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课程内容设计的影响

打印本文 - 下载本文〗〖0条评论 - 0推荐〗〖字数:2700字〗

——以《企业筹资》课程内容设计为例

摘要: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要求课程内容设计应该尊重学习者的价值与需要,要把学习者当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看待,应在知识平等性前提下,遵循UDL观念设计课程内容。本文在此思想指导下,提出课程内容设计方格理论,据此构建《企业筹资》主课程与从课程内容。其中主课程内容由教师担任主导角色在教学活动中实施,从课程内容以资源库形式由学习者自主学习实现,二者通过学习者的柔性学习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课程设计的基本思想对课程内容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世界主要的课程理论,诸如要素主义、百科全书主义、实用主义、综合技术主义等,都是力图回答“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从而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实现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但是这种传统观念下的课程内容设计片面强调了对知识共性的训练,忽视对灵活运用知识的训练和对学习者个性的关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效果并不良好。

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流行起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从一开始就关注学校课程问题。因此,在教育领域中,形成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一个包括众多教育流派的庞杂体系。从广义上说,进步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存在主义等教育思潮以及教育人类学、法兰克福学派和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等都可以称为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从狭义上说,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特指本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直接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这一教育思潮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人的潜能和树立自我实现观念,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创造性的人,并使每个学习者达到具有满足感与成就感的最佳状态。具体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前提是承认人的价值。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人的潜能开发,勿庸置疑,教育者首先要树立教中有人,为人而教,因人施教的理念。把每一个学习者都当作具有他或她自己感情的独特的人看待,而不是作为给予某些东西的物体。学习者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该是服务于生命与生活的,所以,教育应该使一个学习者树立如下认识:第一,我是一个抉择的个体,在生命过程中不能逃避抉择;第二,我是一个自由的个体,有完全的自由去设定我的生活目标;第三,我是一个负责的个体,当我抉择了我应该过何种生活时,我必须为其负责。

第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的教育目的观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学习如何学习”。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强调以自我为核心,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教育理论。它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等人格心灵“唤醒”,使教育真正还到本原意义上去,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人本主义者追求的教育目标,不是知识渊博的人,而是具有独立判断、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因此,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目的是学习如何学习,即对学习过程的学习。

第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的教育内容观是“有价值的知识”。

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对人有价值、有益的技能和概念的学习,是对人发展有用的知识的学习,是有意义经验的掌握。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体现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自我实现的要求,选择学什么及如何去学。

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课程内容设计的影响

第一,要把学习者当人看待,而不是学习的机器,应把课程内容设计视为与学习者进行灵魂交流的途径。

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应该按照清晰的逻辑主线,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知识背景以及理解能力,尽量按照认识论的基本规律构建内容体系。应从具体课程的总体目标入手,引导学习者寻找实现总体目标的分目标,进而寻找具体措施。让其自我发现哪些知识是在不同阶段需要了解的,使其从心底萌生学习的欲望,实现对其潜在能力的唤醒和开发,并且使其了解学习过程,达到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的目的。

第二,在对待知识的态度上,课程内容设计必须突出这样的教育理念:知识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上下、高低之分。

因为知识都是人类智慧的凝结,没有一种知识的价值比另一种知识更为重要,只是不同知识存在的理由和运行的空间不同而已。知识的平等也不是要求课时的平等,而是我们必须遵循它们各自的相对独立性,不能以一种知识意志来规范另一种知识,使课程内容设计从一维的单线条的勾勒到多维的全方位的角度来安排。同时可以实现让学习者自己选择最符合自身情况的知识材料来学习,所以要求课程内容设计时应考虑不同需要的学习者的要求,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资料,“多”的含义包括质和量两方面,既有数量的区别,也有深度的区别。

参照管理方格理论,在如何对待课程内容设计的技术水平与人本水平的态度上,可以将课程内容设计划分为四个区间。

(1,1)型是在课程内容设计时对技术水平与人本水平的考虑都很贫乏的一种方式,可以称之为贫乏型课程内容设计方式;(2,1)型注重的是课程内容设计的技术含量(知识含量),可称之为技术型课程内容设计方式;(1,2)型更注重课程内容设计中的人本水平,可称之为人本型课程内容设计方式;(2,2)型既注重课程内容设计中的人本水平,也注重技术水平,是双高的集合,可称之为丰富型课程内容设计方式。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统领的课程内容设计应该尽量采用丰富型课程内容设计方式。

第三,按照“学习的普适性设计”(UniversalDesignforLearning,简称UDL)观念,整合课程内容。

UDL这种课程设计理念的本质是对学习手段与方式、学习情景与进度的柔性整合。它要求充分考虑不同学习者各方面可能存在的能力差异,在学习材料呈现方式、表达手段、学习进度等方面提供更多的选择。目的是提供更好的学习“通道”给所有在行为方式、语言基础、注意、记忆等方面存在能力差异的学习个体,使他们都能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具体来说,UDL理念指导下的课程内容设计包括:1.课程内容以可选择的方式提供给学习者,他们可以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认知水平或兴趣的视觉或听觉信息;2.允许学习者自由地对学习内容做出反应,使课程适应学生的不同认知策略;3.提供多种鼓励、促进学习者投入学习过程的手段。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以及他们对学习材料的反应方式密切相关,当课程内容设计能使学习者真正投身于学习中时,他们的学习动机会大大加强。

版权声明: 请尊重本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本范文,请注明原文出处:中国范文模板网
原文地址:http://www.fanwenmuban.com/lw/jyll/200351.html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