地在学习,但是效果不好,质量不高,能力也较差,原因何在?通过反思,我深深的体会到就是没有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给予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数学的好习惯没有养成,也就是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待解决。对于上述情况,我是这样做的:

一、认真解决好三个过渡

1、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不适应、不熟悉的地方,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初一学生年龄只有十二、三周岁,是儿童时期向青年时期过渡的阶段,他们有依赖性,不善于独立思考,习惯于具体形象的思维,记忆方面,机械记忆大大强于理解记忆,他们习惯于照老师讲的,书上写的去模仿套用解题,而不善于分析思考。针对初一学生的上述特点,教学中注意逐步过渡:

(l)用比较生动、形象的儿童语言,通过具体事例、实物演示,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培养兴趣。

(2)开始阶段,讲得多一点,注意引导,逐步放手。

(3)注意教给学生一些适合于中学学习的方法。

2、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初中代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小学的数学。初中数学课已经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条理性较强的学科,抽象性也逐渐增大。新学科是在原有学科的基础上进行数学的,因此除要做好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衔接工作,把学生自然地带入中学学习的轨道外,还应特别注意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即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3、由教师讲为主,到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过渡

小学生学习是以听讲为主,现在要从有兴趣自学到习惯自学,需要一段时间,分三步完成,不能操之过急。

①思想动员,明确自学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能和教师很好的交流合作与探究。

②指导读书,开始指导具体一点,逐步提高自学要求,使学生懂得自学。

③启发诱导,加强辅导,特别是对中、下学生的辅导,中、下学生多一些的班,更应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培养兴趣,增强信心,激发动机,使学生热爱自学。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组织教学→启发讲解,布置学生内容→指导学生阅读、练习,着重辅导差生→观察检查学习效果→及时强化认识→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也就是“启”(启发引导),“读”(阅读课文),“练”(做练习),“知”(当时知道结果,及时反馈,及时强化),“结”(小结讲解),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贯穿全过程。基本做法是上课后复习旧课,引人新课,视新课的难易给予较详细或简略的启发,并出示阅读提纲,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为学生顺利地进行自学创造条件,要求学生先粗、细、精的阅读教材,搞懂教材上的基本内容后再做练习,然后核对答案,改正错题,这时教师巡回辅导,个别答疑,着重帮助差生,在学生独立活动时,教师一般不打断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停下来讲解,以免影响学生思维,在下课前十分钟左右,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画龙点睛地重点讲解。最后布置课外学习任务。有阅读教材,做读书笔记,也有继续完成少数练习。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yll/200345.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